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莫言写一封信 写给莫言的一封信
我们都认识莫言,莫言是一位文学大师,同学们了解莫言后有什么话想对莫言说呢?下面小编整理了给莫言写一封信,欢迎阅读。
给莫言写一封信篇一
敬爱的莫言爷爷:
您好!
当我在电视机前看见您高举奖杯,站在领奖台上时,我激动地流泪了!因为您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爷爷,您从小生活在农村,因为家境贫穷,您五年级时就辍学帮家打工维持生活。但您还是很喜欢读书,冒着家长惩罚您的风险读书,甚至出力推磨换书看,推10圈磨才能让您看1页书。您生活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还不忘学习,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可一点都不懂得珍惜,我们和您相比简直差远了。 我在电脑上读过您的许多书,有:《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白棉花》、《红树林》、《酒国》、《月光斩》、《会唱歌的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透明的红萝卜》、《红树林》和《会唱歌的墙》。
今天,我来跟你谈一谈作文。
作文的实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文?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我们不少学生面对这
样的提问,竟回答不上来。用一句话来讲作文的实质就是用书面语言—文字来讲话。也就是说,我们作文的立足点在与交流。我们是为了交流而写作文的。
顺理成章,对作文而言,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文章要有内容,而且要交代明白,中心得明确、突出。自己写的是什么,想说明什么,别人从自己的文字中能清晰地读到;二:要吸引读者读下去,要讲究一定的写作技巧。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写来,读来的效果就会不一样,其原因就是表现手法、表现技巧的不同。 对于讲话这个活动而言,也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让别人听懂,自己讲了些什么,别人能听明白;二是要让别人爱听,你刚开口,别人就跑了,你讲得再好,又有什么用?
莫言爷爷,您是我最崇拜的人,我好想和您学习写作技巧。在学习中,我一定要学习您那高尚的品质和坚持写作的精神,也成为有名的作家!
祝莫言爷爷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永远年轻!
您的崇拜者:孟思雨
12月20日
给莫言写一封信篇二
敬爱的莫言老师:
您好!
首先,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可能您会觉得“老师”这一词已经被用烂了,连某些主持人都能称作“老师”。我觉得,老师这一词依旧还是那么神圣,除了教师之外,那些带给我们知识给我们产生过影响的人都可以被称作老师。
记得自己曾大言过,要成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现在这一荣誉被您“偷”走了,虽然没等到自己拿感觉有些“不爽”,但身为中国人,我也实在打从心底为您高兴。初入大学时曾在一次讲座上提问,“中国文学的出路在哪?”作为文学爱好者,眼看着中国文坛渐渐衰败心中很不是滋味,或许是经济发展使得人也愈加浮躁、愈加利益了罢。
当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开以后,几乎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文学热,然而,同中国大多数“热”一样,最终还是有冷却的一天。在中国没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纵然中国也不乏优秀作家,但在国际上却难获苟同。很多人觉得您获奖总算替中国出了一口气,看国外那些人怎么嘲笑中国。其实,我个人认为,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获取噱头的话,或许这也是中国难以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说句实话,对于您,最初的认识应该停在《红高粱》上,而对《红高粱》的认识又是停留在电影里,一来,个人不甚喜看小说,一来看小说也选择短篇,对于长篇可能实在没那么大耐性。之前看过唯一的长篇应该就是雨果的《悲惨世界》了,不过这部小说也没看完,现在想想还是哪天再来品读一番。
写信给您这是我始终没预料到的,因为之前没有拜读您的作品,再者,作为一名普通二本大学生中国实在太多,您也不至于抽身看完抽空回复。说白了,这封信乃我们现文史老师的作业要求,话又说回来这位老师还是挺欣赏的,不从世浮沉极具个人意味,于是也产生了给您写信的原始冲动,说不定您不小心看到了,还不小心就回复了。
XXX
XXXX.X.X
给莫言写一封信篇三
尊敬的莫言先生:
您好,
酝酿了很久,才提笔写下这封信。
当笔下肆意挥洒的心情化为文字,我将用它记录永生。也许这是您一生创作的原因。可是想要从您的作品中挖掘些什么,却总是不易的。因为没人了解你的一生你如何度过的,只有从那字里行间品出点什么,才能了解其中滋味。
我不会向您那样在六岁就敢直呼老师是奴隶主,也不会在大热天躲在草堆里看借来的《封神英雄榜》,更不会在无书可读的时候看《新华字典》。我无法理解您的内心世界,因为您总是无法逾越的,是令人敬仰的大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这个奖的地位是触手不及的,是数以万计的人一辈子都不敢奢望,奋斗不来的。
您的第一篇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我是从姥爷那得到的,书是老版的,已经泛黄,好似饱经风霜的老人,但依稀能看出骨子里的那股倔劲。第一次我是怀着好奇和敬畏的心打开它的,我用一天下午的时间了解了它。其中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能感受到那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绎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您的丰富想像空间与澎湃辗转的辞锋总是能叫人惊叹不已诚如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所言: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现在的学生总是讨厌写作的,即使作出来了,那也大多是流水账,裹脚布。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空间也越来越受限制,不敢大胆创新,勇敢尝试。曾经有人在小学,中学,高中分别做了相同的实验,一位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类似鸡蛋的图形让同学们猜测是什么,小学教室里很热闹,问题一出,孩子们粉嫩的小手就像雨后春笋一样齐刷刷的举起来了,答案个不相同,说是飞船,是鸡蛋,是和尚的光头等各种匪夷所思的答案。但同样的问题在中学和高中课堂上一出,结果差强人意,同学们一个个都埋着头思考,只有几个胆子稍微大点的同学举起手来说着自己分析的椭圆。
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你让我看到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你陪我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此致
祝您事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您的忠实粉丝张晶晶
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