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字体格式

2017-06-06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小编整理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字体格式,欢迎阅读!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字体格式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1.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①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 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关于大学的论文范文

浅谈大学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在大学辅导员的 工作 经验的指导下,研究探讨大学生的全面自由 发展 的有效途径。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 社会追求的最高理想。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一个受关注群体,在“ 教育 ”这个造就人类全面发展的基本方法下,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需要得到合适的教育方法。作为高校本身以及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教育;发展

【Abstract】Face the new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guided by work experience of counsellor of university, effective approach studying the all-round liberty discussing a college student develops. That individual develops free but all-round is the maximal ideal that human society runs after. The college student is shown solicitude for a group as one of the present age society, is realized self’s all-rou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method “educating this to bring up human b Eing all-round development basic”, needing to be educated method rightly. 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lf and the educational worker want the actual effect by the fact that effective approach strengthens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Develop

1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 实践,分析了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并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奋斗目标。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人的活动场所,“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1]可见,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同时,人的全面发展要成为可能,人的“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全面发展趋向同一的 历史 过程,而个体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历史和社会实践不断展开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发展的必然 联系,把人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他认为:“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3]

马克思的以上表述认为人类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全面发展过程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人的依赖关系”为主要特征。在这个阶段,由于生产力和 自然 条件的限制,人的活动被局限在一个孤立的地点,在这里人没有独立性,只能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所以谈不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二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即资本主义阶段。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广泛的社会分工的存在,人获得了人身自由,个人具有独立性。由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的存在,人变成了资本的奴隶,在此人的劳动不是自由的劳动,人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而是片面发展的人。第三阶段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形象描述:“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社会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在这个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消除了私有制和剥削,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劳动不再是人的谋生手段而是人生活的需要。人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关系,人得到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 高等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

马克思认为,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理想。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建国初期, 中国 共产党就确立了教育和人才发展的目标:“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这一教育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贯穿于社会主义培养目标中,形成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的新的历史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随着这一根本任务的确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1983年4月29日,邓小平根据当今世界的特点是“和平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四有”新人,他说:“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守纪律。”[5]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坚定不移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高等教育目标得到全面落实。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 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6]

在当今社会,中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世界也在发生广泛的变化。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长期以来,我们的 教育 偏离了“育人”的宗旨,过分追求就业率以及学习成绩等一些硬性指标,重视知识的获取,忽视了创新能力;重视人才专业化培养,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远不能适应人的全面 发展 的需要,就高等教育而言,在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都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高校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术水平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让每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3 高等教育发展举措

3.1 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育理念是贯穿教育活动始终、为全部教育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准则。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综合审视 现代 大学教育,确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走出一条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知识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相结合的新道路。最大限度的开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自身潜力。注重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神圣使命。教育理念的转变要求教育者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更加重视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在教学活动中以“灌输论”为指导思想的教育理念,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理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化为主动的参与者,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开发每一个人的潜力,这是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的灵魂,是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教育不但要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导向功能。马克思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的影响。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感染功能,校园文化环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感染人、陶冶人。高校应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倡导和谐精神,培育文明风尚,发挥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知识 经济 时代需要一支具有崇高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素质的提高要以坚持学习,培育教师的时代精神,强化教师的 政治 意识、学习意识,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为首要目标。带领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 科学 发展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重任,并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既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又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实践中展现良好的职业风范,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 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9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114页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M].北京: 中国 法制出版社,2001.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