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训练声音沉稳有力

2017-01-12

基于声音弹性具有对比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声音分解为单一对比成分进行训练,通过对声音的弹性练习从而让声音变得沉稳有力,怎样训练声音沉稳有力?训练声音沉稳有力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整理了训练声音沉稳有力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训练声音沉稳有力的方法1、高与低

指在本人音域范围内音调相对的高与低。

练习一、有层次地爬高降低

选一句话,先用低调说,一级级地升高,然后再一级级地降下来。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练习二、一句高,一句低,低高交替

这个练习在发声上的难度大一些,因为气息,声带都要做跳跃式地调整。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练习三、一句话内音调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训练声音沉稳有力的方法2、强与弱

练习一、有层次地由弱到强

材料:“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1),第一遍用低弱声,一遍比一遍略强;高音基本不变(强弱度升高时,高音会略有上升);

2),第一遍用低弱声,一遍比一遍略强略高。到最强最高时,不能有喊的感觉。

逐渐增加由弱至强的中间层次。

练习二、小量练习

用较小的音量读一个小片段,字音保持一定清晰度,不压不噎不吃字。比如这样一段:

“参加这次决赛的中国选手胡晓平,走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她比我们的共和国晚生一年,懂事后,有一大半是在动荡岁月中度过的。……胡晓平固然有歌唱家的秉赋,但更具有惊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几年’,为了唱好每一个音符,每个字母,小胡几十遍地反复练习,舞台上生动优美的那一刹那,台下却需要无数单调,枯燥的动作。”

练习三、弱中间强

随着文稿内容的发展,在小音量的基础上,间以较强音量。材料下面划线处适当加强,练习时加强的幅度可略为夸张。

“当乐曲的最后一个音符嘎然刹止时,会场突然鸦雀无声,一片沉静。帐幕缓缓闭合后,掌声,喝采声骤然四起,人们起立欢呼。掌声长达三分钟,演员出来谢幕五次。‘啊,中国!’‘女主角是中国人,真没想到!’人们赞叹地在议论。”

练习四、喊声及呼口号

在生活中和舞台上这种声音是既强又高的,而我们朗诵一般要用中等强度的声音,表现出高强的呼喊声,一般采用气息压力较强的虚声;雄壮多用下部共鸣,嘹亮的加用上部共鸣。比如: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雄壮)

2),由河对岸传来热情的呼喊:“张-老-师”。(其中的“张老师”要求高亢,气息控制较强)A,可以用不同的强度作这个练习。B,还可以用不同距离的感觉练习;练习时你会发现,呼喊的感觉距离越远,音调越高,音量越小,控制的难度越大。

训练声音沉稳有力的方法3、实与虚

一般朗诵要求用声门不闭紧的虚实结合的声音,随内容要求而灵活转换虚实程度。

练习一、偏实声练习

声门轻松闭合,声音较响亮,扎实,清晰度较高。播报新闻,朗诵议论性文章基本用这种声音,知识性的作品也多用偏实的声音,是用得较多的基本色彩。我们可以采用短小的消息作练习材料。如

“一种家用手动编织机,最近在湖南益阳通过鉴定。这种编织机,主要适用于粗的和中粗毛线加工毛衣。”

也可以采用知识小品作练习材料。

练习二、虚声练习

声门有一定的开度,气息逸出较多,容易频繁吸气并带出吸气声,练习时要注意防止;并要保证字音的清晰。虚声多用在说悄悄话,描述想象中的虚幻的事物以及惊叹等情况下。

以下几个段子,下面括号里的地方用虚声,其余的用实声。

1),“记得是春季,雾蒙天,我正在蓬莱阁后面拾一种被潮水冲得溜光滚圆的鹅卵石,听见有人喊‘出海市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象水墨画一样。”

2),“我不禁赞叹着说:‘你们的生活真象神仙啊!富足得很!’”

3),“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她又象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

1)中喊声与幻景用虚声;2)的赞叹有气音成分;3)因是在病人睡着的环境中说话,弱而带虚音,接近耳语。

练习三、虚实对比练习

选一些短句子,如“我爱伟大的祖国”,练习时,第一遍用实声,第二遍用虚声;如此反复

训练声音沉稳有力的方法4、明与暗

一般朗诵多用较为明朗的声音,但要根据作品内容需要,明暗适宜。

提颧,口腔内音束冲击点较集中,靠前,声音明朗;气息深缓,两颊放松,音束冲击点较散,靠后,声音偏暗。切忌用捏挤嗓子或用上部共鸣的办法寻求声音的明朗。

练习一、明朗音色练习

选内容明快的小段子,作轻松,明朗的声音练习。这是朗诵者使用最多的音色,一定要妥为掌握。

下面是碧野的《天山景物记》的开始段: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象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象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练习二、暗音练习

朗诵作品时,虽然多用明朗的声音,而暗声也是绝不可少的。比如朗读鲁迅先生的杂文《为了忘却纪念》,如果用明朗的声音,必然导致情趣迥异,面目全非;只有较暗的声音才可能体现出作品的内涵。可选用这篇杂文的第一段练习。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练习三、明暗对比练习

分别用明朗和较暗的声音读一个句子,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情绪色彩的区别。比如读“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这个句子,用明朗的声音容易体现开朗,欢快,赞颂的情感;用较暗的声音则容易体现深沉的感慨。

训练声音沉稳有力的方法5,刚与柔

声音要能刚能柔,刚柔相济。也就是说,刚与柔既是对立的两个侧面,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使声音柔韧而富于变化。既不能硬梆梆地僵直,也不能象没有骨头似的软绵绵,要知道“过刚则直,过柔则靡”的道理。

一般反映较重大政治事件及感情激越的稿件多是偏刚的声音,气息和口腔控制比较有力,一般胸声成分较多;而抒情性的生活气息较浓的及服务性的作品用声则较为柔和,气息和口腔的控制都比较和缓。

在一篇稿件中,刚柔也时有变化,那种不问稿件需要,一味地刚或柔的作法都是不恰当的。试朗读下面两段文章,就可以发现,第一段需要用偏刚的声音,特别表现在下面划线处;第二段则需要柔和的声音。

1).方志敏同志具有革命的眼力,他想得一点不错。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无论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他清楚地知道,这是共产党人用鲜血写成的最后的报告,其中有着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直到一九三六年四月,鲁迅先生在他逝世前半年,才找到了一个稳妥的渠道,把这些重要的文件迅速地转给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鲁迅先生不是中国共产党员,可是,在所有共产党员的心目中,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训练声音沉稳有力的方法6,厚与薄,粗与细

厚薄,粗细的含义有所区别,但在发声中,厚的声音往往与粗相连,薄的声音往往与细相连,可以放在一组进行练习。

气息深,胸声强,声音厚;气息浅,胸声小,声音细薄。厚实的声音给人以深沉庄重的感觉,因而播新闻性及感情深沉的节目常用这种声音;较细薄的声音能给人以轻快感,但如果气息缺控制,声音容易飘浮,男声特别要注意这个问题。用降低舌根的办法可以取得粗厚的声音,但不符合嗓子卫生,除在人物语言造型中可以偶然一用外,通常朗诵时不宜如此使用;而且降低舌根,会使声音发闷。

可以采用感情深沉的诗词锻练声音的厚度;轻松活泼的知识小品等可以用来锻练声音的轻巧。比如

1)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得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2)冬季,北国的兰州虽然寒气袭人,但市场上的新鲜蔬菜却碧绿嫣红,青翠欲滴。水灵灵的蔬菜中,最吸引买主的是洁白纯雅,营养丰富的冬令补品――百合。那层层鳞片组成的果实,宛如盛开的白牡丹,更象怒放的白莲花,格外惹人喜爱。

在蔬菜家庭里,百合集多种养料于一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脂肪,矿物质,铁,磷,钙和多种维生素成分。炒菜,入饭,煮粥都可以,香甜适口,味醇开胃。如果把兰州的百合与兰州的玫瑰调制成“百合玫瑰羹”,风味别具一格,可以跟莲子羹比美。

百合适应性强,祖国东西南北,山川平原,不管冷热温燥,不择气候土壤,都可以种植。

训练声音沉稳有力的方法7,纵与收

指以气息统领的声音的放开与收拢,是气息与声音的运动形态。

为适应思想感情的不断运动,气息声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时而纵,时而收。一般情况下,当思想感情处于递进上升状态时,气与声是放开的,气息流速较大,及时补充保持一定压力,声音具有一定力度,整个语流给人以“一往无前”感。而当思想感情处于沉静收束状态时,气与声是收拢的,气息较沉而缓,压力较小,声音也较沉稳。

在气与声的纵或收的状态中,又包含苦干小的纵收,这样就形成了言语的波澜起伏。这种气与声的纵收变化是随着对作品内容的具体感受而来的。如果气息声总是平稳的,不能根据需要或放或收,言语就必然平淡无味。

因此可以说,只有掌握了纵收的技巧,声音才是具有活力的;否则,即使声音的高低,强弱,明暗等变化都是适宜的,也还可能是呆板,缺乏活力的。

请看下面的例子: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矛盾 《白杨礼赞》)

朗读这一段时,气与声必须持“纵”的状态;虽然在两个“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处略有小收,但总的状态是“纵”,读来才能铿锵有力。如果用“收”的状态朗读,必然会疲踏,沉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鲁迅《社戏》中的这样一段,是必须用“收”的状态读的: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而同一文章的另一段,却是一种“小纵”的状态: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蒿,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由此可见,训练气与声的纵收能力是取得声音弹性的重要一环。这种能力对朗诵感情起伏较大的作品尤其重要。另外,在句子及层次处理中,也有气与声的相对纵收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句子进行中,气与声相对地处于“纵”,也就是“连绵不断”的状态,而当一个完整的意思结束时,气与声相对处于“收”的状态。该“纵”处“收”了,会使意思中断;该“收”处不收,又会影响层次的清晰。

由于声音弹性是以复合形式出现的,因而在单项对比训练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综合练习。

第一阶段,可以采用古典诗词作为练习材料。古典诗词以精练的文字抒发深邃的情感,变化多,旋律美,耐推敲,是锻练声音弹性的好材料。可选择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诗词,每一首用一段时间练习,以期达到“情-气-声”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声音特点选择练习材料,有的发扬已所长,有的补足已之所短。然后可选用感情变化较复杂些的现代诗歌进行练习。

第二阶段,选短小的现代优秀散文作为练习材料。散文的感情色彩丰富,而形式,文字更适合朗诵练声。

声音弹性的塑造

1、定义:指播音员对所播内容蕴含的思想感情变化的适应能力。

2、特点:

1)声音的可变性

2)声音的变化呈现对比性,对比过程中能表现出不同的层次,不是以单项对比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

3、获得声音弹性的方法:感情体验是基础,气息变化是桥梁,发声能力是条件,从情到声是途径。

4、“情,气,声”:情要取其高,声要取其中,气要取其深关系:情是内涵是依托,声是形式是载体,气是基础是动力。气随情动,声随情出,气出于情而融于情。

怎样训练声音沉稳有力相关文章:

1.演讲口语表达技巧的训练

2.播音员发音技法训练

3.如何快速练好女中音

4.太极拳发劲的四大妙招

5.怎样上台讲话不紧张

6.生命之舟训练试题及答案

7.如何提高商务谈判技巧

8.100天口才训练

9.军训心得2000字作文3篇

10.励志文章及读后感3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