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有名字的成语故事

2016-11-08

在小学阶段,成语故事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3个有名字的成语故事。

3个有名字的成语故事1:谈笑自若

三国时期,东吴有一员叫甘宁的大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因有战功,被任命为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后,被迫向江陵撤退。孙权和刘备的联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境内)。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以逸待劳,奋勇击退了吴军的先头部队。吴军大都督周瑜大怒,准备与曹仁一决高下。甘宁根据当时的形势,上前劝阻,认为南郡与夷陵互为犄角,应该先袭取夷陵,然后再进攻南郡。大都督周瑜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他领兵攻取夷陵。

甘宁领兵直逼夷陵城下,与魏军守将曹洪激战。曹洪败走,甘宁命令部下迅速夺取夷陵,这样就对南郡造成很大威胁。

但是当时甘宁的兵力很少,只有几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但也不过千人。当天黄昏,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为了夺回夷陵,派曹纯和牛金引兵与曹洪汇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团团围住。曹军架设云梯攻城,被甘宁守军击退。

第二天,曹军堆土构筑高楼,然后在高楼上向城中射箭。箭如雨发,射死射伤不少吴兵。这时,城中吴军将士都有些紧张和害怕,只有甘宁一个人同平常一样,谈话笑容非常自然,一点也不紧张恐惧。他命人收集曹军射来的数万枝箭,选派优秀射手,与魏军对射。由于甘宁率军沉着顽强的固守,曹军无法攻破城池。

后来,甘宁派人突围向周瑜告急,周瑜即刻发兵前来解围,最终赢得了胜利。

3个有名字的成语故事2:脍炙人口

春秋时期,在大教育家孔子的门徒中,有鲁国南武城曾氏父子两人。其父名点,字皙;其子名参,字子舆。父子二人都是孔子门徒中的佼佼者,而父亲曾皙更是当时读书人中淡泊名利、向往优游生活的代表人物,他的这种志向曾经深得孔子的称赞。曾皙在饮食上有一种非常执着的嗜好,他尤其喜欢吃果实小而圆、色泽紫黑的羊枣。

曾皙的这一嗜好给儿子曾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曾皙过世之后,曾参因怀念父亲而悲痛万分,父子亲情终身萦怀,甚至曾皙生前爱吃的羊枣,曾参也不忍心吃一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弟子争相传颂,称赞曾参为孝子典范。

斗转星移,到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非常不理解,于是就去向自己的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来到孟子的府第,十分恭敬地向自己的老师行礼,然后说道:“老师,我今日来拜访您是因为有一件事情我始终不能想明白其中的缘由,特来向您请教。”

孟子和颜悦色地对公孙丑说:“你有疑惑就讲出来吧。”

公孙丑说道:“老师,您觉得烤肉和羊枣,哪一样更好吃呢?”

“当然是烤肉好吃,没有哪个人不爱吃烤肉的!”

公孙丑又问:“既然烤肉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的父亲也都是爱吃烤肉的人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烤肉,只戒吃羊枣呢?这能说明他是有孝心的人吗?”

孟子沉思了一下,耐心地解释道:“精致的美味烤肉是大家都爱吃的一种食物,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烤肉那样好吃,但却是曾皙尤其爱吃的食物。

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这是生怕引起痛思故父的难捺之情啊!就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人的姓氏会有相同的,但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公孙丑听完孟子的这一席话,茅塞顿开,终于明白了曾参追思故父的一片孝心。

后来人们从孟子所说的“脍炙,所同也”里引申出成语“脍炙人口”。

3个有名字的成语故事3:推心置腹

汉平帝的大司马王莽篡夺汉朝政权以后,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赤眉军和绿林军。公元23年,农民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与王莽的42万大军展开决战,其中一个叫刘秀的将领十分活跃。在这一战役中,王莽被打得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不久,农民军就攻进了京城,杀死了王莽。皇族刘玄被尊为天子,刘秀因立了大功,被封为萧王。

刘秀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并不甘心让刘玄做皇帝。刘秀在黄河以北一边与反对刘玄的零散农民军作战,一边扩充自己的势力。公元24年,刘秀在魏州和蒲阳大败赤眉军,收编了投降的部队,封降军的主帅为列侯,其他带兵的军官也都任命了官职。

可是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担心将来被刘秀消灭。刘秀看出他们的心病,便采取了一项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将仍旧回旧部,统率原来所属的兵马;他自己则只带很少的随从,到各投降部队去巡视,并不对他们加以戒备,以表示对他们的绝对放心。

这些投降的官兵见刘秀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立刻解除了心中的疑虑,互相议论说:“萧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了,放在别人的腹中,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难道还不该为他赴汤蹈火吗?”所以,官兵对刘秀十分服从。《后汉书·光武帝本纪》里的原话是:“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