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应如何养护和鉴赏

2016-12-02

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以下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瓦当的养护和鉴赏方法。

瓦当的养护

古瓦当为历史遗存物,大部分为出土所得。出土后,瓦当表明有时存在泥土等附着物,很坚固。有些附着物甚至把整个瓦当包裹住了。在清理这些附着物时,要特别小心,不能损伤瓦面。在中国南方收藏瓦当,还要注意防潮。如果瓦当受潮,会出现许多霉点,使瓦当表明因腐蚀变色,影响藏品的品相,也使文物受损。

瓦当虽然是建筑的附件,但在它身上却凝聚和折射着特定历史阶段的思想、政治和民族信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附着于瓦当表面的土锈(包浆)更体现出一种历史的沉积,尤为可贵。瓦当表面的土锈可以与青铜器之犭色和玉器之血、土浸相比美,显露着朴拙浑茫的朦胧美,我们可以从中感触到历史车轮的徐徐滚动。瓦当一旦失去了土锈这层“外衣”,裸露出新茬,便会显得索然无味。故此,对其保管应十分当心。要做到轻挪动、不碰撞、少摩挲外,尤其注意不要随便、大量制作拓片。

古人没有摄影照相技术,对瓦当只能施以拓片法,用拓片进行流传。这是是出于技术的限制,只有如此而为之。

今天,照相技术普及,照片的作用不可忽视,可以代替部分拓片。但是,拓片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出瓦当纹饰的细微之处,却可以把握瓦当的总体风韵,简洁概括,或呈墨黑,或呈朱红,亦别有一番古朴的意境,十分古雅可爱。

此外,拓片周围空白的地方还可以用于题跋或写上一些相关的文字。因此,瓦当拓片在今天还是被藏家重视,是照片不能替代的。

所以,照片是不能代替拓片的。然而,无论是擦拓,还是拍拓,或红或乌,都不能太泛。瓦当为泥质陶器,不比金石玉器质地坚硬细腻不易损,且能拓后清洗。瓦当易吸水,包浆易脱落。

再者纸亦易渗漏,多拓会使瓦当呈“包公脸”或“关公脸”,面貌大受其损。如果强调拓片之效果非拓不可,也还是少拓为好,拓工亦当为高手。但不论是馆藏还是民藏,不应为商业利益所逐,泛拓瓦当,舍本逐末。尤其是那些孤品和珍品,更不能泛拓。

瓦当的鉴赏

瓦当和其他艺术一样,也是一定社会经济观念形态的反映,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艺术欣赏要求的提高,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粗糙到精致,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如汉代出现多为篆体书的文字瓦当;三国两晋时期瓦当边缘则有锯齿纹;王莽时流行一种“四神瓦当”,即在瓦当上面绘烧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用以表示东、南、西、北;东晋后期,开始出现表面黑色磨光的板瓦,檐头板瓦一端开始加厚,并压印纹饰,为后世“滴水”的滥觞;到唐代“滴水瓦”普遍应用。

早期“滴水”与瓦身的夹角一般为直角,晚期则增加至一百度以上,以利流水外泻,具有很大的科学性,更显示了中国古代瓦当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功能。汉代是一个生气勃勃的强盛时代,汉代文字瓦当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如“长乐未央”、“长生无极”、“千秋万岁”、“汉并天下”、“延年益寿”、“亿年无疆”等,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匀称和谐,布局讲究,可与一枚好的印章相媲美。

总之,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既是绘画、工艺、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又是实用与美术相结合的艺术,在一些古建筑上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它不仅以典雅大方、宏伟壮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在考古学上可以帮助我们断代,同时还是研究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