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的传承毕业论文

2017-03-13

音乐文化建设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中重中之重,是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文化的传承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音乐文化的传承毕业论文篇一

《 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音乐教学的探索 》

摘要: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保护和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活态文化的重要体现,构建地域性特色音乐教学,将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学中是实现非遗音乐文化传承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本土;非遗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学

音乐类非遗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并传承至今的一个特定文化艺术形式。但是现今许多高等院校,甚至是专业音乐院校或是开设了音乐专业的高校在音乐教学中,对于非遗音乐教学的引入,特别是对本土非遗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融入音乐教学中的教学课程设置很欠缺。

很多高校的公选课中有开设与音乐相关的一些课程,但是开设与本地区、本民族相联系的音乐类非遗课程的公选课却少之又少。高校对本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责任与作用。因此这种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地方非遗音乐教育的开展,正好顺应了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在提倡的重视创新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与运用。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观念

从上个世纪初,西方列强进入中国开始,西方的习俗、文化、宗教、音乐等传入中国,中国在音乐教育教学上受其影响已近一个世纪之久。许多高校开设的音乐课程都是借鉴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中国本民族的音乐元素在这些课程中国除了极少的音乐理论内容外,基本上就是音乐赏析课,更别说融入本土音乐类非遗内容,甚至许多专业院校的大学毕业生都不具备演绎本地区本民族音乐的能力。

当前许多高校在音乐教育方面也尝试了许多改革与创新,包括专业音乐院校在内,都提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但是至今成效甚微。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现今许多国内的家长在培养子女学习乐器时都大多倾向于选择钢琴或是小提琴这类西方乐器,从而使得很多民族乐器特别是地方的民族乐器的演奏逐渐失传。

虽然现在许多的传统音乐的老艺术家们正试图积极的改变这一现象,但在现今的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中,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仍处于较薄弱的环节,大多数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很少,更难使他们从事相关行业,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传承和发展。

(二)课程设置

现在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非常提倡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在借鉴和学习西方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本民族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现在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师都是从我国各大音乐专业院校毕业的毕业生,有的甚至是从西方音乐院校学习归来的毕业生。但是在目前的中国专业音乐院校的建立上看,还是建立在以西方教育模式为主的一套体系上的,在他们的课程设置上也基本上是以西方音乐院校的音乐体系作为基础而设立的,所以在各大综合类院校的音乐教师也大都是在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为主的教育中学成毕业的。

虽然在国内许多专业院校中也开设了一部分与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相关的课程,但是在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对中国几千年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音乐的学习都是粗略概括,而不是全面的系统的学习。更别说开设本土非遗音乐类课程了。在这样的音乐教育体系下学成的毕业生再到全国各个高校甚至是中小学任教,他们没有经过民族音乐专业的系统学习,想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传承和发展相信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二、创新教学,突出地域性特点

现在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相关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课程,然而这样的课程的学习讲解都较为广泛,没有针对性。对于在高校开设非遗音乐文化相关课程并对其进行研究、发展和传承,就必须激发大学生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和学习热情。

因此突出地域的特殊性,让大学生从认识自己家乡、就读学校所在地的音乐文化开始,将地方本土的非遗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学过程中,是实现民族音乐创新教学模式的一个良好开端。音乐赏析类课程是大多高校在音乐类公修课中常见的一门课程,但是在许多高校中对于开设本土非遗音乐文化的鉴赏及相关理论课程的却少之又少,包括设有音乐专业的的高等院校。

其次开设关于该区域非遗民歌的合唱课也是让大学生对该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传承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开设这类型的合唱课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合唱课本身就是一种实践类课程,相对理论类课程来说就相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而将本地区的民间歌曲作为学唱内容,让学生用当地方言演唱作品,这更能激起大学生们的歌唱兴趣。

此外,设有音乐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中,突出地域优势开展实地采风进行音乐创作,组织相关教师和学生深入民间挖掘和提炼该地的非遗音乐文化,并以尊重传统、保持原貌为指导思想,让学生们在对该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感知、了解、研究后主动进行分析和音乐创作,让它们得以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态。再次还可将采风收集的各类音乐资料,通过教师的研究、分析、讨论、创作后将内容编入学生的声乐、钢琴、视唱练耳、合唱等多门专业课程中。

三、加强高校融入本土非遗音乐文化教育的意义

多姿多彩、魅力无限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五千年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精神与灵魂的体现;是历史的活态文化写照。祖辈留给我们这些辉煌灿烂的活态文化遗产是支持中华民族思想、经济、社会、文化、科学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促使在高校融入非遗音乐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传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音乐中体现文化,文化中包含音乐”这是音乐家洛秦先生的一句话。

一个地方的音乐是该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该地方人民的审美情趣、精神气质、人文情怀以及文化积淀与内涵。一个地方的音乐文化是基于本土居民祖祖辈辈在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中不断挖掘、实践、创造和孕育出来的,它是这个地方活态文化的重要体现。

自20世纪以来,西方音乐文化的引入,逐渐渗透着人们的音乐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再加之国内各地音乐专业教育体系对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的传播与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国民接受甚至崇尚西方音乐,逐渐缺乏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与深入,外来音乐文化、网络音乐、流行音乐等诸多方面的不断冲击和影响,给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所以高校挖掘、研究、发扬和继承地方非遗音乐文化也是对中国本民族音乐发展、传承的一份责任与义务。

因为只有当地人民了解了自己的民族音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祖国和民族文化的情感。其次,重视民族本位,加强民族凝聚力。大学生对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学习与研究后,毕业去往国家不同城市与地区,甚至是国外学习深造或是就业,通过这种流动形式加强了音乐文化的流动性,增强了国民的民族凝聚力,也达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再次,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人才。

既可从事社会文化、教育、经济等事业,又能力从事区域文化艺术工作和实践的高素质特色人才。教育部发布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高校办学要特色鲜明。各大高校无疑可以通立足各地区域文化,突出当地特色,在各地高校特别是音乐专业开设关于本区域非遗音乐类的课程,将区域特色文化艺术引入到高校艺术教育,让高校能够承担发展本土非遗音乐文化的任务,并做出优秀成果。

作者:易柯宇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史贝,李阳.音乐类人才在高校非遗教育实践中的培养[J].大舞台,2013,(12).

[2]丁永祥.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论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3]李俊.地方音乐引入高校音乐教学的探索———以台州学院为例[J].艺术探索,2011,(02).

音乐文化的传承毕业论文篇二

《 音乐教育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策略 》

【摘 要】现阶段,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需要把本土音乐教育放在重要地位上,然后有意识地在音乐教育中传播本土的音乐文化,不仅可以保护以及传承弘扬民族文化,还可以有效应对西方音乐文化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大力冲击。因此,在我国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本土文化的大力传承。本文就音乐教育中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策略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音乐教育;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策略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本土音乐有着非常强的鲜明地方特色,而且在一定的区域内部进行世代相传,大部分都深藏在民间,并与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与民族的血脉息息相关。在音乐教育中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可以把内容健康以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相关本土音乐纳入到音乐教学体系中,一方面能够培养传统文化接班人,另一方面还能够使音乐教师树立本土文化观念,有助于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音乐教育中要高度重视含有本土音乐文化教材的编写

从某种程度上讲,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教材属于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水平以及达到教育目的工具之一,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应该广泛收集当地本民族的典型优秀民间作品,并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精心整理,从而编写出可以体现本土文化以及适合音乐教育的科学化音乐教材[1]。

具体来说,高度重视本土文化教材的编写,可以从当地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民族差异性,而且要将其与当地文化以及当地风俗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音乐教材更加的通俗易懂。

音乐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需要尽量将本地区民族音乐作为核心,并囊括大量的民族器乐、民族舞蹈、民歌以及地方戏曲等,还可以合理选择侗族的大歌、青海的花儿、新疆的木卡姆以及蒙古族的长调等具有明显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材,然后充分结合音乐教育实际情况,完成音乐教材的编写。音乐教育中注重本土音乐教材编写有利于学生可以充分认识本土音乐文化,体现中国音乐的多样性。

把含有较强民族特色的民歌、民族器乐、戏曲与创作歌曲等音乐形式归纳到音乐教材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这个平台来很好的传承本土文化,还能够充分满足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二、加强音乐教育本土音乐文化教师队伍建设

强有力的本土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对于传承本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音乐教师对本土音乐课程在鉴别方面、收集方面、整理方面以及利用方面都起着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期间,应充分调动音乐教育中现有本土音乐教师的巨大潜能,积极挖掘具有音乐才能的本土音乐教师,从而提高其音乐文化的具体研究分析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师制作能力与整合本土音乐文化的能力。比如,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教师应可以演奏本地区典型的传统乐器,可以演唱一些少数民族的歌曲或者是可以充分运用民族音乐的相关素材进行本土音乐的创作,确保本土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

此外,因语言方面、文化方面、个人阅历方面以及能力方面等都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本土音乐教师不可能对当地相对丰富的民族音乐都能够熟练掌握与清楚了解,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到民族院校实施进修的方式、参加短期民族音乐学习班的方式、搜集本土音乐声像资料与文字资料的方式以及聘请当地文化艺术家作为指导教师的方式等,提升自己的本土音乐文化教育技能[2]。

音乐教育中,还可以引进具有较强能力的民族音乐教师,使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从根本上提升教师对器乐、舞蹈、民歌以及戏曲等的掌握能力。如果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教师拥有相对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可以借助规范化的音乐教学方法来合理讲授民族音乐的具体发展史,能够对民歌以及戏曲等进行范唱,还可以风趣描述本土音乐的背景故事,则必然会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本土音乐的积极性与热情,实现本土音乐教学的预期效果。音乐教育中,通过邀请本土音乐的民间艺人走进课堂,将活的本土音乐积极带入到音乐课堂,从而对现代化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强化本土文化遗产的大力保护与传承。

三、创新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的课程体系

在创新音乐教育本土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遵循传统形式的本土音乐传承方式,例如口传心授方法等,学习本土音乐传统的记谱形式,包括文字谱以及工尺谱等,这是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传承方式,借助这种传承方式可以把本土音乐原貌展现出来,确保本土音乐所具有的正宗性。此外,在对民间音乐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充分保留歌曲风格与地方特色前提下,根据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全面把握改编尺度,发挥本土音乐走入音乐教育课程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因此,在音乐教育本土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可以通过高度重视含有本土音乐文化教材的编写、加强音乐教育本土音乐文化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创新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的课程体系等措施,充分发挥本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大力传承,保护民族音乐文化。

作者:周文慧 单位:邵阳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睿,徐敦广.管窥海南本土音乐文化教育传承中的困境及解决方案——以海南黎族民歌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54~57.

[2]张小满,马巧梅.本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J].大舞台,2012(08):251~252.

有关音乐文化的传承毕业论文推荐:

1.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参考

2.浅谈音乐表演系毕业论文

3.音乐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