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这么关注女排
中国的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呢?“女排精神”从来不是只属于中国体育。八十年代,女排精神鼓舞的是一代中国人投身改革开放的豪情壮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中国女排精神的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女排精神简介
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更关键的是,它因契合时代需要,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它一直与女排的得失、沉浮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成为评价中国女排的最难以割舍的标准。
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
2016中国女排为什么备受关注
女排争冠一役,适逢假日,举国观赛,举国欢腾。必须先狠狠地夸赞一下“女排精神”——拼搏、团结、奋斗,创造、坚持、传承,遇败不馁,逢胜不骄,一球一球拼,一分一分咬,拼得酣畅,咬得艰辛,忍出能耐,赢出自信。
“女排精神”被揣在几代中国人心底深处。遇有顺逆,风雨彩虹,她都能成为国人激励自己、砥砺行进的内心力量!2016年夏天的里约八场球,三负五胜,先低迷、后逆袭、终夺冠。是时候再论论,“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了。
“女排精神” 不只洋溢在胜利时
在“唯金牌论”一度流行的年代里,中国女排不仅贡献了夺金、升旗、奏歌之际的“女排精神”,也贡献了失败、低迷、徘徊之际的“女排精神”。八十年代的辉煌之后,中国女排低迷过很久,训练基地也曾门可罗雀,辱骂鞋垫也曾寄抵信箱。那些年的女排,如果没有“女排精神”支撑,回不到今天的美誉之下。
郎平第一次执教中国女排时,中国队是亚洲老二、世界第八;第二次接手时,中国队打泰国都难获胜、在伦敦八进四败给日本。里约是收获季,过去三年,更多是默默耕耘季。“女排精神”,不只洋溢在胜利时。
在“唯快乐论”突然盛行的2016年,中国女排适时拿出“女排精神”这一化学荷尔蒙,点燃了一幕奋力争胜争冠的大戏。假设今日决赛输球,其坚决争胜的态度,仍值得褒奖。 破除“唯金牌论”,不等于金牌不重要。就如同中国经济正在破除“唯GDP论英雄”的旧思维,但“有质量的、中高速的GDP”仍然重要。
“女排精神” 是对专业素养的执着追求
相形之下,有些运动队、运动员交出的答卷,可能不能令人满意。有的队伍甚至在本该团结一心去搏杀争胜之际,却相互埋怨、自乱阵脚。代表国家来到世界头号赛场,运动员的责任心,就是那颗胜负心。没有胜负心,也不必来什么胜负场。
中国女排三十多年淬火锻造的“女排精神”,给里约的中国军团和“后里约”的中国体育“补钙”。郎平用她个人和整个队伍的卓越表现,及时做出提示: “女排精神”,不仅是一股“气”,也是一种“力”;不仅是团结拼搏的精神状态,也是对专业素养的执着追求、对客观能力的坚决塑造。
“女排精神” 不仅有搏杀气 也有改革开放的大气
决赛场上,主攻朱婷屡屡后排跃起扣杀得手。你可知,在郎平打球的那个年代,后排进攻还是只属于男排、不属于女排的特殊技术。而今,中国女排有此能力者,不少于主要竞争对手。决胜一球,队长惠若琪一锤定音。你可知,她去年还因心脏病远离赛场,而后在科学康复中重现运动生机。你可知,12名里约主力,背后有女排“大国家集训队”体系的周密保障。你可知,郎平在重掌教鞭之际,先冷静地与排管中心谈妥了主教练的责权利。
2008年北京奥运,郎平率美国女排击退了中国女排。8年后她率中国女排登顶。换个年代,她做完前面那件事后,可能就没有机会做后面这件事了。郎平能站在今天的位置上,既是她个人不懈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排球界秉持“开放包容”心态的结果。 “女排精神”里,不仅有孤掷一注的搏杀气,也有改革开放年代里中国人应有的大气。
当代国人应共同品味“女排精神”的时代内涵
我们这些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人都知道,当年创造“五连冠”奇迹的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取得那么辉煌的成绩,靠的是著名的“女排精神”。因此,当本届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次登顶,为中国代表团夺得最珍贵的一枚金牌之后,几乎所有的媒体和许许多多的网民,都在欢呼“女排精神”的回归。
从团结奋斗、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角度说,这确实是一次老女排精神的回归和发扬光大。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对过去年代“女排精神”的讴歌与欢呼上,那么就是对中国女排阔别12年后的这次夺冠征程的误读,也没有真正看到郎平本人和女排队员们3年来各种艰辛并卓有成效的努力,同时对现代运动竞技事业发展态势来说也是一种隔膜。
中国女排这次奥运夺冠,最让我们欣慰的,其实是“女排精神”的内涵被郎平和新生代姑娘们刷新了。而这样的与时俱进,才是此次中国女排重回世界女排顶峰的最大价值,也是此次中国奥运代表团最应该总结提升的“成功经验”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所诞生的“女排精神”,其核心内涵其实就是“拼搏精神”。从语词上讲:“拼”者,即为达目的而不惜代价,甚至可以付出生命;“搏”者,即在没有成功的可能或可能性极小的情况下,破釜沉舟、放手一击。两个字合起来讲,就是豁出性命、竭尽全力、不顾一切,以极度的努力,去实现既定目标。
不能不说,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拼搏精神在中国女排的夺冠征程中,确实起到了一种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而在一般人心中,“拼搏”二字或许仅意味着竭尽全力,勇攀高峰;但是对当时的女排姑娘们来说,可没有这么简单。举国体制之下,“为国争光”成为运动竞技的最高目标,在这种拼搏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女排终于创造了奇迹;但国家和个人也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
好在时代在进步。郎平本人在这30年来的人生历练和在国内国际排坛上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也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而这位从上世纪80年代“拼搏”出来的著名运动员和国际知名教练,在2013年初再度执掌中国女排时,曾在《人民日报》撰文谈及自己对女排精神的理解,她认为真正的女排精神,或者说21世纪的中国女排精神,应该是团队精神和职业精神。
我非常理解郎平对自己曾参与创造的“女排精神”的最新阐释。团队精神和职业精神,并不意味着拼搏精神已然式微,但毫无疑问的是,科学训练和人性化管理这些价值,在新时代的“女排精神”中同样重要,且越来越重要。郎平笔下的团队精神和职业精神,实际上也是一种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加拼搏精神,才是此次女排获胜的不二法宝。
而这样的科学精神,不但体现在郎平执掌中国女排的全部实践中,也体现在了三四年前排管中心新任领导的新思维中。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对中国体坛的某些体制性弊病本来就深有体会,也理解郎平本人在这方面的切身之痛,那么就不可能在最后关头全盘接受郎平的一揽子条件,让她在中国体坛这一块“特区”里得以打破体制坚冰,最终成就了这次里约之行的辉煌。
没有不变的“女排精神”,只有不断与时俱进,体现时代内涵的体育精神。那其实就是科学与人道的精神,也是人类不断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普世精神。这正是此次女排夺冠最令人欣慰的理由。
猜你感兴趣:
1.中国女排的精神是什么
2.中国女排精神是什么 郎平中国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
3.2016中国女排精神是什么 中国女排精神解读
4.中国女排精神从哪场比赛得来 中国女排精神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