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包括哪些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下面我们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吧!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特点
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分三个学段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基本要求。
第一学段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呈现出高度综合的特征。一是重视听说读写技能的协同发展和综合运用。如,“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上面已经列举了语文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如,“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如,“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学习辨别是非善恶”。三是能力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除了语言能力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还体现出对以下能力的重视:其一是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如,“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其二是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如,“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其三是策划、实施、参与、协调语文活动的能力。如,“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阶段目标还体现出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特征。语文学习空间向校园、家庭乃至大自然、社会拓展。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空间的开放,使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了开放性特征。学习的内容来大自然、社会,方式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还可以是观察、调查、访问等。
阶段目标还体现出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特征。实践性体现在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的开放上,也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上。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中,重视自主观察、自主提出问题,重视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体现出对学习过程、学习体验的高度重视。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建议
1.掌握几个原则。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综合性学习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使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把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让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途径多种多样,可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选择、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爱护周围的环境”这一主题,提出了如下活动建议:
你了解家乡的环境吗?比如,空气和水是不是受到了污染?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让我们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先自由组合,组成小组,共同商定一个活动计划,想想展示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同学可以去观察,有的可以去访问,有的可以查找资料。
有一个班的师生经过讨论,全班学生组成了“白色小天使组”“绿色小卫士组”“灰色终结者组”,并设计了如下活动:
“白色小天使”组关注空气质量。可以观看电视台气象预报,设计一周空气质量跟踪调查表,将每日天气状况、空气质量的指数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发现空气质量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感受到防止大气污染的重要性。还可通过在学校附近路口统计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的数量或走访有关部门,了解一辆车产生尾气的危害;观察、拍摄校园植物的叶面一周积累灰尘的厚度,或在窗台放置白纸,观察灰尘厚度;查阅报刊、上网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影响。
“绿色小卫士”组了解家乡的绿化情况。可制作调查问卷,向本小区内的居民发放,了解本小区近几年的绿化情况,还可通过询问小区物业人员,具体了解小区近几年的绿化面积,观察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从而发现问题。
“灰色终结者”组了解垃圾污染情况。可以对自己家庭内垃圾状况进行调查,记录每天自己家庭内所产生的塑料袋、废纸、废物等情况,做出统计,以此推算垃圾污染状况,或走上街头询问清洁工人每天处理垃圾的数量,了解因垃圾污染造成的损失,还可观察校园里有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并及时予以制止。
可以看出,以上活动设计尽可能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可操作性。活动需要学生放下书本,走出课堂,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依照这样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多有收获。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落实过程中,要注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科性。比如,以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等形式反映活动发现,比单纯的数字记录或图表分析更为适当。
(2)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综合性学习一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再在班上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选择到活动成果的展示,应由学生自主确定。
在保证自主性前提下,教师要发挥引导、监督作用。小学生毕竟年龄较小,要避免放任自流。特别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适合开展哪些活动,不适合开展哪些活动,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建议。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活动策划和实施的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小学生作为主体的综合性学习,理所当然地不同于严肃意义上的科研。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调结果的科学性,重在体验和感受;其重要意义在于让学生亲历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恰恰是最不易得到落实的。
“以专题形式开展的较大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一般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展开、成果展示、反思总结四个环节。从教师指导的角度来看,一般对活动准备及成果展示两个环节比较重视,指导效果也比较好;而对活动展开和反思总结两个环节往往重视程度不够,指导效果不尽人意。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活动准备及成果展示两个环节多在语文课上进行,课前教师有比较充分的设计和准备,课上教师直接参与,便于指导和调控;活动展开和反思总结两个环节则多是在语文课堂之外进行,学生分散开展活动,自由度更高,自主性更强,教师介入程度低,也不便于具体指导,容易流于一般号召。”综合性学习过程重于结果,应克服困难,对学习过程给予足够的重视。
(4)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开放的学习环境既是指空间上的,也是指时间上的,还是指学习方式、学习途径上的。语文探究性学习要重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学习空间向自然、社会拓展;学习时间向课外开放,学习内容向书本外开放。学习内容不作限定,可以就指定内容开展活动,也可以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根据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还可以是观察、调查、访问等。评价方式多样化,可以纸笔测试,可以观察记录;评价主体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相互评价。
2.抓好几个环节。
以专题形式开展的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一般包括组织策划、分组活动、交流汇报、总结评价几个阶段。
(1)组织策划。
“首先是根据此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学习目标,让学生群策群力,共同策划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采取哪些方式、步骤,时间怎样安排,用哪些形式来体现学习的成果等等,应在学生群体(全班或小组)中达成共识,形成切实可行的学习活动计划。活动计划一般包括:(1)学习主题(专题);(2)学习活动的目的要求;(3)学习活动的形式及时间安排;(4)人员分工;(5)学习成果的表达与交流。”
如果是根据当地实际自己选择活动主题,要充分认识本地特色,使之有效化为教学资源,与全班学生讨论交流,集思广益,认真筛选,确定适合本学段学生的学习主题。如果是依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浏览教材,让学生谈谈感受、认识、困惑;然后总结教材中给出的建议,梳理可以开展的活动,让学生补充还可以开展的活动。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教师可以给出活动建议,学生根据小组实际进行选择、补充,制定本组活动计划,然后全班交流,小组根据交流情况修改活动计划。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某城市小学某个班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时,采取了如下步骤:
简单回顾五年级开展的综合性学习,说说经验、不足。
浏览整组教材,谈谈感受、认识、困惑。
重点读活动建议部分,总结教材中给出的建议,学生补充还可以开展的活动。
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小组制定本组活动计划。
全班交流活动计划。
修改活动计划并进行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