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质量工作会议讲话

2017-02-13

质量工作是政府、企业、员工、消费者和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样需要共同的努力来推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全省质量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全省质量工作会议讲话(一):

尊敬的刘平均副局长,同志们:

新年伊始,省政府即召开全省质量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过去三年实施质量振兴战略工作情况,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质量工作的主要任务。首先,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全省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以及连续三年获得甘肃名牌产品称号的先进企业,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国家质检总局刘平均副局长百忙中莅会指导,充分体现了对甘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向平均副局长和国家质检总局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我省《质量发展纲要》,以及平均副局长的讲话要求,进一步抓好全省质量发展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高度重视和解决问题

2 0 1 0年4月,我省确定全面实施质量振兴战略。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指导支持下,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质量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举措来抓,大力推进质量振兴,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不断夯实质量基础,全省质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质量工作机制日趋健全。全省以各级政府一把手为组长的质量工作领导体制全面建立,质量振兴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度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企业主推的质量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体系基本建立,质量发展激励机制逐步完善。

二是质量管理基础更加牢固。全省建成国家级质检中心5个、省级质检机构6个、省级授权质检站2 4个,9个市州建成农产品检验中心,质量管理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有了新的提升。各类企事业组织获得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 8 8 3张,产品认证证书l 7 3张;累计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 6 0项,制订发布地方标准2 3 1 5项,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省品质控制小组活动普及率达到1 8%以上,有5 2个企业的班组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质量信得过班组,群众参与的质量管理活动更加深入开展。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面积占到了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3 5%以上,三年间提高了1 0个百分点。累计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 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l 7 9个,有1 2个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

三是品牌发展战略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省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甘肃名牌产品4 1 2个。有3 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比三年前翻了一番。有3 1件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比2 0 1 0年初增长l 8 1%。全省各级政府三年累计投入名牌奖励资金40 0 0多万,名牌产品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3 4%以上。

四是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三年来全省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始终稳定在9 0%以上;重点工程质量水平稳中有升,有1项工程获国家“鲁班奖”,12 6项工程获省建设工程“飞天奖”;服务质量标准化稳步推进,制定服务业地方标准2 5项,在建创建国家级标准化服务企业6家、创建省级标准化服务企业1 4家;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与2 0 1 0年相比,全省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总量下降l.44%;2 8条全省监测河流及河段中有2 0条达标;l 4个市州所在地城市中1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二级标准,比三年前增加l个,集中饮用的水源地饮水达标率保持在9 9%以上。重点城市基本实现了污水及危险废物全收集、全处理。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质量工作仍存在不小差距。一是质量意识还不够强。一些地方对质量发展关注不多,经济工作中重速度、轻质量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企业质量意识不强,管理基础薄弱,质量投入不足,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质量总体水平仍然较低。质量水平提高幅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粗放增长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知名品牌数量偏少、比重偏低;个别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制假售假屡禁不止,服务质量投诉时有发生,部分建设工程质量问题较多。三是质量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低,先进检验检测手段不足;标准化创新能力较弱,多数中小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水平较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普及推广任重道远。四是质量监管机制不够健全。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和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滞后,市场准入、市场退出、质量问题追溯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体系尚不完善,部门之间合作机制有待加强,社会监督制约机制、质量安全风险预测和快速反应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稳步提升,我们必须按照我省《质量发展纲要》的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把安全为先作为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把诚信守法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把夯实基础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把创新驱动作为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发展作为质量工作的根本任务,把以质取胜作为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着力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推动我省质量工作跃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

二、明确重点任务,确保工作落实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我省《质量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要“着力把做大经济总量同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质量强省建设推进全省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以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提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提升我省企业、产业和区域综合竞争实力,确保人民群众吃的放心、用的称心、住的安心,切实为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具体来讲:

一要加快建立健全“三大体系”。第一,要积极构建产业标准化体系。围绕“3 3 4 1”项目工程的深入实施,抓紧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标准化工作发展规划,加快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要抓紧对传统装备制造业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的现行技术标准进行修订;抓紧制定一批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质量标准,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包括产品品质、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环境条件等标准在内的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大气环境、节能减排地方标准以及循环经济标准,为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要积极争取在我省主导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领域设立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动承担和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定,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扩大我省产业在国家标准领域的“话语权”。第二,要抓紧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重点生产资料、重要消费品重点建设工程、矿产生产、特种设备、污染物排放风险监测预和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对重大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要加快建立质量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完善各种质量应急处置予案,确保出现问题能迅速成功处置。要加快建立企业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和产品伤害监测制度,完善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招回、市场退出、责任追究制度。各级质量执法部门要建立健全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协查互动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的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对食品药品安全等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突出问题,要重点监管、重点整治、重拳打击,着力规范市场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第三,要加快建设和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各级质监部门要充分利用职能优势,进一步加强质量诚信建设,积极搭建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和产品质量信息记录,健全质量信用评价发布体系,有效实施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主动推进质量信用信息互通共享,推动质量诚信信息在银行信贷、政府采购、工商管理、工程招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要加大扶优惩劣力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诚实守信成为广大企业的自觉行动。

二要着力提升“三个能力”。第一,要着力提升宏观质量理能力。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紧密结合国家新时期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制定和完善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质量发展的具体规划、政策措施和工作意见,以质量发展和质量安全为基本着眼点,统筹考虑,统一部署,政策引导,强化考核,切实形成“以质取胜"的发展导向。要着力强化宏观质量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健全以产品质量合格率、质量竞争力等为主要指标的宏观质量统计体系,定期分析、研究和发布产品、工程、环境、服务质量状况,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第二,要着力提升质量检验检测能力。要在加快建成节能换热、风电设备、农副产品、塑料建材等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基础上,依照全省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继续争取国家总局的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再建3—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检验检测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省级质检中心和区域重点实验室,有计划、有重点地支持县级质检机构加强食品、农产品等基础检验检测项目建设,提升各个层面的质量技术保障和支撑能力,基本满足批量、快速、准确检测和政府监管的需要。第三,要着力提升企业质量技术基础能力。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工序控制、出厂检验、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和建筑工程企业要全部建立和完善标准、计量、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医疗器械、药品和保健品生产的企业,必须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通过相应的规范性认证;重点企业还要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要瞄准质量技术前沿水平,下决心加大研发投入,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开展产品研发和科技攻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三要突出“三个重点"。第一,要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抓紧制定和完善品牌战略规划,加大品牌建设投入,确保品牌战略全面实施。各级质监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协同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帮助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品牌质量和市场效应。重点企业要带头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创建知名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技术含量,依靠优胜品牌占市场、提效益、求发展。要建立健全省市县企四级质量奖励机制,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加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培育一批区域特色明显、质量效益突出、品牌辐射带动力强的知名品牌示范区,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第二,要大力实施重点领域质量提升工程。依靠质量控制、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标准完善,加速提升我省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和基础件制造等重点行业整体质量水平,促进我省重点装备制造业产品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施物流运输、金融保险、商贸旅游、医疗卫生、邮政通讯等重点领域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和顾客满意度评价制度,引导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服务业市场规范化发展。深入实施环境质量清洁生产促进工程,加快修订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地方标准,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促进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幅降低。稳步开展城乡生活垃圾污染及医疗废物污染和污水处理防控工程,加快垃圾及医疗废物和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提升人居环境的文明程度。要在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分类分层次广泛开展质量对比提升工程,推动我省骨干企业、支柱企业质量发展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第三,要全面落实质量发展企业主体责任。全省各级各类企业都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要建立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实施质量岗位规范与质量责任考核,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要建立健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和质量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认定制度,逐步实现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持证上岗,从根本上提高质量队伍的业务技术素质和综合能力。要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奖励、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等活动,牢固树立追求卓越的质量理念,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持续提升。

三、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

推进质量强省建设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用战略的眼光、创新的办法、辩证的思维,不断强化质量工作的各项保障措施。、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必须牢固树立对质量工作负总责的意识,切实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步骤、有重点、有成效地推进质量发展工作。要抓紧研究制定详细的《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层层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要继续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评定内容,进一步健全完善质量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考核结果反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推进工作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要严格进行行政问责。各级质监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牵头抓总的职责,强化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加大行业质量监管力度,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要加大质量工作投入。要创新质量发展投入机制,加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方面投入、多层次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将质量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在质量管理、质量奖励、监督抽查、检验检测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强化质量基础建设,提升质量监管部门的履职能力。各地各部门要在科研、信贷、技改、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对名优企业、名牌产品的重点扶持力度,全力促进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发展壮大。广大企业也要主动加大对质量创新、质量提升、新品研发、质量体系改进的资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提升发展能力。

三要加强质量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抓好质量知识的普及,广泛开展全民质量安全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质量发展意识。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质量发展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特别要广泛宣传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典型经验,宣传重视质量、守法经营的优秀企业和品牌产品,加大对质量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切实营造社会崇尚质量、企业追求质量、人人重视质量的浓厚氛围。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全省质量工作会议讲话(二):

同志们:

市政府决定召开的这次全市质量工作会议,主要是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部署,分析当前我市质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安排部署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进一步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努力提高全市质量工作总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得甘肃名牌产品的企业、苹果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泾川县和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的市质监局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镇图秘书长宣读了《平凉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承担重点整治任务的市质监局等6个部门分别作了专题发言。省质监局孙助理做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现在,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寻找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质量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稳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提高民生水平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特别是全市质量兴市工作会议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行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为总揽,围绕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名牌产品、项目建设、市场环境和行业管理,积极推进质量兴市活动,全市质量工作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形成了四个明显特点:一是全市上下的质量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无论从发展支柱产业、还是开发新产品,无论是招商引资各类生产性项目、还是开展技术改造,都能够注意质量标准,讲求开发的层次、发展的档次和市场的效益。可以说,重视质量、狠抓质量、以质量谋生存求发展的氛围在全市初步形成。二是培育了一批名牌产品。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普遍都能够站在大市场的角度,注重树品牌、拓市场,增强竞争力,实施名牌战略已开始在全市的一些骨干企业、农产品加工优势企业和产业开发上,得到了较好体现。全市培育形成了红峰疏水阀等一批地方名优产品,新世纪柳湖春酒业公司白酒等8个产品获得了甘肃名牌产品称号。尤其是围绕快速推进四大产业开发,“平凉煤电”、“平凉金果”、“平凉红牛”、“平凉旅游”四大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不断扩大,在推进新跨越、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进程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进。立足于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用标准化促进产业开发、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收到了较好效果。2006年,全市认定农业无公害产地2.8万亩,有14种工业产品推行了国际标准,64户企业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65户食品企业取得了72个食品生产许可证。华煤集团等28个企业修订了企业标准,甘肃陇兴化工公司等20户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评价,平凉崆峒水泥有限公司等76户企业通过计量合格确认,静宁大红碗有限公司等13户企业取得了“C”标志使用资格。旅游龙头载体崆峒山通过了ISO9000体系和ISO14000体系认证,被命名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我市跻身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四是打假治劣取得显著成效。通过集中行动、举报严查、缜密侦查、严格办案等举措,较好地维护了全市的市场安全与稳定。2004年以来,全市累计查处各类制假售假违法案件2.36万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08个,取缔“三无”非法生产加工企业3441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标值2.9亿元,受理举报投诉3362起,挽回经济损失492.39万元。

应当说,在质量工作上,全市上下做出了艰苦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来衡量,我们在质量工作特别是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还有许多差距和问题。个别单位和部门的质量意识还不够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品牌产品总体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全省共有211户企业取得238个名牌产品称号,我市仅有7户企业8个产品,知名企业、名牌产品数量少,尤其是在国际、国内大市场上有名气、叫得响的品牌还处于空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特别在食品生产加工行业显得尤为突出。全市现有447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作坊式企业占到了366户,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仅为230户,先天不足,管理跟不上,产品质量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无证无照生产加工的现象比较严重。食品摊点管理不到位,少数企业生产偷工减料,城乡结合部仍然存在制假黑窝点,制假售假的现象屡有发生。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认真加以解决。全市上下都要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无小事,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广大人民群众也十分关注。大家知道,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就这项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中央和省上接连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要求非常严格。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充分认识抓好这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紧密结合我市的实际,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有力的措施,下功夫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质量工作基础。 二、加大力度,精心组织,集中开展以食品安全为主的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出发,市政府决定从现在开始到年底,在全市广泛深入地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精心制订方案,周密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具体讲,要做到“三个突出、五个强化、一个完善”。

三个突出:

一是要突出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重点要放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以及食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区域,放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等重点单位,放在食品和药品等与健康安全相关的重点产品上,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责任制,严防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特别是要集中整顿疫苗生产流通秩序,强化对医疗器械生产的监管。要严格广告审查,严肃查处药品和食品、保健品、保健器材夸大功效等虚假广告行为。要坚决取缔“三无”企业,严厉打击违法企业。

二是要突出餐饮企业食品卫生的安全监管。实行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原料进货溯源制度,加强对学校、建筑工地、农家乐等餐饮业和小餐馆的卫生监管,警钟长鸣,响鼓常敲,做到监管的经常化和制度化;要针对人口相对集中的食品摊点脏乱差的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办法,开展深入有效的整治,严格防范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要认真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狠抓集市、学校周边、景区景点、车站等重点场所的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零散摊点的监管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

三是要突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治理。继续狠抓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重点解决滥用或不当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非法使用生长激素等问题。要注意加强农产品销售市场的监管,把服务与管理有机的统一起来,一方面要畅通绿色通道,扩大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要严防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劣充优的现象发生,特别要注意保护我们经过努力培育形成的优势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同时,要针对目前肉食品市场比较繁荣的态势,从收购、宰杀、运输、贮存、上市等各个环节入手,对以肉食为主的畜产品切实做到全程监管,确保质量安全。当前正值秋播的高峰期,要继续强化农资市场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严防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