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的文章_心灵鸡汤经典文章
最早创造鸡汤文体的可能是孔老夫子,其《论语》的语录体传承至今。随后,《读者》杂志刊发的心灵鸡汤日益流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心灵鸡汤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心灵鸡汤的文章一:闲与忙
“闲”字,古代人是怎样写的?繁体字写为“閒”,原来是在门里望见月亮。多美!让人想起有月亮的晚上,晚风清凉,秋虫唧唧,月光如水水如天,一位绮年玉貌的女孩倚在门前,抬起头见当空皓月。
古代的月亮,是最诗意的一枚。它被诗人别在衣襟上,被画家描绘在宣纸上,被女子纤纤玉手绣在素绢上。
闲,原来和月亮有着扯不断的情思。
作家董桥先生说:“爱书爱纸的人等于迷恋天上的月亮。”原来,好文字就是天空的一轮满月。清代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读书达到这样的境界,也将人生活得清明而透彻。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磨砺,从书中领悟到的道理皆不相同,它夜夜自天空洒下盈盈光芒,铺满尘世的每一个空间,滋养你我心灵的角落。
早春时节,柳丝如烟时,梅花还在枝头笑意盈盈。约三两知己,去江畔寻梅,水边品茗,那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一生有三两个赏心之人,知足了。桌上清茶几盏,手边有一本知堂先生的书。他写品茶的文字:“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约三两知己,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闲逸的文字里,有一颗散淡、从容、安静的心。
古人说,山水无常属,闲者是主人。是的,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闲逸之心,在文章里就是格局和气象。闲,也是灵魂自由的呼吸,而写作,从来都是聆听心灵的呼吸。天下的好文章都自“闲”中得来。
闲逸之人,才会眼界开阔,胸中有山水,才有了一个飞翔的灵魂。忙碌的人生是飞不起来的。
“忙”字,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先生这样说:忙,即是心灵的死亡。
听他的解读,心头一紧。是啊,整日奔波在大都市里的人们,见面说得最多的,就是一个字“忙”。忙得没有时间陪伴父母家人,没有时间外出旅游,没有时间静静读一本好书,没有闲情品一杯香茗。我们有多少个夜晚,不曾抬头看看天上一弯新月,有多少日子,没有细细聆听春之鸟鸣、夏之蝉声、秋之虫声、冬之雪声?
在地铁站,每天都看见步履匆匆的人群,疲惫的身影、呆滞麻木的表情,仿佛红尘中一群群忙碌的蝼蚁。他们匆忙的身影里,怀揣着一颗焦灼浮躁的心。有人说,等我有钱了,也闲情逸致去,其实,闲逸之心只和灵魂有关,与金钱无关。
闲,原来是心灵的呼吸;忙,是心灵的死亡。
人有一颗闲逸之心,才有人生最美的画境。
繁忙的生活中,记得时常抬头望望天上的月亮。因为,望得见月亮的一双眼睛,才看得见世间一切的美好,看得见碧水初生、草长莺飞、落英缤纷、云淡风轻。
心灵鸡汤的文章二:别人不是你的彼岸
人生的轻松,就是能在这个喧嚣的尘世,不用献媚于谁,也不必跟谁说讨好的话,他玩他的,你活你的。两不相干,然后,两相安。
你在意谁,在意到极致,就会活在这个人的阴影里。这种在意,不外乎两种情况:想求取和怕得罪。也就是说,人生的疲惫,更多的不是在自己这里拎不起,而是在别人那里撇不清。
别人,成了自己沉重的彼岸。
越在他人那里唯唯诺诺,就越会在自我的言行里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什么,做错什么,进一步畏首畏尾,退一步左顾右盼,是进亦忧退亦忧。在这样的境况里,最累人的,不是做,而是拿捏着分寸去做。一个低声下气的人,凭恃他人,无论得到过多少,繁盛也好,光鲜也罢,最终,在自我矮化的奴才人格里,冷暖自知,甘苦备尝。
不是一路人,就不会在一个语言系统里。不在一个语言系统,就不会在同一个世界中。
知心的话,不必说给不懂的人听,说了不懂还在其次,最怕的,是说了不屑。不懂已是伤害,不屑便是亵渎。
散淡的人,只与散淡的人合得来。而奸邪的人,看起来跟谁都合得来。这不奇怪,因为在这个世界里,有的人只认对的人,有的人,似乎跟谁都对。只因为,有的人,是奔着相宜的心去的;而有的人,是奔着可逐的名利去的。
在交往上,目的性太强,原则性就会差。在左右逢源的人那里,找不到纯美的人性;在蝇营狗苟的人那里,找不到纯净的人格。
这个世界,总有狷介甚或狂傲的人,看起来,没有几个可以合得来的人,他们不迎合,不投降,只是不想生命苟且于世俗。
伟岸的人心中常常都有一些孤傲,他们遗世独立,盛享着内心孤独的清凉。
每一个窝藏着的私心,都会影响到对他人公允的评判。盛大的完美,未必坍圮于风雨,却可以瓦解于私心。一千次地改变和完善自己,终难抵别人的一颗横无际涯的私心。
所以,不要苛求在所有的人那里都有好的评价。讨好了所有的人,就意味着要彻底得罪了自己。一个人,平庸点不可怕,变得八面玲珑才可怕。
你最终要活在相悦的人心里。不为不值得的人去改变,不在飘忽而逝的生命过客那里留恋,也不必为朵朵过眼烟云烦扰。
与其要别人看好,不如自己活到好看。
心灵鸡汤的文章三:修剪欲望
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因为地处偏远,香火一直非常冷清。
原来的住持圆寂后,索提那克法师来到寺院做住持。初来乍到,他绕着寺院巡视,发现山坡上长着灌木。那些灌木呈原生态生长,树形恣肆而张扬,杂乱无章。索提那克找来一把园林修剪用的剪子,修剪一棵灌木。半年过去了,那棵灌木被修剪成一个半球形状。僧侣们不知住持意欲何为。问索提那克,法师却笑而不答。
这天,寺院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衣衫光鲜,气宇不凡。法师接待了他,寒暄、让座、奉茶。对方说自己路过此地,汽车抛锚了,司机在修车,他进寺院来看看。法师陪来客四处转悠。行走间,客人向法师请教了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清除自己的欲望?”索提那克法师微微一笑,折身进内室拿来那把剪子,对客人说:“施主,请随我来!”他把来客带到寺院外的山坡。客人看到了满山的灌木,也看到了修剪成型的那一棵。法师把剪子交给客人,说道:“只要能经常像我这样反复修剪一棵树,你的欲望就会消除。”客人疑惑地接过剪子,走向一丛灌木,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一壶茶的工夫过去了,法师问他感觉如何。客人笑笑:“感觉身体倒是舒展轻松了许多,可是日常堵塞心头的那些欲望,好像并没有放下。”法师颔首说道:“刚开始是这样的。经常修剪,就好了。”
来客走的时候,跟法师约定10天后再来。法师不知道,来客是曼谷最享有盛名的娱乐大亨,近来他遇到了从未经历过的生意上的难题。10天后,大亨来了;16天后,大亨又来了。3个月过去了,大亨已经将那棵灌木修剪得像一只鸟。法师问他:“现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大亨面带愧色地回答说:“可能是我太愚钝,眼下每次修剪的时候,能够气定神闲,心无挂碍。可是,从您这里离开,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后,我的所有欲望依然像往常那样冒出来。”法师笑而不言。当大亨的鸟完全成型之后,索提那克法师又问了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依旧。这次,法师说:“施主,你知道为什么当初我建议你来修剪树木吗?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剪前,都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就像我们的欲望,你别指望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放任欲望,它就会像这满坡疯长的灌木,丑恶不堪。但是,经常修剪,就能成为一道悦目的风景。”大亨大悟。
此后,随着越来越多的香客到来,寺院周围的灌木也一棵棵被修剪成各种形状。这成了寺院闻名世界的一道风景。
人生的痛苦哪里来?就是因为我们所欲无限,而我们所能有限。于是,必然有许多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于是,痛苦就来了。人生的局限太多,不用说寻常百姓,即便你是盖世英雄、贵为王侯,一样难逃人生的局限,一样有许多事情做不来,一样有许多欲望不能实现,一样有许多美好留不住,包括生命。人生局限数不尽,最大的局限是生命有限,所谓“大限”。谁又能逃此大限?原来,人每天都活在难以超脱的局限中,到头来又难逃大限。突然一念及此,犹如突然发现眼前就是悬崖绝壁,怎不惊出一身冷汗?
我们怎么解脱痛苦?怎么超越局限?出路只有一条:修剪欲望,收回自己的心。因为,根本没有什么人来局限你,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局限你,是你的欲望在疯长,是你的心在无休止地向外攀缘。欲望本身不是罪过。人的欲望很难不滋长,人的心很难不攀缘。你可以探索,可以拓展,可以进取,可以开创,可以拼搏向上,可以勇往直前,可以志存高远,可以坚忍不拔,甚至可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但是,如果有的景色还是看不见,就只能收回你的目光;如果有的地方还是走不到,就只能收回你的脚步;如果有的东西还是够不着,就只能收回你的双手;如果有的欲望还是满足不了,就只能收回你的心。奇妙的是,你的心一旦回归自然本性,反而获得了无限的自由,你也就彻底摆脱欲望的局限了。
想到“随遇而安”,你想过吗?“遇”,往往说的是不好的境遇,当我们说随遇而安的时候,差不多都是欲望不能满足的境遇,都是不称心如意的境遇。境遇不好了,还要心安,怎么办?就得修剪欲望,就得收回自己的心,由此我们才能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