小学生养蚕的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大多没有我们以前的那种童真了。回想起我的童年,抓“手绢儿”、捉迷藏、抓知了、养蚕等,真可谓花样其多,回味无穷。现在的孩子,大多时间已被校外课堂所占有,哪还有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因此,让孩子更多的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不仅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更能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想法与判断能力。特别是养蚕,对孩子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因为蚕宝宝十分可爱,小小的、白白的,会让小朋友们懂得怜惜,勾起他们的兴趣,正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不是吗?让其能体验到“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整个过程。在培育春蚕的过程中,让孩子了解到生命的可贵。
现在小学的课本,有许多内容都是与养蚕有关的。除了科学课提到的之外,像语文课本中的《蚕姑娘》、《我们来养蚕》、《给蚕宝宝记日记》等,都涉及到了养蚕。这就是要孩子从小开始,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培养、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我们来养蚕》这篇课文,是湘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的内容。这篇课文主要以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构建的。重点让学生亲历饲养的全过程,了解怎样照顾蚕的一生的饮食起居并记录蚕一生的变化,总结归纳昆虫的特征。城市里的孩子,除了电视和书本上,从来没有亲自养过蚕,有的甚至没有见过活生生的蚕。那这篇课文,究竟是简单地将蚕的生命历程告诉孩子,还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去验证关于蚕的知识呢?现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体验式学习就是一种有效方式。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感受,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这个过程,就是体验式学习的过程。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当然,除了老师的讲解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毕竟,学校是一个公共场所,不可能因此而影响学生其他知识的学习。其实,养蚕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主要是在养蚕的期间,要认真地观察蚕由卵→幼虫→蛹→成虫的整个过程。作为一位家长,等孩子到了10岁左右,就可以利用暑假(或闲暇时间),教孩子开始养蚕。并且,在这个时间段,最好让孩子学会记录蚕生长蜕变的整个过程。
首先,在养蚕之前,要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
① 蚕室要求地面平整、洁净,前后有对流窗,最好开地脚窗。门窗要装好纱网防苍蝇,地脚窗装好铁丝网防老鼠。
② 消毒是防治蚕病发生、保证养蚕高产优质的前提,一定要认真抓好。第一批消毒应在养蚕前的1周内完成。先把蚕室、桑叶室及周边环境彻底清扫干净,蚕具可放在阳光下暴晒,然后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
其次,要明确养蚕的具体步骤,才能保证把蚕养好。具体步骤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把蚕卵放在盒子里,等待孵化,最适宜温度是25℃-28℃,如果气温较低,可以盖上盖子。
2.刚孵化的小蚕要特别小心照顾,用比较嫩的桑叶喂养。
3.蚕睡眠时不吃不动,表面是睡眠,实际是脱掉旧皮,换上新皮以继续生长。蚕宝宝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要蜕皮4次,每次蜕皮的时候它不吃不动,这时,尽量不要干扰它,也不要以为它生病了就把它丢掉。蚕每次眠期大概持续一天时间。
4.一般25天左右开始结茧。等蚕宝宝背脊亮晶晶,发黄发透,就表示它要吐丝结茧了,这时要提供个交叉的空间好让蚕宝宝结茧。需要两天时间才能结成一个完整的茧,并在茧中完成最后一次蜕皮,成为蛹。
5.雌雄蚕蛾破茧后不久进行交尾,交尾后雌蛾花4-5个小时可产下400个卵,然后慢慢死去。
最后,在养蚕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基本事项:
①桑叶要保持新鲜,每次喂养适量,剩下的放在冰箱里保鲜。桑叶要干净,否则蚕宝宝吃了会生病;如果桑叶变黑发霉,不要喂给蚕宝宝。给蚕喂桑叶时尽量洗干净手,以防病菌感染蚕宝宝。
②换桑叶的动作要轻,可用羽毛或很软的毛笔来移动它,并且要勤快清理盒子。
③如果饲养过程,蚕宝宝生病死掉了,要尽快清除出盒子,同时把盒子开水烫下消毒,防止传染。
其中,特别是夏秋养蚕时要注意:
⑴夏、秋养蚕气温较高,要打开门、窗,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桑叶喷洒清水,室内用电风扇吹微风,也有利于室内降温。
⑵防农药中毒。养蚕季节不要在蚕室以及桑田附近的农田喷洒杀虫双等有机农药,其气味作用会导致蚕儿中毒。
⑶蚕室内禁用蚊香或灭蚊、灭虫剂。在邻近蚕室的住房内使用,也要关闭蚕室门窗,以防蚕儿中毒。
⑷发现病蚕要及时清理,投入盛有漂白粉溶液或石灰浆的消毒盆内,禁用病蚕饲喂畜禽,以防止病原传播扩散,污染环境。
⑸夏秋高温,病原繁殖快,要注意按需采叶、及时运叶,合理贮叶。贮桑池每个龄期要消毒一次,不要喂过夜桑叶。
当然,在养蚕的过程里,肯定还有许多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家长可以收集一些有关养蚕的资料,以确保整个养蚕过程的顺利进行。
养蚕对于孩子来说,这整个过程是非常受益的!蚕是孩子们容易亲近的小动物,也是孩子们容易饲养的小动物,更是能使孩子们着迷的奇妙的小动物。这么可爱的无私奉献的小动物肯定是科学课少不了的好伙伴了,学生能在养蚕活动中观察到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获得知识、情感、态度、方法等各方面的受益。
养蚕对孩子的重要意义,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养蚕能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耐心与细心。因为养蚕,需要一个持久的过程。通过养育蚕宝宝,让孩子体会饲养的乐趣,体味生命的存在,懂得珍爱生命。
第二,培养孩子对做任何事情认真的态度,善始善终的好习惯。学生在写观察日记时,不仅记录了蚕的各种变化,如食量、颜色、斑点、蜕皮日期等,有的还进行拍照、录像,明确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记录。这种对事情认真的态度会使他终生受益。
第三,孩子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学会去思考,在思考中学会去创造,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实践能力,还发展了其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重新审视了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蚕的一生极为短暂,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它的要求极为简单—桑叶足矣。然而,当它付出的时候,毫无怨言、倾其所有,彰显了“春蚕到死丝方尽” 一段精彩的生命历程。让孩子从中明白生命的可贵,体验生命应有的价值。
另外,养蚕还能构建良性的亲子关系。积极的良性亲子关系具有强大的正面力量,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动力源泉。作为父母,除了做好衣食父母、给孩子创设安全环境外,同时还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各种需求、促进孩子潜能发展,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养蚕,充分尊重了孩子的需要,这正是一种良性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总之,养蚕的意义不在于活动本身,也不在于养了多少,成活了多少,结茧了多少,而在于这个活动背后的意义。要知道孩子们亲自和蚕宝宝们一起相处至少有一个月,他们不仅增加了对昆虫的了解,愿意亲近动物、亲近自然,而且,身上的责任油然而生,内心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细腻。
养蚕之乐,不在于蚕,其质在于“养”,其乐则在于收获与希望。我想,有了这段“养蚕”亲身经历,孩子一定会对生命、对生活有了与先前不一样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还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对任何事情充满着信心和期待,最终能够感受到那份属于自己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总而言之,养蚕对于孩子来说有特别的意义,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这一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具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