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八课故乡的预习教案

2017-06-09

九年级上册第八课故乡描述了怎样的情景?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思想感情?一起来看看小编整理的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八课故乡的预习教案,希望对您有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八课故乡的预习教案第一课时

一、导入 :

由回忆所学的鲁迅作品导入 ,并简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乡》就选自《呐喊》。

二、体裁:小说

三、背景:

1、请问鲁迅的故乡在哪?

(浙江绍兴)

2、对鲁迅的故乡你了解多少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了我们一些关于鲁迅故乡的信息,从生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百草园到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屋,可以看出鲁迅的故乡如何?

明确:不仅景美,而且人淳朴、善良、友好。

3、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是他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留恋、喜爱、思念之情。)

4、在这一篇《故乡》中,作者抒发的是这种留恋、喜爱、思念之情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故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很糟糕。)

5、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应不断发展变化进步,可为什么故乡会越变越糟了呢?联系课文背景思考。

时代背景:1921年,辛亥革命,赶跑了一个皇帝,却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境况日益恶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6、提问:课文中的“我”是不是鲁迅呢?

(当然不是,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文艺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四、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五、理清文章的结构:

速读全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依据时间的顺序,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晨”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完)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2、再次阅读课文,了解小说中的人物,试说说自己对这些人物的印象分别是什么。

六、小结: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 “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七、作业 :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1.装弶( )2.脚踝( )

3.恣睢( )4.偶然( )

5.嗤笑( )6.阴晦( )

7.愕然( )8.颧骨( )

《二》描写一段你的故乡的景色。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