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电子政务的概念,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电子政务的概念:
自20世纪90年代起,电子政务以其强大的魅力风魔全球,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进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有关电子政务具体内涵的讨论,一直是电子政务理论研究人员和业务实施者关注的焦点。只有对电子政务的具体内涵有了清晰、准确、全面的把握.实践环节上的电子政务实施才能够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有序有度,进而切实确保电子政务实施的效率和有效性。
IBM公司的“Lotus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指出,“电子政务(E-government,即电子政府)是电子商务(Ecommerce/E-business )应用体系中,基于网络且符合互联网(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关、企业及社会公众的政务信息服务与政务信息处理系统”。
就其实施层次而言,电子政务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其一,政府部门内部基于内联网(Intranet)的电子化与网络化办公;其二,政府各部门之间基于外联网( Earanet)的信息共享、实时通信与协同办公;其三,政府与社会各实体(如企业与居民)之间基于互联网的双向信息交流。
电子政务的实施主体是各级政府机关:
广义上的政府机关涵盖所有行政机构部门,如党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应于这一理解,广义上的电子政务则既包括政府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能,也包括国家立法、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管理活动的开展和事务的处理。狭义的政府机关通常专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这也是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实施机关。
电子政务的实施对象(客体):
主要是包括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居民在内的各级社会实体。值得注意的是,当电子政务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即有效地实现了政务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双向信息互动,则电子政务主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客体。也就是说,一个行政部门可能会成为另一个行政部门(一般是更高一级)电子政务的实施对象。
电子政务的职能范畴涵盖:
政府机关内外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即在政府内部主要表现为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公务员(政务知识拥有者和提供者)之间的互动(G2G),承担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职能;在政府外部主要表现为政府与企业、居民之间实现互动(G2B, G2C),承担政府对外服务和监管职能。电子政务是对两个职能领域的集成。电子政务要求在提高政府机关内部管理绩效(政务管理组织内部软环境的优化与培育)的基础上,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全方位、高效率地开展政府机关自身、机关之间以及面向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
一般而言,电子政务是对传统政务的电子化实施与优化,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公共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有效实现行政、服务及政府内部管理等全方位政务管理功能,从而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社会与公众之间建立有机服务的系统集合。
电子政务即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管理活动的交集,是各类行政管理活动的信息化、电子化、自动化与网络化。
电子政务特点:
相对于传统行政方式,电子政务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行政方式的电子化,即行政方式的无纸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行政法律关系的虚拟化等。
电子政务使政府工作更公开、更透明电子政务使政务工作更有效、更精简电子政务为企业和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电子政务重构政府、企业、公民之间的关系,使之比以前更协调,便于企业和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
电子政务主要内容:
1.政府从网上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
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
3.建立网上服务体系,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
4.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
5.充分利用政务网络,实现政府“无纸化办公”。
6.政府知识库。
看过"电子政务的概念"的人还关注了:
1.电子政务论文范文
2.电子政务论文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