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性教育效益的分析论文

2017-03-20

在经济领域中,成本和收益是决定人们进行某项投资的关键因素。教育作为一种既可以带来私人效益又可以带来社会效益的活动,无论国家对作为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的投入,还是个人对非义务教育的投入,都会引发教育的个人成本和效益问题。女性教育的成本与收益成为决定个体对女性教育投资的关键问题,影响女性教育的发展。以下是小编今天要与大家分享:关于女性教育效益的分析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关于女性教育效益的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女性在参与教育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对女性参与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女性参与教育所带来的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制约女性教育效益的因素,最后提出提高女性教育效益的积极措施。

关键词:女性;教育效益;个人效益;社会效益

一、我国女性参与教育的现状分析

1.女性参与教育机会总体呈上升趋势

《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2008年版)》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经历了3个发展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从1949年至1954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大批女性挣脱家庭的束缚,涌入学校接受高等教育,1949年全国女大学生只有2.3万人,占比19.77%,到1954年,所占比例达到26.27%.第二个高峰期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了能够上大学的机会,在权衡男女比例的基础下,加大了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976年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33.02%。第三个高峰期是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之后,特别是自1997年大学扩招以来,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和比例,从1995年的102.93万人、占比35.4%,增长到2005年735.32万人、占比47%。在相关的法律政策的实施下,为了能够保证女性能够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各级有关政府将女性受教育的权利纳入了规划之中,有关政府部门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辍学率保证入学率,提高女童的入学率,保障女性接受教育的权利。

2.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据我国有关方面的统计资料分析,女性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根据2010年至2013年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的相关资料计算,全国平均100名就业女性中初中文化水平占46.25%,大学本科水平占4.8%,研究生水平仅占0.41%,但其中,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比例逐年上升,在每年的考研大军中,女性占据相当大的比例,造成这种现象的一部分原因是适龄女性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更多原因是由于大学大规模招生之后,大学毕业就参加工作的期望收入变低,这种现象大大降低考研的机会成本,从而使读研的期望收益增大。

二、女性参与教育所带来的效益分析

教育这一人类特有的目的性的社会活动,它的产生是人们某种效益追求的反映,教育效益是指教育所产生的效果和利益,从事一切教育活动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利益,而女性教育的效益是指投资女性教育所带来的利益,包括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可以分为私人效益和社会效益。

1.女性教育的个人经济效益的分析

女性教育的私人经济效益是指女性自身从教育中获得的利益,包括自身修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收入的增加.女性的教育经济效益主要是在工资收入方面有所体现:美国学者舒尔茨以独特的投资视角对经济发展的动力做出了全新的解释,他认为,人对自身的投资历来是巨大的,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切其他形态的资本生产能力的总和,教育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性的投资,它不仅能够将隐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得以增长,而且还会在将来获得收益,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女性重视自身的教育投资,提高自身的劳动效率,进入了更好的工作环境当中,并且获得了更好地薪酬水平。有关数据表明,大学群体个体工资水平明显高于接受大学专科教育的个体水平,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接受大学本科教育的个体工资水平,说明接受高等教育对工资的影响体现出层次性,而女性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与专科毕业生的工资差异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正U型趋势。从个体纵向发展趋势来看,受教育层次提高的同时,个人收益水平也相对提高。

2.女性教育的个人非经济效益的分析

女性教育的非经济效益在家庭方面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母亲反映了家庭的整体素质,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福禄贝尔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握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印度女教育家卡鲁纳?卡兰也说过:教育一个男孩只教育了一个人,教育一个女孩是教育了一代人,当父母亲接受教育后,会产生影响深远的效益,即代际效益,特别是母亲,她的效益可以外溢到子女身上,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不仅会加大子女的教育投资,还会注重医疗安全卫生方面的投入,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开销中,母亲承担重要角色,母亲的教育程度对家庭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报告女性的教育机会每增加一年,婴儿的死亡率就会下降2个百分点。

3.女性受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分析

教育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获得,它还是追求社会平等的重要途径,舒尔茨认为,社会中很大一部分的收入分配差异,实际上由于所受教育不同而引起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效率和收入水平,还会使社会收入分配趋于公平,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方面,女性在提高全社会的劳动力创造价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后代的人口素质,而且对经济发展储备了更为优质的人力资源,而人口素质、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4.女性教育的社会非经济效益分析

女性的生育观念会极大地受教育的影响,女性处于更高的教育层次上时,结婚时间就会延迟,代际间隔年限就会加大,对于减缓人口速度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女性获得教育机会越多,也越有机会使禁锢人们的旧思想“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外”打破。在社会化民主进程中,女性教育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女性的自我觉醒和社会地位,同时也为实现男女性别平等提供更多地机会,进而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发展。

三、制约女性教育效益的因素

1.性别歧视

在劳动力市场中,女性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因为女性劳动力供给的边际成本是高于男性的,所以极大地降低了用人单位接纳女性的积极性,在同等条件下,用人企业和事业单位更愿意雇佣男性劳动者,形成了所谓的就业的性别歧视,即教育水平越高,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性别歧视就越高。而性别歧视在工资水平上也有明显体现:在同等教育水平下,男性的工资水平比女性的高,在2011年相关问卷调查,2011届大学和硕士毕业生中女性在此期间的平均签约月收入均低于男性;学历层次越高,同学历层次的男女平均签约月收入差距越大。其中,被调查2011届女性本科毕业生的平均签约月收入(2243元)比男性本科毕业生(2573元)低330元;被调查2011届女性高职毕业生的平均签约月收入(1917元)比男性高职毕业生(2086元)低169元;被调查2011届女性硕士毕业生的平均签约月收入(3623元)比男性硕士毕业生(4438元)低815元。 2.教育机会不平等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城乡经济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城乡居民受教育的机会存在巨大的差异,由于教育和经济之间的互动效应,西藏自治区等偏远落后的地区陷入经济和教育双重落后的局面,2000年,全国城镇和乡村居民的文盲率分别是4.04%和8.25%,其中女性文盲率的比例更加严重,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农村的初中教育普及率较高,而高中教育的普及率较低,大大低于城镇水平,高中教育在城乡之间分布的巨大差异使广大农村学生受高中教育机会明显小于城镇学生,这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享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同,由于女性作为其中的弱势群体,这种差距更加明显,严重影响了城乡劳动力的文化素质。

3.传统封建思想的禁锢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的思想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惯性,”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夫教子是女人最重要的工作”,这些传统观念是阻碍女性参与教育的最大约束,人们习惯于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牺牲的角色,更容易为家庭和抚育子女而分心,错失职业发展机会,由于社会和女性自身对自己错误的性别角色定位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的渗透,父母往往会让女性放弃与男性同等的教育机会。

4.职业选择的低风险倾向

女性在就业选择中更多意识是倾向于选择低风险,较稳定的职业,比如,公务员,国企,由于风险与回报呈正相关,低风险的职业回报率一般较低,根据埃奇沃思和拉斯波恩的关于职业性别隔离的理论,发现女性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处于被动,女性较少进入男性领域,造成男性职业工资上涨。在2011年硕士群体的毕业收入调查中发现,女性硕士毕业生去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的比例最高(32%),且远高于被调查2011届男性硕士毕业生与该类型单位签约比例(18%)。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女硕士生毕业时接近婚育年龄,追求工作稳定性有关。

四、提高女性教育效益的措施

1、社会方面

(1)政府财政投入方面:教育与经济的相互效应促使政府应对教育的投资加大力度,对办学质量的提高制定合理措施,在合理扩大教育规模,开阔女性就业的渠道,改变传统的依靠政府的单一的投资模式的各种举措下,促使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社会生养基金制度,减轻用人单位因女性婚假和生养等生理问题带来的顾虑,解决女士的就业难问题,也要同时加大对贫困女大学生的扶持力度。从“教育有助于民主”的角度看,一个稳定的民主会不可能与文盲共存,因此政府提供和支持教育,被看做是一种长期保存和巩固民主的手段。

(2)法律制度的建设:加强对女性劳动力的法律保护,监控劳动力市场上对女性的不公平的行为,为女性创造更多更公平的就业机会,建立健全更为公平和有效率的市场竞争法制环境。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制定消除女性就业歧视的各项政策,提高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女性比例,形成对决策的有效影响力,各级政府在招收录用中要率先做出性别平等的示范。

(3)社会舆论的支持:社会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要合理引导社会舆论,发挥社会与媒体的作用,树立一种积极的两性平等的思想观念,摒弃守旧的传统思想观念,真正确立女性在社会中与男性地位的平等,有意识的去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

2、自身方面

(1)女性要为自己增加教育的投入,为自己争取受教育的权利,争取社会参与的机会,提高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从女性自身的旧观念,旧思想,旧知识结构和旧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认为劳动力的收入直接取决于他们自身对工作的投入,包括教育,工作经验。所以,女性要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就要增强自己的实力,不断进取。

(2)女性在承担家庭中母亲这一重要角色时,要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施加积极的影响,越关注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就越高,就越懂得如何教育子女,培养合格优秀的下一代,就会间接的对国家对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五、总结

教育是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可忽略的因素,是建设社会精神文明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是社会进步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女性在文化传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有必要以教育引领女性群体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身发展,科学认识自己,在更宽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与优势,在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更积极乐观的影响。

相关文章:

1.2016年三八妇女节活动通知

2.市场调研报告格式范文6篇

3.让女性创业蜕变白富美的项目推荐

4.2016济南创业点子有哪些

5.手机广告策划书范文3篇

6.旅游客运公司年终总结3篇

7.朝鲜经济改革现状及面临的课题

8.三篇关于教师教育的励志书籍读后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