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职称论文

2017-01-12

现代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作为信息的媒介,已经成文现代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编辑职称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闻编辑职称论文范文一: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

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因而有评论人认为新闻编辑的工作十分容易,只需要从大量的信息当中进行筛选即可,但实际情况不然。新闻编辑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不只是进行编稿这么简单,社会以及新闻行业当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对新闻工作者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新闻编辑有很好的职业素养,在自己的工作中尽职尽责,承担起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

一、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要求

(一)热爱新闻编辑工作

不只是对新闻编辑,任何岗位其实都是如此,需要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有一定的敬畏之情,热爱自己的岗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责任心,更好地尽自己全力完成工作任务。同时,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要给人民群众传达新的信息和实事,所以在编写稿件的时候一定要处处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严格要求自己。[1]虽然社会发展迅速,大量信息涌来,更要求新闻编辑能够在群众的角度出发思考什么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问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新闻工作的质量。新闻工作者还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这也是热爱自己工作的一种表现。

(二)提高新闻编辑专业技能

当今社会是知识的时代,信息和科技高度发展,没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很难在一个领域长期生存下去,新闻编辑也是一样,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以及与新闻编辑相关的专业技能。由于新闻编辑进行的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不只是要对一个特定领域了解,还需要大量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和背景,在很多领域相互交错渗透的新闻节目当中,新闻编辑需要有综合性的多视野的眼光和知识储备,否则,很难在短的时间内对信息进行整合评价。对于新闻编辑的更高要求使得新闻编辑要更加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加强辩证思维

新闻编辑是受众和记者之间起到联系作用的纽带,新闻编辑实质上也是一种服务性工作,他们是记者的助手,是受众的朋友。新闻编辑想要更加活泼、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反映现实问题,想要将理性和情感更好的结合,将动态和静态更好的结合,将传统和现代更好的结合,将负面和正面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则需要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够在第一时间分辨是非,理清思路进行报道。由于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大量丰富复杂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很多时候简单直观的思维方式不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事件的双层性质,单一的思考方法也会让很多人认为新闻编辑不足以反映信息的多重概念,在拥有信息的时候,更加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加工信息,如何做到让信息带有自己的观点和头脑,这是对新闻编辑的更高要求。

二、新闻编辑的责任

(一)全面掌握政策方针

对于新闻编辑来说,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稿件,接触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的信息,有些是他们所熟知的,有些不然,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对于当前时期政府的方针和政策加强了解,详细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以及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等方针政策,了解基本国情和基本政治制度,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单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更要对一些方针政策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用政治家的眼光看待不同的信息和事件,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并勇于担当。

(二)认真全面学习知识

新闻编辑不是单单在一个固定的方面进行报道,他们的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大量了解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背景,在很多领域相互交错渗透的新闻节目当中,新闻编辑需要有综合性的多视野的眼光和知识储备,不然,很难在短的时间内对信息进行整合评价。只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作为根基,在面对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稿件时,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很多新闻编辑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一味地追求新闻稿件的数量,不要求质量,没有见解、没有看法、没有观点,这样的新闻编辑迟早要被新闻行业所淘汰。

(三)保持清醒灵活的头脑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闻编辑也要有哲学家的头脑,对于同一个问题看的角度不同得到的观点就会不同。一个新闻编辑永远都要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记在脑中,在问题面前不能被他人和社会舆论所迷惑,不被事物的表面情形所掩盖,而是要保持清醒灵活的头脑,坚持自己的观点,理清事物的内在客观规律和事件的前因后果,将最为真实的新闻事件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单单是对于新闻编辑的职业要求,更是新闻编辑加强责任意识的重要表现。

三、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人民群众更加关注新闻行业的发展,新闻编辑是其关键因素之一,在某种意义上,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也变得至关重要。新闻编辑有责任将最真实的社会事件传递给群众,新闻编辑需要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新闻稿件的质量,尽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新闻编辑职称论文范文二:新媒体下新闻编辑媒介素养论文

一、新媒体对新闻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

1.削弱了新闻编辑对新闻传播的控制权

新闻编辑这种职业之所以产生和存在是因为信息这种稀缺资源需要持续的管理,专业人士变成看门人、控制者,同时提供和控制有关信息、娱乐和通信的通道。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变化。新闻编辑不再是信息发布的垄断者,其信息控制的能力大不如前。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暂且不去诟病定义的规范性,却可从中窥见新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主客体的关系,尤其是对新闻传播而言。今天,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对信息的占有不再是新闻专业者的特权,人人都可成为信息选择的主体,人人都具有报道权和对新闻发表评论的权利,“公民新闻时代”宣告来临。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最重要的权力,即信息控制权,他有权决定什么是新闻,哪些信息可进入媒体版面,哪些信息应该删除,哪些信息是重要的信息,哪些信息可以从轻处置,这一点体现了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而新媒体的个人化双向沟通替代了由上而下的大众传播,接收者主动地“拽取”(pull)信息替代了新闻编辑将信息“推排”(push)给受众。新闻编辑的信息控制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意义。议程设置转而成为微博大V的信息传播武器。“朱令事件”“表哥事件”以及“房姐事件”等正是由于微博大V的跟进、转发和评论而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这些事件中,原本对新闻及新闻如何发酵具有控制权的新闻编辑却被公众牵着鼻子走,变得迟缓而被动。

2.改变了新闻编辑“幕后制作者”的工作方式

传统新闻传播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主要渠道,新闻编辑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与记者互动,在幕后对新闻报道进行策划、加工和设计。这样的工作方式不要求与受众直接交流和互动。而今天,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新媒体以其快捷性成为新闻传播的主阵地,从2011年到2013年中国的舆论热点来看,“郭美美”“故宫被盗”“大学生投毒”“表哥事件”“校长猥亵幼女”等事件都由微博引发,或微博成为公众舆论主阵地。新媒体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互动式数字媒介的时代,而以技术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媒介融合则进一步将新闻传播的阵地简便化。手机、掌上电脑等已成为新闻传播的新渠道。传统媒体也纷纷借助新媒体手段企图守住阵地。互动式数字媒介的时代要求新闻编辑工作从幕后转向前台,成为公共论坛的主持人,具备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尤其是对公共论坛互动的控制能力,以及通过公共论坛收集数据分析受众需求的能力。然而,目前一些新闻编辑还不能适应这样的角色,当受众评论偏离预设方向或传播偏离预定轨道时,新闻编辑常常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与受众互动,要么删除微博、评论,要么关门大吉,更不用说利用这样的反馈引导受众或升级信息产品。如4•20芦山地震期间发生的“福建新闻频道与厦航纠纷事件”,福建新闻频道本欲通过其官微发声谴责厦航,网友却一边倒支持厦航,批评福建新闻频道记者特权思想,最后编辑只得删除微博。

3.影响了新闻编辑的专业主义精神

专业主义是西方话语,随着改革开放一起进入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视野。经过历次的改革和新闻从业者的努力,到今天为止,新闻专业主义基本精神即“新闻媒介须以服务新闻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新闻从业者的新闻实践中已成为其认知系统的一部分。新媒体的发展让这一认知甚至实践受到影响。从认知角度来讲,编辑方针受到了冲击。传统媒体环境下,由于“独家报道”“议程设置”等能够实现,媒介受到市场的引诱相对得到控制。然而,新媒体削弱了新闻编辑的控制权和议程设置的能力,一些媒体的受众不断流失,这一切使得新闻业的市场性进一步凸显。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精神产生了巨大干扰,冲击了编辑方针。为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受众,许多媒体走上娱乐化之路,关系国计民生的硬新闻减少,娱乐新闻大量增多。这就偏离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从实践来讲,编辑方式被迫改变。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的编辑方式为初审→复审→终审→发排。新媒体时代,这一方式被迫改变。如“文章出轨”事件,《南都娱乐周刊》在得到充足事实的情况下,并没有遵守新闻规律在第一时间客观、公正地展示事实,而是选择了通过微博发起“周一见”的话题发酵事件,进而炒作事件,最大限度地吸引公众眼球。这一过程中,当事记者和编辑在事件的发酵中成为新闻人物,媒体也沦为逐利的工具,走向了消费主义和商业主义一边。此外,面对新媒体传播内容的杂、乱,一些新闻编辑为了占领传播高地,往往对新媒体内容不加验证和甄别,简化甚至省略审核,而直接在官方微博发布或者在传统媒体上直接照搬,原以为是控制了信息发布,实际上却是被新媒体的信息浪潮绑架。如新闻界熟知的2013央视乌龙“英国维珍集团玻璃地板飞机”事件。

4.消解了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

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负责人。新闻传播应达到的效果有两个方面:一是受众获得了知晓权,以根据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二是新闻应该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综观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面对海量信息,受众是更清楚了还是更糊涂了?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传播对社会进步究竟作出了哪些贡献、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哥伦比亚大学自由论坛媒体研究中心执行董事埃弗里特•丹尼斯称,媒介文盲即不具媒介素养的人“对人类精神具有潜在的破坏作用,就像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对肉体的损害一样”。新媒体使受众能够更便捷地获得更丰富的信息,但也更加模糊了真实世界和媒介世界的边界,身在其中的新闻编辑似乎也无法廓清两者的边界,正在或已成为这种破坏作用的推助者。犯罪、灾难、战争等等破坏性的事件充斥在新闻媒体上,受众在选择中变得不知所措和压抑、浮躁。社会似乎因为新媒体变得更加方便了,然而,新闻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则要打上大大的问号。综上,这些挑战均与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相关。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新闻编辑媒介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其面对新媒体时工作能力的高低,因此,重构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很有必要。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

詹姆斯•波特认为,媒介素养有三大重要基石:个人定位、技能和知识结构。个人定位是能量与目标,知识结构是原材料,技能是工具。

1.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定位——从“信息把关人”到“信息产品经理”

定位由目标和动机构成,通过目标,形成信息处理的任务,决定信息的去留。搜寻信息的动机越强,就越会为实现目标而付出更多的努力。传统媒体语境下,受众被理解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因此,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把关”,传或不传什么;新闻编辑控制和主导新闻传播,不用太多考虑受众的信息使用感受。然而在新媒体语境下,由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变化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新闻编辑已无法控制传什么,他面对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而是形形色色的信息产品使用者和检验者。如果专业媒体想继续影响新闻传播,引导社会舆论,就需将其工作职责定位从“信息把关人”转向“信息产品经理”。信息产品经理意味着要接受信息如其他产品一样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售卖,并接受市场规律的制约这一转变。因此,他要负责并保证高质量的信息产品按时完成和发布。具体来说,新闻编辑要如企业产品经理一样,倾听产品使用者的需求;负责信息产品功能的定义、规划和设计。另外,还要认真搜集使用者的新需求、竞争产品的资料,并进行需求分析、竞品分析以及研究产品的发展趋势等。总之,新闻编辑要注重信息产品使用者的使用感受,了解其需求,满足其需求,根据使用者的体验设计产品的呈现平台、呈现方式,并不断根据使用者的反馈升级信息产品质量。“新闻媒体是否能够像社会化媒体一样重视和尊重用户体验,将决定其内容优势在新媒体环境下最终能够发挥到多大。”当然,信息产品经理很容易让人觉得过于市场化和经济化,过于迎合受众,这就更加需要强调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2.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技能——从“幕后制作者”到“公共论坛主持人”

技能是人们通过实践培养起来的工具。传统媒体语境下,新闻编辑通过实践培养起来的技能主要是新闻的“幕后制作者”,他们对新闻进行加工、提炼成品。但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已被动地被推至台前,那就应重新培养其所应相称的技能。第一,作为论坛主持人,应具有大数据时代的新闻整合技能。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取而代之的是关注相关关系,即新媒体、大数据促成了人们对于专业媒体组织整合、诠释信息的依赖。所谓整合,“就是将一些零散的、有意义或看似无意义的内容通过某种方式重新编排组合到一起,形成系统化的整体”。具体来说,新闻编辑的任务就变成根据受众的需求,从新媒体数据库的海量信息中,提取相关的新闻素材和资料,采用集成、配置和深度加工等编辑手法,围绕着单条新闻、单个话题或问题、单个新闻事件的相关新闻或多篇新闻报道进行编排、组合,并通过适当的渠道发布到受众那里,从而提升原有内容的价值,或创造新的价值。同时,掌握相关信息统计和处理的能力。如果说议程设置的时代是影响受众“想什么”的时代,那么新闻整合的时代则是影响受众“怎么想”的时代。第二,作为公共论坛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网络沟通能力。“如何与社区参与者打交道,创作出高质量的报道,是下一个时代新闻业走向繁荣的最终方式。”新媒体时代传播的交互性增加了传播者之间的沟通,也考验着新闻编辑与受众的沟通能力。这种沟通能力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采访能力,而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沟通能力。网络沟通能力包括利用网络进行采访,如利用e-mail、facebook、微博等,搜集新闻的能力,进行调查的能力,利用社交网站发起讨论的能力,创建网络社区作为新闻来源的能力等等。尤其是在发起话题讨论方面的能力应作为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作为主持人,应该能够把握好话题内容、掌控话题的进度以及引导好话题的走向。这一点,《人民日报》官微的“你好,明天”已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第三,作为论坛主持人还需具备帮助受众提高媒介素养的能力。帮助受众提高媒介素养是为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新闻效果的实现绝不仅仅是新闻编辑等新闻专业工作者的事情,而是社会互动产生合力的结果。因此,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能够优化专业媒体的新闻传播效果,能够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可通过人际策略、呼吁公共教育等手段来实现。

3.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知识结构——从“知识复合型”到“行知并重型”

传统媒体语境下,新闻编辑更多被看做“剪刀加糨糊”的专业型人才,新闻的确认、标题的制作、报道的配置与合成已成为编辑思维里的流水线工作,这样的工作要求新闻编辑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同时,作为幕后执行者,新闻编辑几乎与真实的世界相隔绝,总是置身于新闻记者建构的“现实世界”中。新媒体语境下,由于工作方式的转变,知识复合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现实世界的真实体验等行动力与复合型知识同等重要。新媒体时代,新闻来源多样、复杂,报道失实的发生,往往与新闻编辑过于迎合受众需求有关,进一步说是与其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丧失有关。由于新闻编辑对受众的知晓权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新媒体时代——信息产品经理时代,媒介专业知识更加强调的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坚守。美国“卡耐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的纲领性文件《宣言:新闻学教育的蓝图——培养21世纪新闻领袖的专业学院》中指出在网络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尤为重要。同时阐明聘请业界精英的目的不只是职业技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的培养。这是治疗新媒体传播带来的内容无序、效果不明等顽疾的良药,也是新闻编辑工作的法则,只有如此,才不会被信息浪潮制约,被动地随波逐流。一个人在真实世界拥有越广阔的体验,在欣赏与分析信息时就会拥有越牢固的基石。如参与过政治活动的人比那些在现实世界从未经历过政治活动的在分析关于政治活动的信息时,就拥有更好的深度。同样,参加过文体活动的人,在解析娱乐活动时就要比那些没有相关经验的人更有发言权。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定位已转变为产品经理,因此,新闻编辑不能只躲在幕后仅仅凭借专业知识控制新闻发布,而应不断增加现实生活的体验,以便在新闻解析、整合的深度上下工夫。当然,复合型知识储备仍要加强,我们拥有的知识越广阔,在感知信息时就越自信。央视“愚人节事件”“福建新闻频道与厦航纠纷事件”,凤凰卫视“高官留学子女毕业一年内回国”事件等均与新闻编辑知识结构单一、狭窄有关,因不了解国外愚人节习俗、不了解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等造成。因此,新媒体时代,除具备专业知识外,新闻编辑应尽可能地储备各类知识,要具备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知识,甚至市井习俗等。

4.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素养拓展——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传统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占有是媒体的生存之道,因此,大多数媒体都有管理信息的战略。但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超载,信息的获取不再是成功的包票。知识的内涵比信息丰富。媒体的生存之道、新闻编辑的生存之法应转变为对知识的掌握,即正确利用信息以达到目标。因此,新闻编辑须学会在泛滥的信息中披荆斩棘,找到重要的信息,尤其是知道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即学会知识管理。劳伦斯•普鲁萨柯(LaurencePrsak)指出,唯一能给一个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并持续不变的就是知道如何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以多快的速度获取知识。这一论述对于媒体同样适用。因此,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有知识管理的战略。新媒体一方面冲击着新闻编辑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为其提供了知识管理的新战略,即借助新媒体所建立的知识管理网络,包括知识学习系统、知识共享系统等,从而保证新闻编辑的理念、知识更新和职业生命力。

三、结语

新媒体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互动媒体的时代,它从根本上模糊了新闻生产者与受众的界限,缩小了二者的鸿沟。新闻编辑应在新的媒体环境中重新定位,成为信息资源的重构者;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成为海量信息的瞭望者;学习新的编辑技能,成为舆论的引导者和发起者;探索新的稀缺资源——知识的管理策略,成为知识管理者。

新闻编辑职称论文相关文章:

1.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探析论文

2.浅谈对新闻编辑及新闻编辑工作的认识论文

3.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解析论文

4.浅谈网络新闻编辑及其网络宣传管理论文

5.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及编辑能力探究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