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故事

2017-06-16

圣人之心,以德治天下,孔子的话很有道理,在古时候很让人推崇,其中论语就是个很好地例子,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半部论语治天下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半部论语治天下故事

967年(宋太祖乾德五年),赵匡胤君臣几个人谈起年号来,赵匡胤对“乾德”这个年号相当得意,宰相赵普跟着拍马屁,列举了几年来不少好事,然后归功于赵匡胤改的这个年号。

但旁边站着翰林学士卢多逊,卢多逊极有学问而且死看不上赵普。他等赵普使劲地拍完皇帝的马屁后,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可惜,乾德是伪蜀用过的年号。”皇帝大吃一惊,马上命人去查。结果真是前蜀的年号,而且是亡国的年号。

这一下赵匡胤的羞惭恼怒,想起赵普这厮身为宰相,却不读书,让自己在天下臣民面前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洋相,真是可恶万分。皇帝阴沉着脸坐了半天,最后还是压不住心头怒火,便向赵普招手叫道:“赵普过来。”

赵普以为要挨赵匡胤的那个象牙柄水晶头的斧头的揍了,因为赵匡胤拿着它从不离手,打起人来也很疼,所以赵普就战战兢兢地走到御案前。

只见皇帝拿起御笔,蘸饱了黑墨,在赵普脸上就是一阵狂写乱画,弄得他浑身上下翰墨淋漓。赵匡胤一边涂还一边骂:“你不学无术,怎么比得上卢多逊?”

宰相赵普受此奇耻大辱,从此开始发愤读书。他有一个大书匣,不许别人动。人们只是看到他每天从里面拿出一本书来读,但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书。

在赵匡胤攻城略地之后,他制定了这些政策制度、祖宗家法。大宋帝国的“郁郁乎文哉!”就是在此基地上,成长起来的。赵匡胤和他子孙那个时代是中国经济、文化达到巅峰的时代,是中国在全世界最文明、最发达的时代。这一切,可能都与它的开国皇帝、好汉赵匡胤的那个“卧榻”情结有关。

这位大宋朝宰相死后,人们打开书匣发现里面只有《论语》的前半部分。从此以后,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就传遍天下了。

半部论语治天下相关内容

【注音】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赵匡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赵匡义问是不是,赵普说我是以半部《论语》帮助治天下的。

【出处】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

【解释】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用法】作宾语、定语;强调学习儒学的重要

【近义词】半部论语

【示例】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半部论语治天下主人公赵普的人物简介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1] 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的掌书记。显德七年(960年),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淳化三年(992年),赵普病逝,年七十一。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宋太宗亲自撰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年),追封韩王。次年,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