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宗教论文

2017-05-27

世界三大宗教中包含着大量描写人的生理苦痛、消除人的生理苦痛等承诺、方法,以及在天国、天园和佛世界等理想社会中人所具有的美好生理特征或者对人生理需求的圆满满足,以及在地狱、火狱等世界中更大的生理痛苦,这些内容极大地吸引了对自身生理不满的民众,促进了宗教的传播。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世界三大宗教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世界三大宗教论文(一)

摘要:世界三大宗教中包含着大量描写人的生理苦痛、消除人的生理苦痛等承诺、方法,以及在天国、天园和佛世界等理想社会中人所具有的美好生理特征或者对人生理需求的圆满满足,以及在地狱、火狱等世界中更大的生理痛苦,这些内容极大地吸引了对自身生理不满的民众,促进了宗教的传播。人的生理特征构成了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生理根源。认识和研究宗教的生理根源,对于加深对宗教的认识,建立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世界宗教;宗教;生理根源

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根源,人们在论及这些根源时,一般归结为四类: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心理根源和认识根源,并用这四种根源来说明宗教之所以产生,以及在今天宗教之所以继续存在并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继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应该说,这些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揭开了宗教的神秘面纱,为人们认识、研究宗教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根据。但是,从宗教的产生、发展来看,宗教的根源不仅包括上述四类根源,还存在一种至少同样重要的根源:生理根源。生理根源和上述四类根源,共同构成了宗教产生和发展的根源体系。

一、宗教的生理根源的涵义和种类

宗教的生理根源,是指人们在生理领域存在的各种不圆满、不满足和各种病苦缺陷导致人们在不能客观地认识、把握生理规律、解决生理不足的情况下,把对生理不圆满、不满足和病苦缺陷的解决寄希望于超自然的存在,从而导致或加剧了对宗教的需求和信仰。这包括如下几个层次:

1、人在生理领域的不圆满。人有老死,这是自然规律,但也是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追求一种不老、不死的“幸福”生活,是很多人长久的梦想。很多人为了追求、探索长生不老、永远存在,而进行各种试验,这是宗教产生和人们信仰宗教的重要原因。而对死后世界的好奇、探索,对死后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死后“痛苦”生活的恐惧,更是人们对宗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重要原因。

2、人在生理领域的不满足。人虽为万物之灵长,但在生理领域并不具有强大的地位。人,既无虎狼之利爪,也无狮象之力量;既不能如马鹿之飞奔,也不能似鹰隼之高翔;不能忍受严寒酷暑,不能抗拒饥渴劳顿。生命之脆弱,生理之薄弱,是造成人内心深深的自卑,希望有所依靠、有所寄托的重要生理基础,这也为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人在生理领域的各种病苦和缺陷。从出生到死亡,人时刻面临着各种病患的威胁,常常受到各种病苦的折磨。生理的苦痛、生理的缺陷,所带来的苦痛、折磨以及随之而来的心力憔悴、痛不欲生,使人对各种号称能祛病止痛、身心康健、甚至可以带来各种特异功能、超自然能力的宗教心生向往;使人感觉到此生的可厌,希冀来世的幸福。这就使人对各种宗教产生强烈的依恋,滋生对各种神灵神圣的仰慕和崇拜。人的路到了尽头,上帝的门就打开了。世俗的力量不起作用了,神圣的力量就登场了。

二、世界三大宗教中对生理苦难的反应

在各种宗教的经典中,对人们的生理不圆满、不满足、各种病苦缺陷的描写,对这种不圆满、不满足、病苦和缺陷的“干预”,使之趋向圆满、趋向“幸福”的各种描写、承诺占据了大量的篇幅,而这种描写、承诺在吸引信众,扩大宗教影响等领域的作用也处处可见。这类描写、承诺分为三大类:一者是圣者(各类神灵的超生理能力),二者是信众的生理福报,包括在现世的好处和死后来世的幸福。其三是非信众在后世更大的生理痛苦和折磨。在此,就用世界三大宗教中的有关材料略作证明。

在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的经典《圣经》中,这种描写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对神的生理圆满的描写,包括神能行的各种“奇事”。仅仅在《马可福音》前八章中,就记载了大量的这方面的事例:第一章中记载耶稣拉着正害热病的西门岳母的手,热病就退了;治好了许多得各种病的人。第二章中记载耶稣治好了瘫子。第三章记载耶稣让一个枯干了的手复原。第五章记载一个患“血漏”病的女人靠摸耶稣的衣服得以痊愈,还记载让一个已经死去的女孩复活。第六章记载耶稣用5个饼、两条鱼让5000男子吃饱饭,各种病人靠摸耶稣的衣服得以痊愈。第七章记载耶稣靠用手指头探病人的耳朵、用唾沫抹病人的舌头来使一个聋哑人康复。第八章记载耶稣用7个饼、几条小鱼让4000人吃饱饭。其二,是讲天国的幸福,在那里没有生理的各种不如意。《启示录》第21章记载,在那里,“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有一条盛满生命水的河,河边有树,树的叶子可以医治万民的病。其三,讲地狱的恐怖。“丢在地狱,交在黑暗坑中”;“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被扔进火湖里”。

在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中,也有相关的描写。其一,记载了穆罕默德一夜之间“从禁寺行到远寺”,《布哈里圣训·礼拜卷上》则记载了穆罕默德升入天上的经过。这些超越普通人生理极限的事情,当然为世人所仰慕。其二,记载了天国的幸福。天国环境优美:“下临诸河的乐园”,“果实是永恒的,荫影也是永恒的”。有理想的配偶:有“纯洁的配偶”,“以白皙的、美目的女子,做他们的伴侣。”有“好像红宝石和小珍珠一样”的、在成为“他们的妻子之前,任何人和任何精灵都未与她们交接过”的妻子,“有许多贤淑佳丽的女子”。“好像藏在蚌壳里的珍珠一样”的“白皙的、美目的妻子”,“依恋丈夫,彼此同岁”;“常为处女”的美女。有仆人扶持:有“好像藏在蚌壳里的珍珠一样”的“僮仆轮流着服侍”。被“长生不老的僮仆轮流着服待”,“许多长生不老的少年,轮流着服侍他们。当你看见那些少年的时候,你以为他们是些散漫的珍珠”。有美好的住宅、家具、饮食、服饰:在乐园里“必不饥饿,必不裸露”。有“优美的住宅,佩金质的手镯,穿绫罗锦缎的绿袍,靠在床上”。“享用金镯和珍珠作装饰”、“衣服是丝绸的”。“安全地索取各种水果”、“不再尝死的滋味”。“其中有水河,水质不腐;有乳河,乳味不变;有酒河,饮者称快;有蜜河,蜜质纯洁;他们在乐园中,有各种水果,可以享受”。有“所嗜好的水果和肉食”、“愉快地吃喝”,可以“靠在翠绿的坐褥和美丽的花毯上”,彼此面对地靠在“珠宝镶成的床榻上”,“捧着盏和壶,”与“满杯的”不会因之而“头痛”和“酩酊”的醴泉,“有自己所选择的水果”“和自己所爱好的鸟肉”,可以“享受无刺的酸枣树”和“结实累累的(香蕉)树”,有“四时不绝,可以随意摘食”“丰富的水果”,“靠在床上,不觉炎热,也不觉严寒”,“乐园的荫影覆庇着他们,乐园的果实,他们容易采摘”,“晶莹如玻璃的银杯,他们预定每杯的容量”,“饮含有姜汁的醴泉”,有“纯洁的饮料”。总之,“没有恐惧,也没有忧愁”。“有所意欲的”,“享受自己所意欲的(幸福)”。“将享受你们所爱好的一切”,“将享受你们所要求的一切”,“享受他们所欲享受的”。其三,描写了火狱的残酷。“火狱中有荆棘般的铁钩”,“铁钩抓住人,视其罪恶,有的被摔死。有的被扔得粉碎”。“火灼烧折他们的脸,他们在火狱中痛得咧着嘴”。 在佛经中,除了大量描写人间苦难,还描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得道者圆满的生理特征。明代杨卓编撰的《佛学次第统编》中记载了佛具有的不同于常人的“三十二相”,其中包括:“身金色相,谓身皆金色,光明晃曜,如紫金聚,众相庄严,微妙第一也。”(第十四相)“梵音深远相,谓音声和雅,近远皆到,无处不闻也。”(第二十八相)同代一如等人编撰的《三藏法数》中,记载了佛具有的“八十随行好”。其中包括:“身有圆光,随处照耀。”,身体可以放出光明。“身支严净,恒无垢秽。”身体永远没有各种脏物。“音声和雅,悦可众心”。声音美好,听到的人十分开心。“一音深说,随类得解”。同一种声音说话,不同类别的生命听到的却都是自己的母语。“颜容奇妙,常若少年”。即使不是佛,作为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崇高的玄奘法师,也被描写为“端严若塑,美丽如画”,“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鲜明特征。其二,美好的幸福生活的许诺。佛教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涅槃”,但对于百姓而言,这种境界太过高深,太过抽象,并不能吸引芸芸众生。佛经中还有退而求其次的目标,就是往生到他方佛世界,享受美好生活。在这些美好世界中,人们再也不用遭受包括生理苦难在内的各种不幸。如《大乘无量寿经》中描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人人“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端正净洁”,“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能知“众生心念”,“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寿命无量”,“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善谈诸法秘要”。“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许诺说,如果“专念”药师佛名号,“礼赞”“恭敬供养”药师佛,则会具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皆得无尽所受用物”,“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解脱一切忧苦”。得“上妙饮食”,“上妙衣服”,“一切宝庄严具,华鬟、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恶事悉不能害”,“身心安乐”。“随所乐愿,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等利益。其三,地狱中更大的苦难。地藏经中描述了地狱中的各种苦难。人们在这些地方“求暂停苦一念不得”,“备受众苦”。有夜叉“执大铁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抛空翻接,或置床上”。有铁鹰“啖罪人目”,有铁蛇“缴罪人颈”。“百肢节内,悉下长钉,拔舌耕犁,抽肠锉斩,烊铜灌口,热铁缠身。”“取罪人舌,使牛耕之”;“取罪人心,夜叉食之”;“镬汤盛沸,煮罪人身”;“赤烧铜柱,使罪人抱”;“使诸火烧,趁及罪人”。这些不忍卒读的酷刑、苦难,令人闻之动容,避之不及。

三、生理根源在宗教根源中的地位

“不是宗教创造人,而是人创造宗教”。“宗教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宗教是外化的人的自我意识”。“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人身有其局限性,生理上的不如意、各种病苦折磨,乃至和理想状态的差距,都使人希望、向往、甚至幻想能有一个美好的、超越生理局限的、没有苦痛折磨的美好人生。宗教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予”了人们以寄托和希望,使人们在无奈之中、病痛之下,皈依宗教。具体而言,宗教的生理根源在整个宗教根源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生理根源是宗教产生的重要根源之一。正像大自然的风雨雷电、霜雹冰雪、酷暑严寒、地震海啸,使得人们匍匐在神灵的脚下一样;也正像阶级社会中贫富悬殊、阶级压迫、贵贱等级等社会现象和压迫,成为人们信仰宗教的重要基础一样,生老病死、苦痛折磨、求医无门,诸病难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生理局限和痛苦,也是促使无助的人们皈依神灵、祈求庇佑的重要原因。而宗教通过对信仰之后的生理圆满,违背宗教信条之后更加严厉的生理折磨的描述,使得人们纷纷皈依宗教。在我国,观世音菩萨信仰风靡全国,并成为四大信仰之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其“能灭诸有苦”,“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妙法莲花经·普门品)的信仰。人们一般想到宗教,特别是“有修行”的宗教人士时,经常想到的天堂之美妙(基督教),乐园之幸福(伊斯兰教),极乐世界之庄严(佛教),乃至鹤发童颜、长生不老、水火不侵、刀枪不入、神通变化、飞行自在、法力无边等超越普通人生理极限,违反人的生理规律的能力,也从一个层面证明了生理因素是人们信仰宗教的重要原因,生理根源是宗教的重要根源之一。

生理根源是心理根源、认识根源的重要基础。“对神的存在的证明,不外是对人的本质的自我意识存在的证明,对自我意识存在的逻辑说明。”生理现实和生理期望之间的差距是基础,心理上的不满足,对生理更美好的希冀是结果。生理现实的不满足、乃至生理上的病痛纠缠是基础,对自身生理现实的反思,进而导致认为神灵的存在及其作用功能的存在是结果。一句话,生理上的局限性和缺陷性引起心理上的苦痛,这种苦痛在得不到正确的、合自己心意的解释的时候,转而求助于各种神灵,皈依宗教是生理根源在宗教的产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重要方式。宗教的生理根源是宗教的心理根源和认识根源的重要基础。希望自身不怕水火,希望自身坚如金刚、刀枪不入,希望自身永生不老、长命百岁,希望自身能够上天人地、穿越时空,如此等等,都在宗教产生和发展,都在人们信仰宗教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生理根源是社会根源和自然根源发生作用的重要中介。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宗教的社会根源得以形成,并发挥着逐渐增大的作用,与原有的自然根源一起成为宗教根源的两个支柱。“现代宗教的根源就是对资本的捉摸不定的力量的恐惧”,而社会根源和自然根源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通过生理根源起作用的,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人在生理上的特征是社会根源和自然根源的重要前提和中介。如由于“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而社会不同阶级之间不同的吃、喝、住、穿的条件,对更好的吃、喝、住、穿等条件的追求,对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条件的不能把握,以及其他人满足自身生理需要资源的掌控,构成了社会阶级压迫的重要内容。同样道理,“天不因人之恶寒夜辍冬,地不因人之恶广也辍远”,严寒酷暑、时空距离等之所以形成对人的压迫而成为宗教的自然根源,其前提也是人在肉体上的脆弱性。

认识宗教的生理根源的意义。认识到宗教的生理根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认识宗教的长期性、复杂性。人在生理上具有其局限性和有限性,这是一个在长期内不可改变的事实。虽然通过医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为减轻病痛、延缓衰老、飞上天空、深人海底、摆脱严寒酷暑、时空限制等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但与人们不断发展的好奇心和要求相比,生理上的局限在很长的时期内还将为宗教的存在提供支持。而生理根源和宗教的其他根源相结合,进一步增进了宗教根源的复杂性。

第二,有助于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更加科学地推进对宗教作用的认识。“宗教按它的本质来说就是抽调人和大自然的整个内容,把它转给彼岸之神的幻影,然后彼岸之神大发慈悲,又反过来使人和大自然从它的丰富宝库中得到一点东西。只要对彼岸幻影的信仰还很强烈,还起作用,人用这种迂回的办法至少可以取得一些内容。”宗教使人通过迂回的办法来“得到一点东西”“取得一些内容”。“宗教精神”作为“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中得到更为深刻的阐述,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发展,“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宗教学学科理论体系”。

第三,有助于认识和发展医学、科技在宗教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在科学不发展、不普及,敬神在他们是完全需要的。如果多有几个阿洛夫这样的人物,当然就没有人再敬送子观音了。”明确提出宗教的生理根源,在原有的高度重视医学和科技对宗教的自然根源、心理根源、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的复杂影响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认识医学、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对人的生理、心理影响,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医学和科技对宗教生理根源的影响。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世界三大宗教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