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黑板报图片

2016-12-02

科技活动的内部结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涵 ,是衡量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指标之一。我国科技结构根本性转变的主要标志是科技活动执行主体的转化 ,由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为主体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体。数据分析说明 ,我国的科技活动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初步得到解决。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科技黑板报图片:

科技黑板报图片:我想当个科学家

我有一个十分美好的梦想,那就是长大以后成为一名科学家,为人类造福,让祖国富强……我想把高楼建成会自动弯曲的高楼,躲避飞机,但人在里面感觉不到,高楼里面还有各种机器人,为居民服务。

我想从恐龙的牙齿里找到微型细胞,复制出以前各种各样的恐龙,让博物馆里的恐龙化石,变成“恐龙的骨架照片” 让喜爱恐龙的同学大饱眼福。再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帮我们收钱、看门、做事、还辅导我们小朋友做作业呢,从此家长们的工作减轻了很多……

我还向培育出十分耐干旱的植物,让沙漠变成绿洲,让北京不再受沙尘暴的侵袭,让我们的国家环境变得更加优美。让我们再次成功地举办奥运会,让我们的国家成为碧水蓝天的绿色家园……还要研究出各种“灵丹妙药”,让人类远离疾病的困扰,让我们幸福的生活在这个美好的家园中。不过,要实现这个梦想,从现在开始就要打好学习基础,才能实现我这个美好的梦想!

以科技为主题的黑板报图片

科技黑板报图片:超导世界的奥秘

历史: 在20世纪初,金属导电理论认为:金属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同电子运动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一致。按这种理论,温度降到绝对零度时电子将“凝聚”在原子上,电阻为极大,金属会成为绝缘体。

1908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茂林-昂尼斯首次实现氮的液化,获得了4.2K(-268.8℃)的低温,为研究低温条件下物质导电创造了条件。他发现几种金属导体(铅、铝)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直至冷却到液态空气温度80K时仍维持不变。

1911年,卡茂林-昂尼斯发现,将汞冷却到-268.98℃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1913年,卡茂林-昂尼斯在诺贝尔领奖演说中指出:低温下金属电阻的消失“不是逐渐的,而是突然的”,“水银在4.2K进入了一种新状态,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可以称为超导态。”

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震动。在他之后,人们开始把处于超导状态的导体称为超导体。超导体的直流电阻率在一定的低温下突然消失,被称作零电阻效应。导体没有了电阻,电流流经超导体时就不发生热损耗,电流可以毫无阻力地在导线中流动。这样就能以极小的功率在线圈中通过巨大的电流,从而产生高达几特以至几十特的超强磁场,这是人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

发展: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由于导线电阻的存在,都要产生热效应,白白地消耗了电能,还会给机器、设备造成损害,科学家为此伤透了脑筋,千方百计地探索电阻很小甚至为零的导体输送电能。

在人类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踏入从未进入的低温奇异世界时,1911年科学家发现在4.2K附近,水银的电阻消失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超导现象。这时水银进入了一种新的状态,电阻变为零,这种特殊的导电性质的物质状态,科学家称为超导态。从此揭开了研究超导的第一页。超导现象这一伟大的发现,促使人们挖掘物质世界中超导电性所隐藏的最神秘的宝藏。

具有超导电性的物质叫超导体,超导体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温度叫超导临界温度。至今已发现有28种元素、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是超导体。超导体进入超导状态时,不仅其内的电阻为零,而且体内的磁场也为零,表现出完全的抗磁性。

长期以来,人们发现的超导体只能在低温液氦区(4K左右)工作,这就需要许多低温设备和技术,费用很高且不方便,因而限制了超导体的应用。60年代开始,人们一直在探索把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液氮温区(77K)以上的办法,这就是高温超导研究。1986年高温超导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科学家相继发现了许多高温超导物质。现在高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已达到130K左右,使超导体已走出了液氦的阴影,为人类挖掘超导电性所隐藏的宝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现在超导的应用已闯入许多重要领域,如超导磁体、超导加速器、超导电动机等。但超导的广泛应用还要克服许多障碍,超导世界的奥秘有待进一步揭示。有位超导专家说过:"如果在常温下,例如300K左右能实现超导电现象,则将使现代文明的一切技术发生变化。"科学家正在超导世界中探索性能更好的高温超导材料,研究高温超导在技术上的应用。可以预见,超导将在能源、通信、计算机、医疗、交通各个领域中大显身手,为人类造福。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