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馆与大众文化、公民文化和谐文化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大众文化;公民文化;和谐文化
论文摘要:论述了大众文化、公民文化、和谐文化的含义、论述了图书馆是服务大众文化的一个窗口,是公民文化的教育培养基地之一,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之一。
政治、经济和文化是支撑国家与社会的三大支点,而文化对于政治和经济有其独特的整合与塑造功能。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2007年6月胡锦涛主席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坚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中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略的需要;2007年10月15日胡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更详尽的阐述了文化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提高综合国力。
图书馆是文化信息的传播者,这个物化的建筑集中了古今中外各家的言论、思想和观点,人类的文化在这里得到汇聚、展示和延续。图书馆是当之无愧的文化使者,图书馆肩负着服务大众文化、提升公民文化、构建和谐文化的使命。
1 图书馆与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被大众普遍接受的信仰、习惯、和经由它们组织起来的对象,并被大众广泛分享。包含在政治、经济中产生的大众的信念、习惯和对象。它包含了大众化了的精英文化和地位提高而进入了博物馆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一般都具有通俗性、趣味性的特点,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娱乐休闲活动在传递现代生活信息、改变生活方式、形成生活能力等方面也具有强大的社会效应。与过去相比,我国当代大众文化呈现出多层次多纬度特征。从政治说教到智性思考、到反映寻常人生、到表现娱乐的狂欢。大众文化变化很快,一方面是对市场信号和大众口味的适应,另一方面是对主流文化所允许的新文化范式的接受利用。大众审美趣味也转而受文化自由主义的快节奏、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大众文化素质和发达国家的大众文化素质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实现急需提高大众文化素质。
图书馆是服务于大众文化的场所。图书馆的职能就是首先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休闲的需要,利用大众文化的强烈渗透性,不失时机地对读者进行引导、疏导和教育,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使社会大众在参与和接受文化娱乐时,自觉地接受大众文化所内含的文化知识、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等,从而内化为社会大众的内在精神要素,成为他们理解社会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实践的能力。大众文化并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群体性的行为,是社会大众之间相互对话、交流、合作、渗透的过程。现代图书馆环境幽雅,不仅是良好的学习场所,它又为大众提供了文化娱乐、文化休闲、会友谈天、交流沟通的良好公共空间。图书馆是服务大众文化的窗口之一。
2 图书馆与公民文化
公民文化是“公民社会内在的精神,是一种地域型,臣属型和参与型政治态度的合理聚合,它强调政治输入的理性参与,因此是一种参与型复合政治文化”。按照我国著名政治学者马庆钰的观点:公民文化包括公民道德建设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道德建设注重团结,友爱,互助,诚信的社会公德的培养:公民意识注重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及主人公意识等政治权利的诉求。公民文化是不断发展、更新、充实的,各种不同文化不断的冲突和激荡而融合产生更符合与时代要求的公民文化。公民文化是民主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只有公民文化意识和文化氛围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与经济、政治相匹配,才能三位一体的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社会。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历程告诉我们:公民文化是维持和发展民主制度的必要条件。著名学者李慎之先生曾深切感叹“千差距,万差距,缺少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我国的公民文化还处在培育阶段,有待更大的提升。
基于我国社会民主发展的需要和我国公民文化素质状况,各地图书馆都根据本地区的特色,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长期积累,大都形成了各自的馆藏特色或特定领域的藏书体系。各种关于公民文化的信息,通过图书馆的筛选序化,加工处理,以图书、报刊等形式,源源不断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可以满足公民文化教育多领域、多层次的需求,还提供电子阅览室的视听服务和信息网络服务,图书馆作公民文化信息的集散地,最大程度的发挥着交流、共享、研究平台的功能。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飞速发展,而其他的媒体如网络仍处于无序化状态,就更为图书馆提供了展现自我的绝佳时机。图书馆是公民文化的教育培养基地之一。
3 图书馆与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和谐作为一种价值选择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就是“合和”的文化,她深深地滋润着民族精神及其生命智慧。在古希腊就已把和谐作为美的特征。马克思也认同魏特林把社会主义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和谐从本质上讲就是“人寻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的实现。它的表现形式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体制制度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每一个方面都对和谐文化有所要求。无论其中哪一项和谐的建立都与人的知识、素质与文明程度相关。广大社会成员对待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态度的科学性,以及社会成员行为规范的文明与理性,这一切都有赖于社会成员整体的科学态度的端正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图书馆的公益性和社会教育职能,决定了图书馆是社会大众终身教育的工具,图书馆的一系列工作都是在对社会成员进行终身教育,它完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既可以进行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也可以进行思想教育、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等。这是任何学校都不能代替的,特别是社会大众的终身教育,图书馆是开展大众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图书馆是和谐文化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和重要传播者,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信息聚集的宝库,成为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文化的冲突是社会不稳定的深层动因之一。脱离了一定的文化与之相应的社会政治经济系统、政治经济体制就很难正常运行。所以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国家、社会稳定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文化的背后,根源仍是利益关系,但价值观念对人们处理利益关系具有导向作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稳定取决于人们由文化决定的诉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与状态。图书馆自觉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着力公民文化的培养,努力构建充满活力、蕴含智慧、文明超前的和谐文化。图书馆是服务大众文化的一个窗口,是公民文化的教育培养基地之一,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之一,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