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励志长篇故事_长篇励志的经典名人故事

2017-03-08

在我们有足够多空闲时间的时候,不妨找一些名人励志长篇故事来看看,那么名人励志长篇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励志长篇故事:从6万元到700亿元

不是李彦宏,不是黄光裕,更不是宗庆后……

2011年9月7日,由胡润研究院制作的“2011年中国百富榜”中,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以7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成为“中国新首富”。

这不是一家之言。2011年7月25日,在《理财周报》发布的2011年“3000中国家族财富榜”榜单中,三一重工梁稳根家族以598。51亿元身家位居中国首位。

实际上,早在2011年5月10日,《新财富》发布的“2011年500富人榜”中,梁稳根即以500亿元身家问鼎首富。

25年时间,梁稳根把6万元起步资金变成了700亿元,财富增长了117万倍!这绝对是个奇迹。

起步资金:6万元

今年56岁的梁稳根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地区涟源市茅塘镇的一个小山村,是个农民的儿子。

梁稳根是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考入中南大学金属材料系的。1983年,他被分配到国营企业——兵器工业部洪源机械厂工作。两年后,一心想当“万元户”的梁稳根递交了辞职书。

没有了“干部”身份,甚至连城市户口也没有了。父亲怒不可遏,拿着扁担追着梁稳根要把他撵回洪源机械厂。在老人的眼里,儿子好歹混出了点“名堂”,怎么能说不干就不干了?

扁担没能把“犟驴”撵回去。梁稳根后来回忆说,当时他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如果经商失败了,我就去做两件事:一是写一本书——《此路不通》,以此来告诫像我一样冲动的年轻人;二是到落后的山村去当先生,教书育人”。

在经历贩羊、营销白酒、生产玻璃纤维一系列失败后,梁稳根的“第一桶金”来源于特种焊接材料——这正是他的专业特长。1986年企业开业时,梁稳根将工厂命名为“三一”:“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作出一流贡献。”这时候,他手里的全部资金是6万元人民币。

5年之后的1991年,企业发展成为娄底最大的民营企业,年销售额过亿元。但这种发展速度和规模与“三个一流”的理想仍相距甚远。通过一系列调研与论证,梁稳根认为这是市场容量的问题。

“金刚石特种焊接材料市场,全国总容量也就10多个亿,即使把全国市场都垄断,发展空间仍不大。此外,涟源所在地域较为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资本受限、人才受困,无法孕育出世界级的企业。”

梁稳根确定了“双进”战略:进入中心城市——长沙,进入大行业——装备制造业。

就选择工程机械行业的原因,梁稳根认为,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造就了上百个世界500强,仅工程机械制造业美国就占了3家。中国是一个人口和面积大国,现代化、工业化等进程都要依靠工程机械制造业支撑,这说明工程机械行业不仅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更有长久的发展机遇。

端正了战略方向的三一重工,销售收入和利润以50%以上的年增长率推进。

重塑“中国制造”

与“财富榜”历年“榜首”多出自地产、商业、IT产业相比,今年的“榜首”来自制造产业。

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国制造”,长期被认为是品质低下、价格低廉、劳动密集、科技含量不高的代名词。当三一重工的世界最长臂架混凝土泵车、世界首创无泡沥青水泥砂浆车、亚洲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产品陆续推出后,“到海外去赚钱”成为了三一重工的战略选择。

“没有国际化,三一重工最多就是个大一点的个体户而已。”梁稳根认为。

三一重工的国际化战略是在国家“十五”计划出台后的第二年开始的。2002年8月,三一重工第一家海外子公司在印度设立。随后,公司两台平地机分别从中国发往印度和摩洛哥。三一重工国际化战略序幕由此拉开。

名人励志长篇故事:捡破烂捡出100万

捡破烂捡来的博物馆

在杨子伟收藏的老物件中,卖得最贵的是一批卖给了国家博物馆做展览的德国收音机,一共卖了20台,共计20万。“这些东西就是点石成金,需要这些东西的人不在乎是100元还是1000元。旧电话机前一段卖了3个,960元。”杨子伟说。虽然也有很多人收旧货,但是杨子伟说他们太低估了自己东西的价值:“不能看低了自己的劳动力,我知道东西是怎么来的,这个东西卖了就没了,我当然要卖一个合适的价钱。”

杨子伟的家,是一个平房,大院子。他说这个院子经过自己的一番“艺术设计”后,已经可以拿来会客展览了——院子大门已经被密密麻麻的旧电影海报贴满了,杨子伟为其取名为“碎片”;院门正对着两排旧打字机,有个打字机上还放着模特的脑袋,颇有798艺术区的风格;院子里还放着各式各样他收回来的宝贝,比如一辆70元钱淘来的旧自行车,如果想买,请拿1000元来,否则不卖,这是专门用来租的。

院子里的四间平房都被塞满了各个年代的老物件,电影机、胶片、黑胶唱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视机、收音机,50年代的落地录音机、电风扇、军用皮箱、医药箱、上将大衣、航空帽,1971年的印有“人民公社好”的瓷盆,甚至还有列宁、斯大林的挂像,进口的打字机……几年前,杨子伟花了7万元把两个电影公司的库房给“端”了——收藏了大概1000部80年代的国内电影,足足有十吨重。

杨子伟收集的老物件有11大类、35小类,收音机、唱片机、电视机、缝纫机、打字机、录音机、自行车、电风扇、电话机、放映机……这些东西粗略算下来要占500平方米。他说:“这些老东西的价格每天都在涨,收过来的成本几乎都很低,从两块钱的影集到80块钱的电风扇,而这些东西卖出去的价格则远远高于收过来的成本。”

“破烂王”5年捡出100万

这一院子的东西都要从他33岁用100元收的10台旧收音机说起。杨子伟只有高中文化,在33岁那年他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想了想只能做成本最低的生意——捡破烂儿,用仅有的100元收了10台收音机,当天晚上卖了就变成了200元。等到第二天就变成了20台收音机,得到了400元。经过这样反复的倒腾,连续苦干了5年,他就倒腾了100万元的资产,他说这些东西都是自己赚出来的,他的身份也从最初的收音机收藏家变成电视机收藏家,后来随着收藏的东西越来越多,变成了老物件收藏家。现在他又自称是艺术家,“自己身上的都是歪才”。

杨子伟早年发明过节水器,并在淘宝上出售。等到收藏老物件的时候,他把淘宝店名改为“将军罐电影工作室”,上面不仅卖这些老物件,也用来出租老物件,主要为电影、电视剧、话剧提供道具出租服务。杨子伟说在淘宝上卖老物件,最初有时一天卖不了10元钱,打包时都捡别人不用的箱子,后来到一个月利润3000元钱。杨子伟的客户从电影公司、广告公司、活动公司、微电影到时尚杂志都有,他自己也常常忙着跑到微电影剧组里给小孩说戏,说的都是北京上世纪80年代的风土人情。

“我学习人家的皇冠店铺,包括自己学摄影,怎么照得更好,怎么打灯。那时没有自己的风格,完全看别人,现在都是随手拍,越真实越好。我跟自己说一定要挣到每月5000元,后来2007年做到5000元,2008年做到六七千元,到2010年每月1万元,2012年时每月利润1。5~2万元,每个月都比之前更好。”杨子伟说。

捡破烂也有“真经”:淘不起眼的老物件

说起淘东西的方法,杨子伟基本是见着便宜的旧物件就淘。“只要看到一个东西,是脑海记忆中有的就收,肯定没错。”杨子伟说,“一个灯架50元淘来,别人可以当电影道具,或者你直接卖,上次有一个灯架我卖了600元,挣的钱又买东西了。电影废胶片一大卷变成小卷,一大卷买时10元钱,分成小卷,一卷卖30元。这样又能买到很多东西,所以其实我花很少的钱能置办很多东西。因为别人看不到这些旧物件的发展潜力,所以我现在无所谓卖不卖东西了。”

杨子伟淘货的心得是要买那些不起眼的东西,不能和别人买重复了。“人家不在乎的东西,买回来,买回来不是要卖的,往屋里放3年再去卖,全赚钱。为什么我不倒腾服装?因为服装会长毛,而这些东西越老越值钱。”看来人的回忆以及回忆里的那些美好时光真是无价的,就像他爸爸从一开始不理解他,到后来接受了他做的事情,说他是“贩卖时光的人,卖的就是人的回忆和时光”。

“我自己活得有腔调就行了,我也不跟别人比。‘淘’是我的生活乐趣,圈里人都认识我,我也知足。而现在我更喜欢旧物改造。”在杨子伟眼中,自己随便捡个东西,编个故事都能卖给别人。

杨子伟最喜欢的是一个瑞典的电视,是原来政府机关里上世纪60年代的黑白电视机,他花了150元淘的,整个北京也就只有两台。在杨子伟这个院子里,还有很多全国稀有的老物件。比如他有一台江苏盐城无线制造厂的收音机,因为它的壳是橘黄色的,他的一个开博物馆的朋友说,自己6年都没收到这样的收音机了。“这是一个孤品,是80年代的经典型。仿日本4500K制造,颜色特别少,所以这个收音机很珍贵。”

现在杨子伟帮人出策划开艺术餐厅,自己放老电影,也偶尔去外面淘一点东西,但不怎么收东西了,他觉得自己没有地方放了,不想让这些东西毁在自己的手里。“如果杂乱堆在一块就是死的。就跟人一样,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间,物件也是。钱我也挣得差不多了,我现在只想找回这些老物件真正的价值。”杨子伟说。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