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中别把索求看成理所当然
当你对别人有恩时,当别人比你富有时,当你为别人做出过贡献、对别人很重要时,如果你以这些为资本,把对别人的索求看做是理所当然的,那么只会“索”断恩情、“索”断情意、“索”断信任,最终一无所得。
别把你的索求看成理所当然
北宋名臣吕蒙正小时候父母双亡,沦为乞丐,在困境中发奋读书,想考取功名。乡里一位叫陈子临的豪绅看上了吕蒙正的才华,对吕蒙正进行资助。后来,吕蒙正入朝为官,越做越大,他对陈子临也心存感激,满是情意。陈子临常常相求于吕蒙正。修宅院,让吕蒙正题词,自己过寿诞,让吕蒙正到他家里为他祝寿,以使自己脸上有光。有一年吕蒙正因政事脱不开身,没能赴约。陈子临便指责吕蒙正忘恩负义。亲朋好友有事,陈子临也去麻烦吕蒙正。吕蒙正渐渐对这个恩人有些厌烦了。后来,陈子临的儿子犯了事,他请吕蒙正帮忙。吕蒙正说:“自古以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忙我如何帮得?”陈子临说:“你要知道,如果不是我陈家,你哪有今天?”吕蒙正说:“如果你认为我的今天是你给的,那我可以脱下这身官袍,成为平民百姓,也不能穿着这官袍徇私枉法。”陈子临气急败坏,骂吕蒙正忘恩负义。从此两家断了往来。
陈子临自恃吕蒙正对自己的感恩之心和双方的情意,屡次麻烦吕蒙正。在他看来,没有他,就没有吕蒙正的荣华富贵,所以,吕蒙正为他做事是天经地义的,最终导致友好的关系破裂了。在别人处于困境时,我们伸出援手,帮人渡过难关,会赢得对方的感恩和情意,是很高尚的行为。可如果以这种感恩和情意为资本,无限度地向对方索求,那就玷污了这种高尚。虽说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但这绝对不能成为无限制向对方索求的理由。从情上讲,要有限度;从理上讲,要有原则。没有限度和原则的索求只能导致关系恶化,甚至反目成仇。
刘书全和程海涛是表兄弟,刘书全是一个大公司的客户总监,收入丰厚,而程海涛却只是一个小职员,日子拮据。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一起吃饭,还是一起为长辈买礼物,从来都是刘书全付账,别人劝程海涛也应该表示一下,可他说:“他有的是钱,我这么穷,我还付钱呀!”不但如此,程海涛去刘书全家时,见到什么喜欢的东西,就会索要。一次,刘书全买了一辆新车,那辆旧车便想卖掉。程海涛看到了,便说:“反正你也不开,这辆车就给我吧!”一分钱没给就开走了。程海涛买房子,钱不够,就向刘书全借,刘书全慷慨解囊,可程海涛却不提还钱的事,还对别人说:“他那么有钱,‘赞助’一下穷困的表弟还不应该吗?”刘书全听到这话后很是心寒。装修时,程海涛又来借钱,刘书全便问,如果借了什么时候能还。程海涛一听不乐意了,说:“你又不缺钱,怎么这么小气呀!”程海涛也不高兴了,说:“就算我收入高点,可那也是我辛辛苦苦地赚来的呀!”两人闹得不欢而散,很少再往来。
刘书全收入高,可那是人家辛辛苦苦赚来的。程海涛一再索求,刘书全也都很慷慨,可程海涛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不但不感激,反而有一点不如意便抱怨,令刘书全心寒。生活中,如果亲戚朋友比较富有,有一些人就会觉得,反正他那么有钱,我向他索要一些他也不会介意,因而索求无度,不但不心怀感恩,还把它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要知道,别人虽然富有,可并不欠你的,你凭什么向人家索求?如果真的需要帮助,也应诚恳相求,并心怀感激,一有能力便给予回报,这样你们之间的关系才会长久。
张翔和聂磊是大学同学,聂磊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将张翔从别的公司挖来做副总来辅助自己。张翔很能干,在他的努力下,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大事小情处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聂磊操心。聂磊对张翔很是重用和信任,几乎把所有权力都下放给张翔。对张翔的贡献聂磊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常常给予张翔奖励,张翔家有什么事,聂磊也是大方地表示,逢年过节,更是礼物丰厚。
公司上下对张翔是尊敬有加,张翔渐渐地也膨胀起来,觉得公司离了他就没法运转。有些事情需要向聂磊汇报的,他不汇报就擅自做主。有些决议和方案,他拍板后聂磊如果提出异议,他就不高兴。聂磊给予张翔的特权越来越多,薪水每年都涨幅不小,可他仍不满足,年终奖达不到他的心理预期就闹情绪。在一次和聂磊产生分歧后,竟然找托辞不上班,任凭公司一大堆事挤压着。本来是想向聂磊证明,公司离了他不行,让聂磊服软。结果,聂磊一气之下,从内部提拔,免了张翔副总的职务。张翔觉得脸上很没面子,提出辞职,聂磊也没有挽留,多年的朋友分道扬镳。
张翔自以为聂磊对自己看重,自己为公司做出了贡献,公司离不开自己,所以把自己从聂磊那里所获得的一切都看成应得的回报,一旦想要的得不到满足就抗议。最终是丢了工作,丢了朋友。对别人有用,说明你有价值。别人对你的欣赏和重用,你应该看成是别人对你的信任,是自己实现价值的机会。应该兢兢业业去回报这份信任。怎么能恃宠而骄,把这看成自己向对方索求的资本呢?要知道,没有人是真正无可替代的,缺了谁,太阳都会照常升起,你的无度索求,只会使别人丧失对你的信任,不但丢了情意,也会使你丧失进一步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