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会计舞弊毕业论文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财经领域里的会计舞弊问题时有发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会计舞弊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会计舞弊毕业论文范文一:企业会计舞弊动因及防范措施
摘要:企业为了牟取最大化的经济利润,开始在财务会计方面做多样化的舞弊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我国法纪法规,严重破坏了整体的市场经济环境,损坏国家利益。文章在企业会计舞弊的前提条件下,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分析存在舞弊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系列会计舞弊的有效防范措施。
关键词:会计核算;企业舞弊;利益
在企业正常财务工作中,会计舞弊行为发生于计量、记录、核查、报告这些工作环节中,违反国家会计准则,属于明知故犯的恶性行为。人为掌控企业收入、成本费用信息,使得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进一步控制资产、负债、利润等会计数据。实施会计舞弊行为的当事人随意涂改、伪造财务信息,恶意犯法,造成一系列严重的不可弥补的后果。
1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分析企业发生会计舞弊现象的原因
1.1内因
核算工作通常都是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可是核算程序、方法、评估等行为都是由会计人员主观去分析、判断的,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会计舞弊行为变得愈加简便、频繁。发生会计舞弊最主要就是为了获取共同利益,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直接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他们可以变更、伪造会计信息,领导者对会计人员施加压力,胁迫其修改财务资料。对于部分私营企业来说,因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不遵循职业操守,为企业或个人利益伪造会计信息的现象频繁发生,无法遏制。因为这完全在于会计人员个人的主观意愿,不可控制与避免。
1.2外因
法律处罚不严,执行手段不高,对于那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人员或企业,舞弊情况不严重的只会进行口头批评、教育,就草草了事;而对于那些会计舞弊,有偷税漏税行为的企业,则要求补缴税款,予以罚款惩罚。完全没有实质性的严厉处罚,确保企业人员不会再出现会计舞弊。另一方面,企业人员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完全没有按照国家指定的《会计法》等法规来获取会计信息,实施会计行为。只会投机取巧,伪造会计信息,牟取私利。
2有效防范的会计舞弊措施
2.1强化企业领导者的掌控力度
企业管理层控制着企业发展方向,只有做到以身作则、廉洁为公、监管有力,会计人员才不会有机可乘、徇私舞弊,从中获取利益。所以构建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刻不容缓,需要尽可能强化企业领导者的掌控能力,确保会计人员不敢做任何违法违规的舞弊行为,企业领导者要赏罚分明,对于举报舞弊行为的人员要给予积极奖赏,对于那些伪造、篡改会计信息的舞弊人员要立刻辞退,“杀鸡儆猴”,避免会计舞弊行为的再次发生。
2.2创建内部审计部门,核查会计信息
对于防范企业舞弊来说,内审部门的存在必不可少。它可以时刻监督企业会计管理进程,震慑会计人员尽职工作,遏制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内审机构是重点防范企业舞弊的部门,企业领导者、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对其赋予较高的期望。内审机构因其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对会计信息进行核查,一旦发现舞弊漏洞,及时纠正,有效地降低了会计舞弊的发生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质量,进一步促进企业可持续和谐发展。
2.3内审人员需熟知企业信息,便于发现会计舞弊漏洞
内审人员不光要熟悉企业财务状况,还要熟知企业经营管理情况、风险意识、行业竞争环境等,不光要主观地按照法律法规来实施会计流程,还要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去管理、监督企业经营状况,避免企业人员钻漏洞发生会计舞弊行为。内审人员还需经常走进企业去调查,了解企业原材料的采购、使用、库存,实际成本支出与收入、净利润、毛利润等情况,对照会计信息进行核实,发现细微的舞弊线索并及时加以制止,减少损失。
2.4完善内控管理机制,降低会计舞弊的发生率
除了创建内审部门,还需要拟订完善的内控机制。内部控制虽然有一定局限性,但仍然是减少会计舞弊发生的最基本“配置”。防止企业内部人员的互相勾结、包庇,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强化内控机制,创建专门的网管中心,监控员工使用的计算机上的信息数据,及时识别不法信息,调查、核实,严格防范会计舞弊发生,保障企业信誉,提高经济效益。
3结语
企业领导者想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必须在遵循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准确识别、避免会计舞弊,减少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国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遏制会计舞弊行为的扩散,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方面入手,避免企业发生会计舞弊的行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周琛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1]仇颖.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要遵从“成本效益原则”[J].中小企业科技,2012(9).
[2]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有关会计舞弊毕业论文范文二:防范企业会计舞弊的有效策略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部分企业因为审计模式的选择定位不准,制度、准则模糊不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及相关法律规范不健全等,会计舞弊问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企业会计舞弊的根据舞弊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企业领导者的舞弊行为和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会计舞弊现象,各企业要选择有效的审计模式,完善相关法规规范,优化利益分配体制,完善会计工作的相关规范和制度,有效防范会计舞弊行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在企业中,会计舞弊的危害较为明显,是企业的高风险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健康成长,从而对国家经济造成威胁。因此,积极应对企业会计舞弊行为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何防范和有效制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是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企业会计舞弊的主要形式
目前,企业中的会计舞弊现象较为严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偷税避税,从而获取更多的资金和利益。会计舞弊的形式较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企业领导者的舞弊行为
在实际中,为了偷税避税,企业通常会采用账外账的方式实施会计舞弊,具体情况如下:①从企业的报表数据来看,很长时间少有甚至没有废弃物或废料的变卖收入记载,从正常经营情况来看,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制造业等生产类企业。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从废弃物变卖收入着手,检查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围绕这个点发现其他不明收入或不明会计行为。②如果一个企业的账面数据表明企业利润为负,出现连续的亏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又在不断扩充资本,扩大生产规模,固定资产和借款都在不断增加,这就表明企业的财务数据存在虚假造假的可行性较大。③利润表上的数据显示企业的毛利润为负。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企业的初创期,企业刚刚起步,投入多,收入少。但当企业进入正轨,进入成长期或成熟期时,毛利为负将解释为企业经营不善,规模越大,损失越大,这不符合一般的经济逻辑。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成熟经营期毛利为负,原因大多是存在隐性收入,成本造假。④水电费等开支的增长率远大于收入的增长率。一般来说,水电费等与企业规模呈正比例关系,如果水电费的市价没有明显变动,且水电费的发生额大幅度增加,同时企业的收入没有正比例增加,甚至减少,则企业很有可能伪造费用成本,存在隐性收入。
2.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
企业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表现形式:①为了人为地控制利润大小,一些企业选择通过“未达账项”获得会计舞弊的空间,教唆会计人员有意识地拖延时间确认收入或故意缺记。例如,企业的产品已经发货或者已经获得验收凭证,但没有及时开具发票,企业因而不确认收入,导致存在延迟收入,出现会计舞弊的可能性较大。此时,要进行舞弊行为的辨别,可以通过预收账款来查询,如果显示企业的大部分收款已成功且与企业发出商品相符合,则表明企业在故意延迟确认收入时间。②很多企业为了偷税避税,减少税费开支,会选择增大成本费用额,例如,对应该资本化的支出不进行资本化,计入当期费用,如新建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或其他长期性资产。此外,企业还会做大存货成本,减少折旧年限,从而使资产折旧额增加。摊销费用、无形资产成本的增加都会增大成本项目,从而使账面利润减少,甚至表现为亏损。③一般纳税人企业除可能存在以上会计舞弊行为外,还有可能通过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做手脚实现会计舞弊。购买方企业为了将固定资产的成本计入当期的生产成本,从而在瞒报利润、偷逃企业所得税的同时,将原本的不可抵扣进项税额变为可抵扣进项税额,少缴增值税,要求售货方将原本应开具购买固定资产的发票改为购买一般消耗性材料的发票。④另外,部分企业常常通过应收应付账款来人为控制利润成本。将应计收入挂在应付账款、预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中,或将预收账款直接转入收入,将抽离的资本资金或部分成本费用挂在预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中。为了应对相关部门的检查和抽查,企业会以股东借款的形式记录不明资金缺少,然而要辨别是否是真正的股东借款并不容易。一般的做法是查询借款合同,分析其借款金额、时间和期限。若发现出现借款原因不明、长期借款不还或缺少合同、未计利息、借款金额和资本出资额相等的情况,则很有可能存在抽逃资金的现象。
二、企业会计舞弊的成因
1.审计模式的选择定位不准
从我国审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审计模式从最初的账项审计、制度审计到现在的风险审计,从原来的全面审计到现在的抽样审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初的账项审计是对报表、账簿上所记载的数据进行全面详细审查和核对,从而辨别是否存在会计舞弊行为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准确可靠,但耗时长,效率不高。如果企业业务量较多,审计任务繁重,传统的账项审计则无法满足大规模企业的审计需要。随着审计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审计,如制度审计,主要依靠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进行审计时,首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再根据内控情况进行审计安排。
2.制度、准则模糊不清
我国很多企业都是从零做起,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些企业不惜通过会计舞弊行为进行会计核算造假。一般企业都是高度集权制,股权和战略决策权集中在最高领导层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是一个空壳,最终听命于高层意志,为高层违反会计法律、操控制度提供空间和机会,引发不断的会计舞弊行为。此外,很多企业的财务不透明,数据不公开,出现三本账的现象,第一本用来应付税务局,通过虚增成本费用,减少收入,控制利润的方式偷税避税;第二本账应对银行,通过人为增加利润,营造较强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假象,从而获取更高的贷款额度。第三本是企业私账,也是最真实的一本账。三本账的形式形成了信用的不良循环。最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监管力度以及政策法规的漏洞也会给企业会计舞弊留下操作空间,从而使守法企业得不到公平对待,而违法操作企业反而获得超额利润的不公平现象。从以上企业舞弊行为形成的原因来看,法规法律的不健全给不法分子留下了操作空间和舞弊动机,导致会计舞弊现象得不到根除。
3.经济利益的驱使
由于守法成本高,而偷税避税可以轻松获得较多收益,因此,很多企业会选择通过会计舞弊减少税费开支。尤其在规模较小的企业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我国现行的税法制度,查账征收实行的是25%的税率,而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是5%~35%等级税率,这就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空间。企业极有可能利用政策法规和一定的手段来减少所得税应纳税额,从而让自己成为更低档次的纳税人。在现有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当遇到巨大利益诱惑,而又有可能不被发现时,企业就很有可能会进行会计舞弊。在具体工作中,企业进行会计舞弊是受到不法收益的诱惑。另外,从表面看,企业的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由于我国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还不健全,存在较多漏洞和不完善之处,造成很多违法行为的处置不到位,使法律处置达不到有效的警告效应。
4.相关法律规范不健全
目前,我国为了进一步整治财务会计行为,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其中,涉及较多的是解决会计舞弊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对于具体如何应对会计舞弊行为则涉及不多,且缺乏必要的实践性。如《会计法》中有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会计人员并非是自己有意进行会计造假,而是受到上级压力,但对于违法规定的法律处置没有详细的处理办法。
三、企业会计舞弊的防范策略
1.选择有效的审计模式
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应直接对董事会、监理会和职工代表大会负责,避免在日常工作中受到企业经营者的干扰,从而使审计工作能够真正实现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有效督查。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大力地推行“任前”“任中”和“任后”审计模式,只有全方位地开展审计工作,才能尽可能地防治企业跨级舞弊。此外,还应引进第三方会计与审计,由于部分企业内部会计或审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资质或能力,所以企业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会计与审计业务进行外包,由第三方会计或审计部门来完成。这样,既可以防止企业内部的会计舞弊,同时也能避免企业内部管理层行政的干扰。此外,根据会计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在进行一些经济事务时,需提供具有效力的中介机构出具的相应报告,这些中介审计报告也可以防止企业会计舞弊。所以,也要加强中介审计机构的建设。
2.完善会计工作的相关规范和制度
内部控制是防止企业会计舞弊的一个最佳途径,因此,要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在建立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保证内控机制与企业实际相互匹配。同时,企业的内控制度还应有相应配套的完善和改进机制,只有根据市场和金融的不断变化对内控机制进行相应调整,才能使内控机制与时俱进,进而有效防止企业会计舞弊。此外,还要执行严格的“入市”和“退市”制度,在企业入市和退市过程中,应用相应的制度对企业进行约束,从根源上消除企业会计舞弊行为。比如,可以为企业建立相应的“财务诚信档案”,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加以把控。此外,在企业上市之前,应交取一定的信用抵押金,以保证资本市场的稳定。而且,对上市后的公司,证监会和银监会应对其进行严格监督,从而保证投资者的权益不受侵犯,减少企业会计舞弊行为。
3.优化利益分配体制
要杜绝企业会计舞弊现象,还要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利益分配体制,只有明确利益分配,企业内部才不会存在利益主体为争夺利益而产生的会计舞弊现象。首先,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应该被彻底分开,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约束个别大股东的权利,还应该建立监事会,通过监事会来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督。其次,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健全,可以进一步优化利益分配体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会计舞弊。
4.完善相关法规规范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也对防止企业会计舞弊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相关部门应完善会计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会计法》《禁止证券欺诈行为办法》《证券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等,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进一步明确,从而提高这些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其次,在相应法律法规中,还应体现出一定的预见性。随着会计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一些企业会计也开始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会计舞弊,该方式使会计舞弊更加不易被发现。所以,在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应当对这些情况有所预见,有效防止利用法律规定外的方式进行会计舞弊。
四、结束语
企业会计舞弊对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产生了严重影响,这对企业发展、投资者的利益都产生了巨大的损害。而会计舞弊的根源在于监管力度不够,所以,必须加强监管,通过各种方式来防范舞弊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适.浅谈会计舞弊行为及其审计策略[J].企业导报,2011(13):162.
[2]邵凯旋,冯昀婷.我国应对会计舞弊策略初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5):82-84.
[3]原微娜.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方式及监管策略研究[J].商,2015(11):130,132.
[4]林伟华.企业会计舞弊及其制度防范[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2(3):122-123.
[5]闫心坤.企业会计舞弊与审计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6):147.
[6]李佳忆,逄艳波.会计舞弊成因及相关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9):100,102.
有关会计舞弊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会计舞弊论文参考
2.关于会计监督毕业论文
3.论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对策
4.会计信息失真毕业论文
5.关于大专会计论文范文
6.会计信息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