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静山摄影艺术论文三篇

2017-03-03

郎静山,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摄影界大师级的一位人物。因为他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而且还在中国乃至世界摄影史上留下了他独特的印记。 郎静山一生把摄影当做自己最大的事业,细心钻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篇郎静山摄影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郎静山摄影艺术论文1:《郎静山摄影作品赏析》

郎静山是中华民族第一代摄影家,1892年农历6月2日生于江苏淮阴,由于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对中国传统绘画很有兴趣,14岁即爱好摄影。1903年进入上海南洋中学预科念书,从师李靖兰学习绘画、摄影、以及暗房工艺。郎静山在20世纪30年代经过艰苦的摄影实践,将欧洲摄影技术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六法理论相结合,开创了一条“集锦摄影”的创作道路,并取得极大的成功。他为发展和繁荣中国的摄影事业奋斗了一生,是中国在世界上获得最高荣誉的摄影家。认识郎静山的艺术思想和美学观念,对寻找摄影创作思路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郎静山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摄影家,他内心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属性的认同和再创造,构成了他摄影作品的一种超然气度和独特艺术风格。他的“集锦摄影”创作,即是用摄影拍摄技法以及后期暗房工艺,集合自然界各种物景,选择底片中景物配合于一幅画面之中。再根据画面需要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朗静山认为:“摄影作品就应该有中国面貌与风格,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为宗旨。”“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继承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理念,实用价值,创作出美的摄影作品来。”在这种艺术思想的指导下,郎静山摄影作品所表现出的是空远和虚静,体现出阳刚美和阴柔美的交融,是自然美和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既是摄影作品又饱含画意,画影相随影中有画画中有影,传神空灵地表达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涵养与精神,闪烁着中国传统文人思想的光芒。朗静山与张大千之兄张善孖是好友,并与黄宾虹、林风眠、齐白石等中国画大师均有密切往来。加之少年时又有中国传统国画的基础,这为他进行“集锦摄影”创作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郎静山以摄影艺术语言为载体,根据中国传统国画意境精神,作品在形式上模仿中国画的写意风格,以丰富的黑、白、灰、影调融神气韵为一体。摄影作品题材、构图形式、表现手法等,都体现着强烈的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和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这使他“画意摄影”的名号不胫而走。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认为:“郎静山先生是以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理念,应用到摄影艺术上的第一个人。”郎静山一生热爱中国绘画艺术与传统民族文化,为了能够创作出反映灿烂中国文化的摄影作品,他下了很大功夫研究中国历史画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他读遍唐诗、宋词、元曲,能背诵其中的精篇名著。他努力把诗情画意中的文化精髓,融进摄影艺术作品中。他的摄影作品以“真”为本,以“美”取胜,突出对自然景物的个人内心感受,表现出高远、空灵、唯美、伤怀、优雅、朴素的古老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他的“集锦摄影”实际就是利用照相机及感光材料,替代了笔、墨、纸、砚来作画,并成功地进入中国传统绘画写意的精神诉求,使他的摄影作品成为经典的传世之作。因此,郎静山艺术思想的核心在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他的摄影作品是利用欧洲摄影技术对中国传

统民族文化创造性继承弘扬的典范。郎静山作为生活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摄影家,其艺术思想和艺术追求必然受到特定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一个社会的发展状态,都会直接影响一个艺术家思想模式的形成。而一个艺术家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洞察力,文化底蕴,又决定其作品艺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郎静山艺术思想及摄影作品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任何一种新艺术表现形式的胚胎,往往都取决于孕育艺术家成长的特定社会环境。取决于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取决于艺术家思想观念和艺术修养,因此,今天我们研究郎静山的成长过程,以及艺术思想,创作价值观念的形成,将对我们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我们从郎静山摄影艺术作品研究中也感受到,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总是在继承与发展传统中形成的,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基是建筑更高层次现代艺术的必要条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创新是摄影事业发展的关键,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

美学观念是艺术创作中的根本性问题,它也是一切技术问题与艺术问题的精神归宿。摄影家主观认识和美学观念的形成,是来源于时代的整体对艺术家个体的作用。因此,时代发展的因素造就了摄影家的美学观念,摄影家的美学观念及创作热情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如岩浆汇积并通过寻找一种适合的表现形式渠道而爆发。郎静山作为东西方文化与艺术交融的开拓者,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内心的美学理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他把摄影作品作为一种自身世界观的呈现与情感抒发方式,并体现了中国美学观念中的核心道气。他通过感受体验青山绿水、竹林村舍、山林小道、小桥流水、人物、花鸟等大自然物象,运用娴熟的摄影技巧,再造化为属于自己理想的摄影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完成将欧洲摄影技术与中国画写意意境的完美融合,创造了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理想美学观念神话。摄影艺术是一种视觉的经历,是被摄影家美学观念的激情和表现欲望所驱使的,它能触发摄影家思想萌动和情感波澜,从而酝酿出创作的意念和主题。而摄影家通过由美学观念形成的心理感受,结合摄影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再经过理念加工创作出新视觉画面。这种新画面构成的视觉表现,则是发自摄影家内心生命感受的表达。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应该是将完美的艺术元素符号,构建在摄影技术技巧之上的,既让欣赏者体验到完美的艺术享受,又与摄影家达成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郎静山摄影艺术论文2:《浅谈郎静山摄影风格流变》

摄影术1893年发端于西欧,随后迅速传播至全球。经历了200年的发展,摄影由一种技艺成为一门被普遍认可的艺术,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电影这门大众艺术。摄影术传入中国后和中国文化碰撞、融合演变成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及中国独特审美的艺术形式。中国的文化人甚至一些和美术关系较远的人士也对于摄影这门新兴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于摄影进行了很多评价和解读。在这种文化土壤里顺理成章的产生了既具备中国式审美又具备摄影知识的摄影家。郎静山就是一位这样的有着中国传统文人情怀及审美趣味,且对新的潮流敏感的摄影创作者。

郎静山祖籍浙江兰溪,出生于江苏淮阴,五岁开始读唐诗、随后开始读书、画画,自幼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熏陶。14岁时就读于上海的南洋中学预科,在此期间除了读书学画,郎静山也学习了摄影知识和暗房技法。这段经历奠定了郎静山一生的事业的基础。

成年后,郎静山进入《申报》工作,虽然工作内容并非摄影但其利用闲暇时光进行摄影创作和实验,不但创作一些优秀摄影作品,也为将来积累了素材。1919年郎静山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事业的发展使得他更有条件发展自己的爱好。随后他的风景摄影作品《荷花柳树》发表于1920年的《时报画报》上。同年,他的三张摄影作品展览于“上海摄影会”举办的“中国文化摄影展”中。1928年郎静山进入《寸报》成为一名摄影记者。在此期间郎静山的拍摄了诸如“西湖博览会”、“远东运动会”等重大新闻事件和活动。这一时期郎静山的摄影风格已经初现端倪,除了新闻照片之外,其摄影作品多关注于中国传统的景物。创作方式为写实的画意,无论是山川还是花鸟抑或是暮色中的村落均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题材。法国土鲁斯“水之堡”摄影美术馆馆长杜杰德(Jean。ieu za id e)曾这样评价:“树木、花朵、动物,整个外在世界几乎都是中国的。郎静山以他对性情,用不同的眼光观看。他观看的方式使这种欧洲发明的艺术浸淫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

除此之外1928年郎静山开始尝试进行人体创作。算是中国人体摄影的先行者之一,杜杰德对于郎静山的人体摄影也有较高评价:郎静山让我们知道,摄影技术可以表现对造型世界的情感,对大自然的感触和对造物者的礼赞。

1929年,安徽省长许世英设立了黄山建设委员会,为了开发黄山风景名胜聘请了诸如张大千、黄宾虹、郎静山等人进行创作并举办了相关题材的摄影与绘画的展览。此后郎静山与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山成为了郎静山作品中常见的素材来源。郎静山的摄影作品也让黄山的风景愈发为大众神往。其1933年的作品《黄山迎客松》已经初步体现了郎式摄影的审美意趣:前景是我们现今熟悉的迎客松,仅略具轮廓并无太多细节与肌理,远处是浮于渺茫云海之中的的蓬莱仙山,影调反差较大,黑白分明,像极了传统中国水墨画。在1934年,郎静山以关于黄山的另外一幅照片《春树奇峰》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集锦摄影以及属于中国的摄影美学。所谓集锦摄影乃是选择摄影多数底片中景物配合与一纸而参融之,即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在相纸上呈现出气象万千的绘画效果,画面中的元素不限于一时一地,甚至不限于一个国家只要风格合适都可以纳入到同一张作品中来。郎先生的巨制《湖山揽胜》其素材分别来自于法国,黄山,南京玄武湖等地。这样的集锦作品与绘画的区别仅在于创作工具的区别,在创造性上是一致的。

摄影术在其诞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传统的艺术界所排斥,被认为是难以和绘画、雕塑等其它美术门类相提并论。就其原因只不过就是多数人认为摄影更接近于一门技艺而非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一般看来摄影确实更多的是忠实的记录客观世界在表现上乏善可陈,而郎静山的这种把原始底片打散并重新组合的方式赋予了摄影以生命力。当然这种在暗房中重组图片元素的方式并非郎静山所独创,1857年英国摄影师雷兰得就曾以类似对方式制作了摄影作品《人生的两条路》。但郎静山把它发扬光大,并利用其特点表达了中国画的理念,成为了最早将摄影进行中国化探索的人。康定斯基曾说过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多艺术,实际上每个国家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或者说每个国家的艺术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美国摄影学会会长肯尼迪曾说过:“郎先生为中国人,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将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1956年,受到法国影像艺术家曼雷的影响,郎静山开始以实物与相纸叠加然后曝光,获得影像作品。这种被称作影绘的摄影方式是郎静山后期离开大陆后最具有试验精神的摄影尝试。

郎先生自幼熟读诗书,及长,交友皆张大千、齐白石等美术大家,故其创作不能不深受传统中国审美趣味的影响。无论是其早期的风光摄影,还是后来的集锦摄影,甚至晚年的影绘均充满着浓浓的中国味道。

编者按:2013年10月,中国美术馆、中国摄协、亚洲影艺联盟、郎静山艺术文化发展学会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了“静山远韵――郎静山摄影艺术特展”。郎静山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摄影记者,曾在国际众多摄影比赛中屡获大奖。本刊“影像生活”选登这次展览的几幅作品,以飨读者。

郎静山摄影艺术论文3:《郎静山画意摄影》

早在20世纪20年代,郎静山(1892年―1995年)将西方舶来的摄影术与中国传统的画理相融合,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造性地开拓出“中国集锦摄影艺术”,并以集锦摄影独步天下。1928年,郎静山担任《上海时报》首任摄影记者,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摄影记者。此后,他成功地进入国际众多的摄影比赛,创下了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并屡获大奖的辉煌纪录。1944年,美国摄影学会为他举办摄影展,曾巡回美国39个城市展出。1980年,他还被美国摄影学会选为世界十大摄影师之一。

作为中国的画意摄影之先驱,郎静山的摄影作品,重在表达中国画的美学意境。其作品既有宋元山水画那种大气磅�的风貌,又有文人画的淡泊特质。其暗房更是较早地运用各种手势遮叠,有时以渐远渐淡的手法制造轻盈的感觉与无限的空间,有时又以浓厚的色调呈现出深远的空间,都有一股特殊的气韵,将艺术之生命力巧妙升华。

猜你喜欢:

1.2016郎静山摄影艺术奖在作品赏析

2.郎静山摄影艺术奖作品赏析

3.郎静山集锦摄影作品赏析

4.2016郎静山摄影大赛作品赏析

5.中国画意摄影大师郎静山作品赏析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