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别人是什么心理_孩子模仿意义

2017-06-14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存在很多模仿的现象,那么你知道模仿别人是什么心理呢?有什么影响?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模仿别人是什么心理。下面是小编带你一一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模仿别的心理有营养的做法

1、所谓模仿,是指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仿照他人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所以,模仿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效仿一个榜样。

2、模仿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从个体对他人的无意识的动作到衣、食、住、行,及对他人的风度、性格、工作方法、生活方式,乃至对整个社会生活有关的风俗、习惯、礼节、时尚等等,都存在着模仿。总之,衣着、发型、交际风度等,都是模仿的对象。

3、模仿的影响力,取决于榜样的崇高威望和地位,也取决于榜样行为的大众化、实用化的程度。有时也取决于榜样的专业性质和地域范围。

4、在人的一生中,模仿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从生下来无不模仿别人说话、走路、吃饭和做事情,模仿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没有模仿心理,就没有人类的成熟和进步。在家里我们模仿的是父母,在学校里我们模仿的是老师,在社会上我们模仿的是成功人士。我们总说:你要想成功,你就模仿成功人士吧,像他们那样走路、学习、干事情,就像复印机一样,让我们复制一个成功者。

5、当然,模仿不好也会出现负效果,在经济上模仿富人可能会导致入不敷出,在穿戴上盲目效仿就会东施效颦,君不见那些大粗腿、肥硕的大臀在牛仔裤、瘦裤腿衣着下暴露给别人看。所以模仿的效果也不是都是好的,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穿出个性,发挥自己的优点,掩盖(抑制)自己的缺点,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别人。

孩子模仿意义

1、模仿让宝宝掌握了生存技能

宝宝的很多生存技能都是通过模仿获得的。比如,一个看到成人使用勺子的1岁多的宝宝,他可能会急切地将勺子抢过来,试着盛了饭菜往自己嘴里塞。尽管他的勺子可能杵到自己脸上、额头上,但是,他毫不在意,并且会坚持不懈地模仿成人的行为,直到他完全熟练地使用勺子。正是通过这样的模仿行为,宝宝学会了穿衣、吃饭、使用工具等多种多样的生存技能。

2、模仿帮助宝宝学会尽早说话

宝宝一出生,他就尝试着模仿他听到的各种声音,从最初那些简单的元音,到发出一些有意义的字词,再到完整的句子,他往往乐此不疲。尤其在他会说一些话之后,他甚至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模仿成人说到的某个词、某个句子,并且自得其乐地哈哈大笑。正是通过这样的模仿,宝宝在3岁前掌握了语言,学会了利用语言跟周围人群完美地交流。

3、模仿是掌握社交技巧的来源

当宝宝模仿大人的表情、声音、动作时,他的行为就很容易带给成人许多愉悦的感觉,被模仿的成人看到后就会给予宝宝更多的关注,而宝宝受到关注之后,他则会更加热衷于这种行为。于是,宝宝和父母彼此之间的反应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那些看起来似乎没有太多意义的模仿行为就会成为激励宝宝更多地与人交流的一种模式,与此同时,在模仿的过程中,宝宝学会了应对各种各样的人群和事件,他的社会交往技能也会得到提升。

大脑具有拥有模仿能力的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元不仅仅在做各种动作时非常活跃,在观察别人如何动作时也非常活跃。这种神经元的活跃会促使宝宝模仿他人的动作,设想他人大脑中的意图,通过模仿推己及人,了解对方的各种情绪,从而变得善解人意。

4、模仿是宝宝心智正常的重要指标

模仿不仅是宝宝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他尝试与人沟通和交流的具体体现。毕竟,宝宝模仿时需要很多的观察和实践。15个月大的宝宝是否已经有模仿他人的最初尝试,也常常被看作宝宝的心智发育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标志。研究发现,患自闭症和神经系统紊乱的宝宝都存在模仿障碍。如果18-24个月的宝宝还不具备模仿能力,宝宝有可能会存在发育问题,父母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5、模仿提升了宝宝的空间智能

刚出生的宝宝并不了解自己身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他来说,他的小手小脚丫都是非常好的玩具。在模仿成人各种动作的同时,通过实践,他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关于空间的经验,某一天,他会突然意识到,他可以控制的只有自己的手脚,而不是别人的手脚,但是他可以通过用手抓握,移动自己的身体等等改变他与环境中的其他人与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因此,模仿对提升宝宝的空间智能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研究显示常模仿他人或致被厌烦

“东施效颦”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近日,据报道,人际交往中,如果总是喜欢模仿他人的语言、动作等,可能的确不讨好。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发现,人们在社交生活中,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模仿一些感兴趣的人和事,比如某个明 星的习惯性动作、某个熟人的口头禅等。适当的模仿,可以增加彼此的熟悉,带来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可如果不分场合、刻意地老去模仿他人,或者模仿得比较生 硬,则可能招来别人的反感和厌烦情绪,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