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积极心理学论文

2017-06-05

积极心理学强调预防心理疾病用于治疗,预防的大部分任务是建造一门有关人类力量的科学,其使命是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挖掘和培养积极品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简析积极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简析积极心理学论文篇一

《培养学生积极心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学校的教学环境、校风、班风、教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团队活动、教师的业务及思想素质等,对学生心理及心理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学生积极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

关键词: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90-01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学校里学生完成许多有目的的活动,并与周围环境及人群如教师、同学、学校职工等发声练习,并受到影响。学校的教学环境、校风、班风、教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团队活动、教师的业务及思想素质等,对学生心理及心理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学生积极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

1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中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已开始对人生问题产生浓烈的兴趣,如饥似渴地向书本、成人、社会各方求教,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人生的奥秘。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形成对人生的正确态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培养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重点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培养学生的公民美德,使他们具有责任感,有礼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人生的价值,确立崇高的生活目标,从而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防止各种心理偏差的发生。

2 创设愉快而有秩序的学习环境

集体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气氛及校风、班风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而愉快的学习环境,造成一种好学上进、互助互爱、讲究文明的集体气氛。在这样的集体里,大家和睦相处、相互关心和支持,没有猜疑和敌意,既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又有个人显示创造力的充分机会。这样的集体和气氛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归属感,而且能给他们带来自豪感和安全感,这些无疑对发展学生发乐观、进取、开朗、宽容的个性大有裨益。

要创设一个愉快而有秩序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合理的作息制度,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的规律性,学会科学用脑、避免强烈的刺激和过度的精神压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发展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避免学校生活的过分单调。

3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安全感和友谊,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合作精神。因此,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必要的环境因素。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交往问题,鼓励学生主动真诚地与人交往,尊重别人的人格、习惯、隐私,“己之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勿损于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它他们出于爱别人和被人爱的环境中。特别对于那些人缘不好的学生,要善于为他们在班集体或周围环境中创造信任和受欢迎的心理气氛,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加他们与同学友好交往的机会,并坚决制止对他们进行嘲笑、挖苦、讽刺等不良行为。同时,要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场所,使他们的才能和特长有表现和施展的机会,以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师生关系也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一般都非常重视教师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将其看作是一种评价,当她们感受到教师喜爱、信任自己时,他们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肯定、重视,并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激发其上进的力量和信心。

4 制定合理要求,以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观

所谓合理的要求,是指与学生能力水平、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要求。如果要求过低,会因为缺乏挑战而失去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但要求过高,学生会因为频频失败而退却,并会导致自闭的自我观。研究表明,青少年所表现的许多心理问题都是学习方面的艰难和挫折经验和间接后果。学习上的失败和由此招致的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同学的歧视,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产生痛苦、失意、沮丧、焦虑、无聊等多种消极情感,这种情感会迅速迁移扩散,使学生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失去信心和勇气,造成各种适应不良症。因此,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要培养学生具有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必须增强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认真组织每一次测评,同时明确提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完成的任务和该达到的水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满足。有了这种体验,学生就不会再因为学习上的失败而表现出情绪上的干扰,这样,既帮助他们建立了学习上的自信,又能使他们在与教师、家长、同学以及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取得良好的适应。

然而,学生如果一贯地成功,也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因此,应该让他们适当地经历些挫折和失败,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以及处理失败的能力,养成戒骄戒操、谦虚敬慎的学习、生活作风。

5 提高教师教育修养,力求做到褒贬有度

实践证明,教师如果经常使用一些违反心理规律和触犯学生个性的教育手段,如恐吓、训斥、强制、谩骂、羞辱、体罚等,会严重影响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种种心理上的紊乱和障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反之,教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溺爱、偏袒、纵容等行为,不仅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骄横、固执、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等不良心态。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自我教育修养,讲究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性,做到“严而有度,爱而不溺”,让学生感受教师的谆谆教导,产生积极的心态。

6 指导学生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要教育学生善于接受现实,主动释放不快情绪。当学生由于学习、人际关系等烦恼不安时,教师应该劝导她们正确对待,从容处之,心里有忧愁、苦恼、不快就应向老师、同学或家长倾诉,该哭就哭,该说就说,及时把苦闷发泄出来。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热爱学校生活,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另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学会积极地自我暗示,用积极向上的思想、语言不断提示自己,克服悲观、沮丧和恐惧不安的情绪,使他们的心理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除去以上六个方面,学校和教师还应主动同家长合作,协同家庭共同创设一个能帮助学生取得良好适应、符合心理健康条件的生活环境。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简析积极心理学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