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黑板报
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除了我国节庆中特有的祈求团圆、美满的意愿外,元宵节还有着与其他传统节庆不同之处,小编为大家汇总了一些关于元宵节的黑板报相关内容,大家可作为参考,希望大家能够获得帮助:
有关元宵节的黑板报内容:民间灯彩师:保留传统,记取文化
“店里买的花灯没味道,我们自家做花灯”。元宵渐近,嘉定区徐行镇的居民奚松林接到“新任务”:为5岁的外孙和12岁的孙子做两盏“龙头灯”。
64岁的老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虽然如今住在公寓里,却仍牵挂着田园生活。元宵节临近,他忍不住给孙辈描述着自己儿时庆祝节日的场景:农民们把稻草捆成火炬大小,点燃后跳到自家田里,一边挥舞“火把”,一边口诵祝愿,祈望风调雨顺、大获丰收。农家的孩子,则提着自家做的花灯在田埂上奔跑,花灯大大小小,每盏都是手工制作,独一无二。
爷爷的描述,让孩子们眼馋,纷纷缠着他要“独一无二”的花灯。奚松林琢磨着:龙长什么样子,大家都没见过。但书上说,龙是“鱼须、虾眼、牛鼻、 狮鬃、蟒身、鹰爪、鲨鳍、鲸尾”的组合。为做好龙灯,老奚特意去嘉定汇龙潭公园,观看园中池塘内的龙头雕塑,心里暗暗描摹筹划:家中现有的酒瓶包装盒,大小合适,正好能做龙身;老伴用来织毛衣的绒线,颜色金黄,做龙须不错。如今新小区里难觅竹篾,便从厨房找了装竹笋的小筐做成龙头。而画龙点睛之笔,是龙的 双眼。因为龙眼需要从面颊上突出,因此老奚用硬板纸做成两个圆桶竖在龙头上,再按上亮晶晶的纽扣做眼睛。连龙的两只角,老奚都想好了,就用烟盒裁成。烟盒的材质不仅质地坚硬,颜色也闪闪发亮的。装上电池和小灯泡后,老奚的龙头灯初具雏形。他期待着元宵节当天,孩子们能提着它在夜幕降临的小区里奔跑,亦如当 年农家的孩子一样,把这份简单的快乐代代相传下去。
关于元宵节的黑板报图片
38岁的郁桂芳,同样为儿子制作了一份“不可替代”的元宵节礼物。一只红色的草编灯笼,是她此番独创。除去买草、染色和准备的时间,光是编织就 花费了整整五个小时。她说,嘉定徐行草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青年传承者寥寥。“何不将之与元宵花灯结合在一起。”有了念头以后,她便自己 动手。当滚圆的红色灯笼做成,大家都觉得新奇有趣。她说:“我和老奚都不是专业的灯彩师傅,坚持在元宵节自己做灯笼,不为别的,就为保留一份对传统节日的 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