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1分析题解题方法
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用对方法做什么事情都会事半功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必修1分析题解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1分析题解题方法介绍
一、谈理解型(或认识型)问答题的解题技巧
所谓理解型(或认识型)问答题,就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或现象发表自己认识或看法的一种问答题,它的特征是:“谈谈你对……的看法、认识或理解。”作答这类问答题必须考虑三个思维层面:一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三是“怎么样”。下面举例说明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例题:“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人们对近些年来我国人才以及其他经济资源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说法。应如何正确看待这种经济现象?
“是什么”主要是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和现象作出必要的解释。上例中对“一江春水向东流”现象的解释,题干材料本身已作了说明,即指近些年来我国人才以及其他经济资源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因此在具体答题时,这一层面的内容可不再叙述。
“为什么”主要是说明某观点的依据或产生某现象的原因;如果某观点正确或某现象为好现象,需说明其意义,反之则需说明其危害。针对上例中所提供的经济现象,回答时首先需说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这是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结果。由于该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因此接下来需说明这一现象的危害:任其长期存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怎么样”主要是针对题干所提供的错误观点或不良现象而言的。如果题中观点错误,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其危害;如果题中所描述的现象为不良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之。如上例中,既然该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那么我们应该克服它。如何克服?首先要靠经济落后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还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提倡地区间的相互支援和合作,特别是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援。
最后需指出,以上三个思维层面尽管是我们作答认识型问答题时必须考虑到的,但并非每道认识型问答题的答案都必须包括这三部分内容。答题时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切不可机械套用,一概而论。
二、图表分析题的“三读”与“三审”
要解答好图表题,必须注意“三读”和“三审”。
一读图表标题。图表的标题可以说是它的题眼或中心,把握住图表的标题,联系图表内容就不会“跑题”。
二读图表数据。理解表格数据,分析才有根据。读表格数据要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或同类比较(对数据进行归类,然后同类数据之间比较)、整体比较(即表与表之间比较),从比较中找思路、观点,特别要注意数据的内在联系,从现象到本质,从材料到观点,纵横分层理解、分析和阐述。
三读图表注释。表注是提示性的、补充性的,但对审题很有帮助,从备注中有利于把握解题的思路或角度。因此,做好图表分析题,表注非读不可。
上述三读也就是审读材料。此外还要三审。
一审要求。题目的要求是题目规定的答题范围,明确要求才不至于经济、政治、哲学不分,原理混淆。近几年高考图表题都是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回答有关问题,要求明确。如果题目的要求是隐含式的就要慎重,如“请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就要好好研究哪些是“有关”的知识,若贸然下笔就有可能出差错。
二审设问。审设问要“咬文嚼字”,把握范围、程度、本质等等,根据设问组织答案。如“表Ⅰ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与“表Ⅰ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这是有区别的,前者概括现象即可,后者除概括现象外,还要考虑产生现象的原因或影响等。图表分析题中一般都设有一个如何认识的问题,认识什么?是原因还是结果,是办法或措施还是影响或意义。
三审设问间的关系。图表分析题一般有2—3个问题,几个问题中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近几年高考图表题设问都是递进关系,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第一问或第一、二问要求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第二问或第二、三问要求回答怎么办,有何意义等。抓住了题目中心,层层作答就不会出现答案错位。
三、论述题作答“四要”
一、审题要科学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审题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成功与否。根据近年来高考论述题是采用材料题的特点,我认为要做到审题的科学化,必须做好四步工作:一是认真读析题干材料,把握其层次性及中心思想,若是题干由多则材料组成,还需分析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即审清题干;二是认真分析所问问题,了解设问的方向,若是多重设问,还要明确设问间的相互关系,即审明设问;三是根据材料及设问的内容寻找与书本知识的结合点,以确立用以分析、回答问题的基本原理及主要观点;四是围绕材料中心,根据设问要求,运用书本知识,列出解答提纲。
二、答案要简约
答案简约也即答案的语言要言简意赅。纵观近几年高考论述题的答案,简约化的特点十分明显。因此,考生们必须摒弃答论述题的“多多益善”的策略。
三、术语要规范
每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政治科高考说明中均有恰当使用政治、经济术语的明确要求,在论述题答案的“综合评价”中也有类似的规定。答题过程中,考生如有使用术语不规范的现象存在,即便答案意思基本到位,也决不可能获得高分。而要做到使用术语的规范化,就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必要的记忆,对一些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要字字、句句、层层加以落实,记清记牢,切不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
四、思维要多向
思维角度的多向化,这是近几年高考政治的新要求新动向。如给企业发展提合理化建议,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企业自身怎么办?二是国家又该如何做?前者是微观,后者是宏观。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在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时,必须高度重视这种多角度的立体思维,要经常进行思维的多向训练,以提高作答论述题及其它主观性试题的准确性和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