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百灵鸟的饲养
百灵鸟是草原的代表性鸟类,属于小型鸣禽。由于飞得很高,人们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踪,百灵鸟现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百灵鸟的饲养方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百灵鸟的饲养方式
百灵鸟头上具有漂亮的羽冠,嘴较细小而呈圆锥状,有些种类长而稍弯曲。鼻孔上常有悬羽掩盖。翅膀稍尖长,尾较翅为短,跗跖后缘较钝,具有盾状鳞,后爪又长又直。我国常见的种类有沙百灵、云雀、角百灵、小沙百灵、斑百灵、歌百灵和蒙古百灵等。沙百灵与云雀能从地面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在空中保持着上、下、前、后力的平衡,悬翔于一点鸣唱。角百灵常常悄悄地在地上奔跑,或站在高处窥视周围的动静,行动较为诡秘。凤头百灵因头顶有一簇直立成单角状的黑色长羽构成的羽冠而得名,它生性大方,喜欢在道路上觅食,旁若无人。雌鸟在孵卵时也不像其他鸟类那样容易惊飞。
百灵鸟和草原一起经过几百万年的共同演化,获得了适于开阔草原生存的各种特征。它们一般在三月末开始配偶成对,在地面上鸣叫,并选择巢区。雌雄鸟双双飞舞,常常凌空直上,直插云霄,在几十米以上的天空悬飞停留。歌声中止,骤然垂直下落,待接近地面时再向上飞起,又重新唱起歌来。
百灵鸟的巢筑在地面草丛中、由草叶和细蒿秆等构成,巢呈杯状。每窝产卵大多为2-5枚。它们的卵很好看,底色棕白,上面散缀淡褐色的斑点,接近钝端有一个暗褐色的圆圈。大约经过15天孵化,雏鸟破壳而出。刚出壳的雏鸟赤身裸体,只在一些部位长有绒羽,7天后才睁开双眼,审视它们美丽的家园。
草原上的各种草籽、嫩叶、浆果以及昆虫为杂食性地面取食的百灵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食物。百灵鸟繁殖的季节,正是昆虫大量繁衍的时候,以高能量的昆虫饲喂雏鸟,雏鸟就能快速成长,有些种类的亲鸟便可以进行第二次繁殖。
干旱的草原能成为百灵鸟的家,可见百灵鸟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它们或快速飞行到远处取水,或以一定的生理生化特性减少对水的需求。冬季,百灵鸟大多集群生活,几十只甚至上百只为一群,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众多感官的功能,增加在恶劣环境下集体防御的能力。
百灵鸟既是“歌手”,又是“舞蹈家”。它的歌不光是单个的音节,而是把许多音节,串连成章。它在歌唱时,又常常张开翅膀,跳起各种舞蹈,仿佛蝴蝶在翩翩飞舞。百灵鸟不但以其美妙的歌喉,优美的舞姿,令人叹服的飞翔技巧美化了环境,也给人类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更以其自身的存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遗憾的是百灵鸟嘹亮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恶运。由于在北方,它是人们饲养的一种名贵的笼养鸟。一些唯利是图的人在百灵鸟的繁殖季节,潜入美丽的草原,不论雌雄,大量捕获幼鸟,运往外地销售。那些可怜的小鸟们还没来得及享受大草原清新的空气和晶莹的晨露,就被关入牢笼,很多死于非命。
百灵鸟的生活习性
嬉戏于干旱山地、荒漠、草地或岩石上,非繁殖期多结群生活,常作短距离低飞或奔跑,取食昆虫和草籽。繁殖期5~7月,营巢于草丛基部的地面上,每窝产卵4~5枚,卵浅褐色或近白色,上密缀褐色细斑。
分布:为中国西北地区留鸟、夏候鸟,迁延时北部地区数量较多。
人工饲养编辑
鸟基本选择
蒙古百灵百灵科的鸟大多羽衣朴素、善鸣啭和模仿声音。百灵、沙百灵、角百灵、凤头百灵等属的鸟是广为人们喜爱的笼鸟。比较普遍的是云雀(俗称云燕、鱼鳞燕、叫天子),我国南北方都有饲养。歌百灵只在南方有饲养。沙百灵(窝勒)、凤头百灵(凤头窝勒)则多见于华北地区。最著名的是百灵,它体型大,羽色较美丽,叫声洪亮而善模仿。
百灵科的鸟均需从幼鸟开始饲养,成鸟难以驯顺和调教。从幼鸟中挑选雄鸟是比较困难的,需要仔细观察、综合判断。如百灵,在第一次幼羽时期可选择嘴粗壮、尖端稍钩、嘴裂(角)深、头大额宽、眼睛大有眼神、翅上鳞状斑大而清晰、叫声尖的鸟。第二次幼羽时期已近似成鸟,要着重选择上胸黑色带斑发达、头及身体羽色鲜艳、斑纹清楚、后趾爪长而平直的鸟。
野生百灵与家养百灵的区别是:野外捕捉的成年百灵羽色鲜艳,羽毛整齐。足趾油亮而呈暗红色,爪黑色;家养百灵羽色稍暗淡,羽毛常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足趾粉红,爪黄色。野生百灵,怕人,常突然猛撞;家养百灵则较安详,即使受惊,也不拚命撞笼子。购买时应注意区分。
在选购幼百灵时,除注意选择雄鸟外,还要看其精神状态和体质,是否戗毛(团毛)。用手摸一摸鸟的胸部肌肉的厚度,看是否“亏膘”,肛门有无便污,尾脂腺(俗称“尖”)是否完整。
饲料和喂法
幼鸟需人工填喂,把绿豆面或豌豆面、熟鸡蛋(或鸭蛋)黄、玉米面三者以5:3:2的比例搓匀,加水和成面团,用手捻成两头尖的长条,拨弄鸟嘴或以声音引诱鸟张嘴,沾水填入。幼鸟数量多时,一定要逐个填喂,以免有的幼鸟吃不上食。每天填喂5—8次,不给水也不喂菜,待鸟能自己啄食后,把拌好的饲料放软食抹内任其啄食,仍不给水,但可喂切碎的马齿苋菜。当体型、羽色近似成鸟时(第二次幼羽齐),方可喂给干饲料和饮水。幼百灵的饲料因地而异,有加花生米粉的、有喂鸡用混合粉料搓鸡蛋的,也有的纯喂蝗虫、蚱蜢。
百灵成鸟饲料各地不同,有的喂谷、黍、苏子或苎麻等的种子,有的喂鸡用混合粉料搓熟鸡蛋。从营养、卫生、节约考虑,喂补充“添加剂”的鸡蛋小米较好,(换羽期)再经常喂些面粉虫、蝗虫、蚱蜢、叶菜等就能养得很好。
百灵鸟的管理和调教
百灵鸟的外形(3)食水罐宜深不宜大,多为半圆柱或倒棱锥形。平的一面紧贴笼的底圈,隔1—2日添换一次食水。笼底砂土要细匀,保持清洁、干燥,每周清换1—2次(夏季),平时可用铁丝或竹棍将粪便夹出。一般不用罩笼套,但在遛鸟时或让它学别的鸟鸣叫时需要罩上。为使百灵鸟晚上灯下鸣叫,白天应罩上。夏季南方蚊虫多,夜间也须罩上,以防蚊叮。
为了驯熟,昆虫幼虫、蝗虫、蚱蜢等动物性饵料应用手拿着喂。为培养鸟儿上台歌唱的习惯,可在鸣台外边围一硬纸壳圈,稍高于笼的底圈,并常用夹粪棍捅其脚让它上台,或者常在鸣台上喂“活食”。
培养百灵鸟鸣叫是很费功夫的。幼鸟绒羽一掉完。雄鸟喉部就常鼓动,发出细小的滴咕声。(俗称“拉锁”)。此时就该让它学叫。用驯成功的老鸟“带”最省事,也可到自然界去“呷”或请“教师鸟”。有的用放录音的方法,但有时声音失真,还须到野外或由其他鸟矫正。
百灵的“叫口”,我国讲究“十三套”,即会学十三种鸟、兽、虫鸣叫的声音。但这“十三套”的内容、先后排列却因地而异。南方笼养百灵允许有画眉的叫口,而在北方却忌讳。北方笼养百灵的基本叫口要有红(沼泽山雀)的鸣叫声,南方则不要求。北方的所谓“十三套百灵”,一般是麻雀叫开头,母鸡嘎蛋、猫叫、砂燕或雨燕、犬吠、喜鹊(灰喜鹊或喜鹊)、红、油胡芦(一种大型蟋蟀)、鸢啸鸣、小车轴声、水梢铃响、大苇莺,虎伯劳结尾。
上述饲养和调教方法适用于所有百灵科的鸟。如果只为听鸣叫,可饲养、调教当地产的种类。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幼鸟的喂养
美丽的百灵鸟(3)家庭笼养的百灵鸟大都是从野外草丛中捕捉幼鸟进行人工喂养。捕捉到的幼鸟自己不会吃食,需经过20多天的人工精细喂养才会自行啄食。主要料食是豆面和鸡蛋,要做细致加工。做法是:用绿豆或豌豆炒至半熟,磨成细面,每斤面加鸡蛋6—8枚,掺拌均匀晾干保存,但忌发霉。喂鸟时将适量鸡蛋面掺水搓成条状,每次1—2大口,每天6—8次。幼鸟啄食时把调好的糊状饲料放入食料盏盆里即可。这段时间内不得喂水。3个月后改喂鸡蛋米(一般每500克小米拌鸡蛋5枚,调匀后阴干,再搓散),并要给足水。为适应百灵鸟的野生习惯,笼子里要铺2—3厘米厚的细砂土或干黄土,并要不断地喂一些虫类以调剂饮。
鸟笼的配选
百灵鸟(1)要有足够的活动场所。养百灵鸟都用圆形笼,一般为竹制品。底部直径35—40厘米,高40—50厘米,多采用平顶和馒头顶。
(2)造型既要美观大方,又要便于携提活动。
(3)零部件配备齐全。食罐儿、水罐和盏盆必须配挂合理。笼子中央要安装一个凤凰台,供百灵鸟跳跃活动和上台起舞歌唱(台柱一般高10厘米,用河浮石或其他代用品制成)。[
饲养的方法
笼养百灵鸟不仅要精心喂养,而且要肯下功夫,从幼鸟就要开始驯化,要做到三不怕:即不怕各种车辆,不怕各种颜色,不怕人群围观。并要经常训练上下凤凰台,一早一晚到室外遛鸟。初学叫口时要有一只好的成鸟代口,俗称师傅代徒弟。最好有固定“老师”教口,以免出现脏口、杂口或乱音。调训学叫时要用布套罩起来,让“学生”静听。经过3—5个月的教学,定能教出好的徒弟。一般的鸟应会叫唱10多种音调,如在台上边展翅边叫则是好鸟。没有经过专门调叫而自由鸣叫的鸟不是好鸟,观赏价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