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李煜散文

2017-01-15

天祚三年七月初七,李煜出生在金陵。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看李煜散文,供大家欣赏。

我看李煜散文(一)

历史总喜欢跟人开玩笑,就像西方的耶稣一样,似乎他们在主宰着世间的一切,安于现状或是疲于奔命的人在宿命的怨声载道中总会想到他们。无奈,抑或是伤感,或许还伴有眼泪。

李煜就容易哭,也容易伤感。

但凡末代皇帝都不好做,李煜真的很不幸。

兵荒马乱的岁月,面对着北方强敌锋利的刀枪剑戟,强忍着无奈用卑躬屈膝,纳币称臣获得苟延残喘的救命稻草;在末世的莺歌燕舞中消磨掉将要失去“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痛心疾首;用参禅打坐在烟熏缭绕的佛像前祈求虚幻的保佑。泪,流在梦里,也流在群臣面前。这不是懦弱无能,也不是胆小怕事。

清朝的那个赵瓯北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句诗成了李煜,苏东坡,辛弃疾等等一大批人的标签,也成了我们深刻理解他们的一个向标。

苏东坡很坦然,大概像他这样的人,一万个里也很难再找到一个,被贬到海南还吟唱着“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李煜,没有从悲痛中解脱出一份释然,但他却从内里上升到了一般人也绝难达到的高度,这个高度就是他的词以及他的诗,甚至他那篇写给大周后的诔文所达到的艺术水平与思想高度。

我看李煜散文(二)

喜欢一个人就喜欢他的一切,哪怕是缺点,这或许是“爱屋及乌”最通俗的解释了。 喜欢李煜,尤其是他的词,却怎么也记不起起于何时了。 我曾经肤浅的把古人的诗背来背去,但至于那些诗讲的是什么,尤其在别人问起时,只能脸红加惭愧的敷衍过去,那些绝代的好诗却被我这个冒名的知音给变了味。 我一直以为自己喜欢诗,也曾涂鸦了几个本子,但现在读读,终究令自己喜欢的没几首。如梦方醒的我明白了喜欢这两个字不是随便就能说出口的,说了就得对得起被你喜欢的那个受体。

李煜留存至今的词大概就三十几首,我一直不明白一个坐享“四十年来家国”的大才子竟只写了这么几首词。不过若是那个好色的赵光义再让他苟延残喘几年,他肯定还会再写几首。但转念一想,就这几首也够了。我们谁也不会因为玛格丽特只写了一本“飘”而看轻她,相反却更加崇拜像她这样的“一本书作家”。还有那个“孤篇压倒全唐”的张若虚,也许你没听说过他,但你肯定听说过“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生活的历练沉潜入心底然后所迸发出的呐喊绝对震人心魄,即使是低吟,也足以感彻人心。 李煜的词就有这种效果。 很佩服那些有见识的评论家,简简单单一句话,却彻彻底底看透一个人。

比如王国维先生评价李煜的那句:“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再比如名人陈第评“毛诗”:毛诗之韵,动乎天机,不费雕琢。这样的灵心慧眼,高见卓识,对于你我只能是颔首称叹了。 喜欢一个诗人的几首诗很容易,但喜欢一个诗人的所有诗我觉得相当难。在这一点上,我很佩服苏璎(说来惭愧,还不知这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她(或他)只爱纳兰词,且出了一本书,就叫做“一生最爱纳兰词”,文采斐然,意蕴昭昭,读来令人如沐春风。

我看李煜散文(三)

李煜是一个悲剧,一个让人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