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科技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电力工业已取得了长足发展。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力行业科技论文,仅供参考!
电力行业科技论文篇一
电力行业循环经济模式
提要本文介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阐述电力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重点从宏观和微观层次分析电力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电力行业;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电力工业已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9亿千瓦,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目前电力行业的发展受到了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建设电力循环经济成为实现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电力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的经济活动是由“资源一产品一废物’’所构成的单向流动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通过把资源最终变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循环经济模式,是由“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构成的循环流动的生产过程,是一种循环发展模式,其特点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因此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电力是能源生产和转换行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建设和生产运营中需要占用或消费包括土地、水资源、各种原材料等资源以及煤炭、石油、燃气等各类能源,根据能源转换种类的不同,还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污染物和废物的排放,占用环境容量。因此,电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具有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我国电力行业建立了较系统的行业规范、标准和管理体系,通过技术升级、技术改造及节能降耗、达标创一流、清洁生产等与效益、资源、环境目标相结合的管理,在循环经济基础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做出了贡献。“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电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发电比例持续提高。但是,从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看,仍是任重而道远。
从电力行业的生产过程来看,其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合理地转换一次能源,提高能源的转换效率,减少自身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及废物的产生,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废物资源化等;在输送过程中,如何提高输送效率,减少输送成本及占地,减轻电场、磁场的影响等;由于电力发、输、用瞬时完成的特点,电能的合理使用对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电力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措施
(一)优化电源结构,降低能源结构污染
1、优化火电配置。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8.7%,石油占18.7%,天然气占3.8%,水电等占8.9%;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煤炭占76.7%,石油占10.4%,天然气占3.9%,水电等占9.0%。首先,要从源头上削减、降低能源结构污染,战略上就必须重点开发清洁能源,提高水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在电源中的比重;其次,要在立足于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的基础上,有计划、逐步地把规模小、效率低、煤耗高、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小火电机组关掉,有步骤地使火电大机组占有绝对优势。
2、加大水电开发力度。水资源是一种清洁、廉价、可再生的资源,水资源的这种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就已经决定了水电资源的开发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构筑绿色电源结构建设的主体。根据200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水力资源最新复查成果,我国大陆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及以上的河流共3,886条,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年电量为60,829亿千瓦时,平均功率为69,44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164万千瓦,年发电量24,740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40,180万千瓦,年发电量17,534亿千瓦时。截至目前,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已突破2亿千瓦,水电装机总容量居世界第一,约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2.22%。2009年发电量达5,545亿千瓦时。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经济可开发量及已建和在建开发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从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看,水力发电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与我国水力资源的理论蕴藏量和技术、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极不匹配。鉴于受化石能源储量的限制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水力发电必将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提高风力发电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风能资源属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开发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较小。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陆地50m高度风能储量约5亿千瓦,海上可开发和利用风能储量约7.5亿千瓦,共计12.5亿千瓦。《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显示,2009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1,38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全球每三台新安装的风电机组,就有一台在我国。全球风能理事会苏思樵预测,2010年底或2011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就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头号风电大国。我国的风能潜力巨大,到2020年的风电累计装机可以达到2.3亿千瓦,相当于13个三峡电站;总发电量可以达到4,649亿千瓦时,相当于取代200个火电厂。届时,风电将成为我国主要能源来源之一,总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15%左右,每年可减少4.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或者少消耗近1.5亿吨标准煤。可见,近年来各大电力集团都加大了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把发展风力发电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以项目带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风能发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
4、加快核电发展速度。核电以其清洁、经济、安全的综合特性,被视为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截至2009年底,核电装机容量908万千瓦,约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1%;我国核电项目在建规模达2,192万千瓦,共20台机组,已成为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2010年我国研究调整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沿海核电发展,并积极推进内陆核电项目。截至2009年,我国沿海地区已建成的核电站有6座,另外还有10座正在建设当中。随着内陆城市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增大,内陆核电项目也将起步,湖南、湖北、江西等多个内陆省份都有发展核电的计划。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投入使用的核电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尚不足1,000万千瓦提高到7,500万千瓦。届时,核电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2%提高到5%左右,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
(二)企业层面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对传统污染防治方式的突破,是从源
头预防抓起,尽可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和原材料转化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是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手段。在企业层面上推进清洁生产,也是国内外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燃煤发电站占全国发电装机的76%,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83%,燃煤电厂是我国电力结构的主体。而我国煤炭的硫分在0.2%~15%之间,多数为0.5%~3%,平均1.72%,工业锅炉用煤的平均硫分为2%。在我国煤炭年总产量中,低、中、高硫煤各占17%、58%和25%,虽然高硫煤只占全国煤产量的1/4左右,但高硫煤所造成的SO 2污染却相当严重。目前,“十二五’燃煤电厂氮氧化物的相关排放标准正在制定中,而且“十二五’’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的减排力度将更加严格。
实施清洁生产,必须优先以燃煤发电站为对象,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推行清洁生产,抓好电力企业污染防治,控制和治NT业污染源。(1)要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以资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为主要指标的电力清洁生产指标评价体系及实施办法、电力清洁生产审计指南等规范化、指导性文件,指导电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促进电力环保工作的开展;(2)选择污染严重的企业,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建设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工程,实现电厂冲灰水等废水的“零排放”;(3)大力推广和使用煤炭开发和利用中减少污染、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转化、燃烧和污染控制的新技术。例如,洁净煤发电技术,提高煤炭效率、减少粉尘及SO 2和NO 2等,有效地减少CO 2的排放;(4)有必要形成清洁生产激励和约束机制,按照环境管理制度化的要求,制定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5)严格控制新建电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新建燃煤电厂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老电厂分阶段建设脱硫设施。“十一五”期间现役燃煤电厂需新增脱硫能力355万吨,年,现役机组的脱硫规模需要新增0.76亿千瓦。
(三)行业层面以项目为载体构筑合理产业链条。循环经济强调的就是物质的循环和再利用,不认为有“废物”,而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和场内循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肯定有场内无法消耗的部分废料和副产品,必须组织场外的物质循环,建设行业性生态工业园区。对于燃煤发电厂,就要强调对热能的梯级利用、对副产品和废物进行综合利用等。例如,可以构筑下述几方面的产业链条:(1)利用除尘脱硫的副产品脱硫石膏,用于水泥、其他建材制品、土壤改良等领域,或供应石膏板生产厂作原料;(2)电厂灰渣也是一种很好的资源,粉煤灰可用于生产建材、建筑工程、筑路、充填矿井、煤矿塌陷区、改良土壤、生产复合肥料、灰场复土造地等,对于一些特殊粉煤灰,还可以冶炼铝硅合金或回收有用金属进行高附加值的利用等;(3)因地制宜发展劣质煤、煤矸石电厂。
(四)完善促进能源行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内外循环经济的推进历程表明,依法管理是实施循环经济的根本手段。电力行业推行循环经济也应充分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从战略层面上来说,应加快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从实施的原则上来说,应充分发挥现有的与循环经济有关的《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的作用,同时抓紧修改制定与发展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主要工作有:修改《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重点研究建立严格的节约管理制度,明确激励政策;制定节约用水条例、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制定节约原材料的法规;制定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法规;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定建筑节能的法规等。
三、结论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环境污染严重,控制SOz污染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由于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储量有限,要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电力行业的发展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体做法是:调整能源结构,尽量加大水能、风能、核能的开发;企业层面推进清洁生产;行业层面以项目为载体构筑合理的产业链条,同时借鉴国际上推进循环经济的经验,加快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制定,完善与循环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现有的《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的作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作者单位: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晓峰,李永红,毛玉如,电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主要措施探讨,中国电力环境保护,2006.10,
[2]王志轩,叶雷.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电力,2004.11.
[3]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环保与资源节约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C].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2004.
电力行业科技论文篇二
电力行业职鉴工作回顾
摘 要:职业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现代人才资源管理的多元化需求趋向,我国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工作得到了广泛的深入和发展,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涵待解决的问题。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和对待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工作形式,是推动现代电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工作回顾
中图分类号:TM-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80-02
职业鉴定是由国家专任考核机构针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的客观性评价。实行职业鉴定是提高人力资源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拓宽就业空间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人才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结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大力推行电力运行的职业鉴定工作,在优化资源管理的基础上,较为科学合理的构建了电力行业职鉴工作体系,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运行。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职业鉴定的工作回顾,分析了我国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并提出了发展性对策。
一、我国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工作总结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推进,人才资源的多元化需求呈现专业化建构趋向。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工作,也在电力资源管理的优化整合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进与提高。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工作总结如下:
1、统一思想积极宣传转变了职业鉴定工作的观念
近年来,为确保电力行业职鉴工作的顺利开展,各供电行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探索职鉴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讨论拟定了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制度,确定了培考分开、分级培训、集中鉴定、统一制证的基本方法,奠定了舆论基础。
2、科学规划深化改革认真落实职鉴工作的实施措施
电力行业职鉴工作涉及面广,各电力部门,认真开展科学调研,针对职业鉴定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制定方案政策,加强人才资源沟通,提高整体认识。针对现行电力行业的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开展职业鉴定工作落实,构建了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工作的良好运行氛围。
3、优化资源探索经验构建了职业鉴定组织机构体系
职业鉴定是现代人才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革新措施,为促使职鉴工作正常运行,电力行业各部门通过调研试点,大力倡导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经验交流和学习活动,针对电力行业的特点优势,优化资源环境,拓展职鉴培训渠道,探索和建构了相关职业鉴定机构和制度体系。
4、重点落实合理规划科学指导电力行业的职鉴导向
电力行业的职业鉴定工作,要以现代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为政策导向,结合电力行业的市场运行特征及人才开发潜力,进行科学的培训与鉴定。近年来各电力部门精心组织、协调规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了各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活动,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职鉴工作。
二、当前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存在的问题
职业技能鉴定,是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我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鉴定管理意识存在个别落差,缺乏相关有效竞争机制
受客观条件制约,我国电力行业职业资格认定,属于国家证书制度体系。职业鉴定方式由政府或者政府授权的权威机构来集中管理。由于缺乏竞争意识和行政干预,使得电力行业的职鉴机制存在不同程度地落差与缺陷,不能及时反映电力行业人才资源市场的变化需求。
2、职业鉴定法制保障体系缺失,科学鉴定功能效率弱化
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为人才资源管理带来了重要影响。由于缺少科学有效的职业鉴定管理监控,使得电力行业现行职业鉴定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制约了职业技能鉴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造成电力行业的职鉴功能弱化,从而导致职业鉴定结果的失真失实现象。
3、职业鉴定模式手段僵化滞后,职业认证程序粗疏纰漏
职业鉴定考核属于标准参照的考试模式。相对于电力行业自身的运行特点,导致了其职鉴工作跟不上形式发展,考核标准明显泛化和滞后,考核内容覆盖力不强,存在诸多弊端。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个别鉴定机关鉴定认证程序审核不严,粗疏纰漏现象严重。
4、职业鉴定监督机制功能滞涩,电力职鉴未能全面实施
由于受地方经济与人才资源等客观条件制约,有些电力企业部门的职业鉴定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存在浮浅形式现象。很多电力行业的职业鉴定工作,在申报审批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存在申报误时、审批不严、职业鉴定培训工作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5、职业鉴定信息化管理技术落后,职鉴档案材料不够完善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网络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电力行业的科学化管理要求,促使了电力职业鉴定必须借助现代高尖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同时,职业鉴定档案材料的管理,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管理混乱、材料缺失的现象,造成档案管理不完善。
三、电力行业职业鉴定的工作体会
通过近几年的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工作开展,对今后的职业鉴定发展工作体会如下:
1、优化职鉴环境,提升考评人员素质,注重强化职鉴的社会效果
现代电力行业职业鉴定,要正确面对人才市场竞争环境,作为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必须提高鉴定考核人员的道德水准与管理素质,进行严格的职业技能考核管理,强化职业鉴定的市场效果。
2、坚持市场导向,适度引进竞争机制,科学构建职技能鉴定体系
现行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要坚持正确的人才市场为导向,由政府宏观调控,适度引进竞争机制,构建统一协调的培训与鉴定体系,推动人才资源管理的有效运行。
3、深化管理改革,拓展多元管理渠道,创新职鉴的科学方法模式
现代人才资源管理制度的革新,国家职业鉴定部门,要坚持科学发展的观念,立足于客观实际,积极拓展和整合人才资源的管理开发渠道,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创新职业鉴定的科学模式。
4、统一职鉴标准,规范职业鉴定行为,搭建电力职鉴的科学平台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标准的社会化趋向,必须以整个社会长期发展的功能需要为目标。因此,要注重强化多部门联合,参与制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体现电力行业职鉴标准的科学性。
5、加强信息管理,开放社会监督形式,加强职业鉴定的社会导向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种行政行为,要开放社会舆论的监督管理,通过实现职业鉴定档案材料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明确并强化电力行业职业鉴定的社会导向。
结束语:总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通过最近几年的不懈努力,电力行业的职业鉴定工作,已经步入正常化的发展运行轨道。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和解决职业鉴定相关问题,是电力行业趋向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三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