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论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药学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药学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 目的:观察临床过程中药学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药学干预组(药物治疗+药学干预)和对照组(药物治疗)各150例,对比两组患者初诊时、复诊时、复诊后半年和1年时服药依从性及复诊半年和1年时疾病复发率;并对比不同学历、年龄、性别的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初诊时两组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复诊后半年和1年时药学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药学干预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药学干预组不同学历、年龄、性别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以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关于药学干预对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服药不依从是抑郁症患者的常见问题[1]。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患者用药种类多、疗程长,所以患者用药依从性是抑郁症疾病治疗的关键[2-3]。这需要医生、临床药师和患者的共同努力[4-5]。笔者通过药学干预对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综合数据分析,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使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300例抑郁症患者,年龄23~61岁。入选患者具备以下条件:(1)抑郁诊断符合CCMD-3标准;(2)入院后均系统接受治疗;(3)初诊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痊愈。将3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药学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药学干预组:男78例,女72例,平均(35±9)岁,文化教育程度:小学51例,中学以上(包括中学)99例;学历:中专以下70例,中专及以上80例。对照组:男75例,女75例,平均(33±8)岁,文化教育程度:小学58例,中学以上(包括中学)92例。药学干预组的药物剂量(以奥氮平折算)为(23.3±5.5)mg/d,对照组为(25.5±6.25) mg/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药物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药学干预组 采用药学干预方法:(1)药师主动解答患者问题,并能够使患者意识到药物对治疗的重要性;(2)定期组织用药咨询小卡片,组织患者讲解如何正确用药及服药注意事项;(3)及时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等;(4)分析讨论患者病情,并参与用药方案的制定,确保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5)根据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6)患者复诊后每个月一次电话随访并开展用药指导。
1.2.2 对照组 采取传统给药方式,不进行干预。
1.3 依从性评价 两组患者在初诊时、复诊时、复诊后半年和1年,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并对患者复诊半年和1年后进行疾病复发情况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服药意识以及对服药重要性的认知、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以及症状的稳定性。
1.4 依从性评价标准 (1)完全依从:患者自愿遵循药师和医生用药指导,正确按时用药;(2)部分依从:患者在监督情况下,能够正确按时服药;(3)不依从:患者不愿服药或拒绝服药。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疾病复发评价标准:符合CCMD-3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 两组服药依从性初诊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时、复诊后半年和1年,药学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复诊后半年和1年,两组服药依从性差异明显变大,而且随着复诊时间的延长,两组差距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见表1。
表1 两组初诊和复诊时、后半年和1年服药依从性比较 例(%)
组别 时间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干预组(n=150) 初诊 11(7.3) 22(14.7) 117(78.0) 33(22.0)
复诊 49(32.7) 92(61.3) 9(6.0) 141(94.0)
复诊后半年 58(38.7) 81(54.0) 11(7.8) 139(92.7)
复诊后1年 79(52.7) 64(42.6) 7(4.7) 143(95.3)
对照组(n=150) 初诊 9(6.0) 25(16.7) 116(77.3) 34(22.7)
复诊 41(27.3) 90(60.0) 19(12.7) 131(87.3)
复诊后半年 32(21.3) 51(34.0) 67(44.7) 83(55.3)
复诊后1年 22(14.7) 41(27.3) 87(58.0) 63(42.0)
2.2 两组病情复发率比较 复诊后半年、1年时,两组疾病复发率差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为了保证临床研究的准确性,笔者同时对药学干预组复诊1年时不同性别、学历、年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发现不同性别、学历、年龄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病情复发情况比较 例(%)
组别 复诊后半年 复诊后1年
干预组(n=150) 1(0.67)* 2(1.33)* 对照组(n=150) 8(5.33) 13(8.67)
*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3 药学干预组不同年龄、性别、学历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比较
项目 例数(例) 依从率 例(%)
性别 男 78 73(98.1)
女 72 70(97.2)
年龄 23~48岁 100 95(95.0)
49~61岁 50 48(96.0)
学历 <中专 70 67(95.7)
≥中专 80 76(95.0)
3 讨论
抑郁症是最严重的心理疾病之一,药物治疗是其目前主要手段。此类患者病程长、时间久,所以服药依从性的提高,可以明显降低抑郁症的复发率[6]。因此选用该疾病作为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具有代表性。对二次复诊抑郁症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后,其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出院后半年及1年随访调查,药学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药学干预不仅提高和改善了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还降低了患者疾病的复发率。本研究表明,干预组150例患者二次复诊1年内仅2例复发,复发率1.33%,而对照组复发13例,复发率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很多,但药学干预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显著[7-9]。因此,提高药学水平、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临床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很大程度上与患者对疾病及药物的了解有关[10-11]。因此,对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应加大药学干预,使其掌握疾病知识,保证正确合理用药。在药学干预的同时,应注意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
药学干预患者服药依从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普及和宣传用药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力;(2)提高发药窗口的服务质量,加强药师与患者交流;(3)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及时了解患者症状变化;(4)积极开展药物咨询以及随访调查活动,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12-14]。
综上所述,药学干预对于患者服药依从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医护人员还应积极参与临床治疗,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疗效,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减轻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