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2017-06-05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动手做做看》中,妈妈对伊琳娜说:“你动手做做看!”朗志万告诫孩子们,“要动手做做看。”小编在此整理了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

《动手做做看》选自人教版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第四单元。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课文。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读10个生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自由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⑵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去自主识字。

⑶通过朗读和实验认识“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⑷通过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动手做做看。

3、情感与态度:

⑴感受动手做做看的乐趣,认识动手做做的意义。

⑵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10个生字。学习“朗”、“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

2、做实验的用具。

【课时安排】

共两节课,上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一年级学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生答)。

2、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平时碰到什么问题,都要动脑筋思考,有时,还必须动手做做看。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3课《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儿歌创造情境,导入课文,一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使学生有“阅读期待”;二可以很自然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认识新字

1、自由读,要求:

⑴圈出不认识的字。

⑵标出自然段。

2、识记生字:

⑴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拼音。

⑵教师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比如: 朗:可联系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组词,如:朗读。

志:士+心。或编字谜。

漫:换偏旁:慢──漫。

鳞:为什么会是鱼字旁。

伊、琳、娜:是形声字。或做加法识记。

哎:为什么有口。

哄:做加法,口+共。

骗:马+扁。

⑶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⑷变魔术: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拿出没有拼音的字卡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变化。再问学生少了拼音朋友,还认识这些字吗?紧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字。

⑸将生字宝宝送入课文中,让学生齐声读课文,看能否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而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所以在教本课生字时,我注重去启发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另外,通过小老师带读、齐读、开火车读、将生字送入课文中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

三、默读全文,小组讨论问题

1、贴出伊琳娜生气、高兴的头像,问学生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为什么高兴?

2、学生默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寻找答案。

3、学生分组交流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默课,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由表达与交流的广阔空间,便于发挥各自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又利于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和积极合作的好习惯。

四、解决问题,深入了解课文

1、点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教师相机点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1、4、5段。

⑴第一段:

①哪段写了朗志万提这个问题?

②学生齐读第一段。

③理解“漫”的意思。

④板书:

⑤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中指导书写“朗”“志”二字。然后让学生练写。

⑵第五段:

①哪段写了伊琳娜动手做实验?

②男生读第5段。

③试验结果怎样?

④应怎样读“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⑤真的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吗?让我们也做一下实验吧!(师拿出一杯满水,让学生把金鱼放入杯中,学生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设计一个小实验,既可以让学生松弛一下精神,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⑥自己动手做了后,再来读“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读出惊讶、奇怪、吃惊的语气)[板书:贴金鱼放入水杯,水漫出来了图]

⑶第四段:

①伊琳娜小朋友是不是一回家就动手做了?她是在谁的鼓励下动手做的?

②女生读第4段,理解妈妈说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光”是什么意思,应怎样读妈妈说的话。(指导读出鼓励的语气)

3、点学生回答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

⑴理解朗志万说的话。

⑵伊琳娜生气时对朗志万说了一句什么话?应该怎么读?

⑶指导分角色读6~7段(伊琳娜的话读出生气的语气,朗志万的话读出鼓励、高兴的语气。)

⑷课内拓展: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后,创设情境,把自己当成伊琳娜,把老师当成朗志万,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在分析重点词语时,多次指导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注重在语言环境中积累词语。例“光、哄、骗”等。

五、再次有感情朗读,感受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1、老师牵引学生分角色读文中的对话,用语言再现当时的情形。

2、学生再次齐读课文,感受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视时间相机而行,可老师参与其中,老师读一段,学生轮流读其他段落。)

设计意图:在本次的教学中,除指导重点词、句、段的朗读外。我还注重课文全文的朗读,由自由读→全班齐读→默读思考→分角色读→老师和学生轮读,通过反复的读,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的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课文中蕴涵的科学精神,人文境界等感染学生,并在读的形式上避免单一,让学生不会感觉枯燥无味。

六、课外延伸:

1、动手做做看:

⑴把一块海绵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会漫出来吗?

⑵一个10斤重的铁球,一个5斤重的铁球,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抛下,谁先落地?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外,自己去切身体会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2、快乐阅读《小马过河》。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是阅读能力的运用,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和本篇课文类似的注重实践的文章《小马过河》,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动手做做看》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这篇课文也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生动教材。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朗、志”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的体会。

4、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以及“朗、志”的书写。

2、理解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要动脑思考,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思考,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二年级提出的阅读要求是:

1、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等。根据课标要求,本文的教学应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遇到问题要动手做做看的道理。在阅读课文中理解重点词句,积累格言警句。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喜欢自己动手做事情吗?你自己动手做过哪些事呢?

是呀,我们的一双小手能做那么多的事,很能干呀1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小姑娘,她和大家一样,也喜欢自己动手做事,她的名字叫──

(出示名字)谁愿意来和她交交朋友,把她的名字叫出来。

3、仔细看看伊琳娜的名字,这三个字你有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让我们一起读她的名字。

4、伊琳娜的故事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动手做做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写生字

1、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先自己把课文大声地朗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字词或句子可以多读几遍,然后再从文章中找出另一个人的名字。

2、课文读完了,你们找到另一个人的名字了吗?他叫──

⑴出示(朗志万)指名学生读正确名字。

⑵“朗”和“志”你怎么记住他们?

⑶朗志万是一个什么人?

⑷这么了不起的人,让我们来写写他的名字,好吗?指导书写“朗、志”。

3、课文中的两个人我们认识了,接下来老师要来检查小朋友读课文了。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随机学习“漫、鳞、哎、哄骗”等生字:

漫:课文中讲水漫出来,所以是三点水旁。

鳞:读音,请学生组词。

哎:纠正读音,读词语“哎呀”及有这个词的句子。

哄骗:谁有好方法记住这两个字。

三、细学课文,体会思想

1、小朋友们把课文读得真不错。伊琳娜是一名小朋友,是学生,朗志万是一名科学家,他特别喜欢给小朋友们提问题。这次他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呢?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他的问题用“──”画出来。

2、指名学生读句子:

出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

⑴指名学生读正确。

⑵读了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⑶学生质疑解答。理解“别的东西”的含义。

⑷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3、科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们反映怎样呢?

⑴指名学生读句子。

⑵小朋友们为什么这样想呢?

⑶你觉得他们说的对吗?为什么?

4、那伊琳娜又是怎样认为的呢?读她的句子,出示句子,理解句子。心中有疑问应该怎么来读?谁来试一试。

指导朗读句子。

5、当你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怎么办?指名学生说。

课文中的伊琳娜是怎样做的呢?她回家问了妈妈,妈妈把答案告诉她了吗?而是跟她说──

指名读。

出示句子;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⑴理解“光”换词说。

⑵理解妈妈说的话。妈妈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⑶谁来读妈妈的句子,想象该用什么语气?读出亲切、鼓励的语气。

6、在妈妈的鼓励下,伊琳娜动手去做了吗?找出写做的一段。

指名学生读。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一样吗?不一样。

出示:哎呀,和朗志万说得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指名读,得到这样的结果,伊琳娜心理怎么样?读出惊奇、惊讶的语气。

7、课文学到这儿,我们回头再来看看伊琳娜,当她听了朗志万的话后产生了疑问,但是并没有把它放在一边不管,而是动手去实验了,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你从伊琳娜身上学到了什么?

8、老师也有一句话要送给小朋友,自己来读读,想想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学生记。

四、小结

伊琳娜得到的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这位科学家说的完全不一样,相信她一定会去找朗志万问问题的。他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就让我们下一节课来学习好吗?

更多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