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育的研究论文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体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它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有着特殊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教育的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体育教育的研究论文范文一:浅析学校体育教育理念之思考
论文关键词:知识 理念 教育 体育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由理念及源泉、教育发展趋势,并在体育教育实践基础上总结研究相关的体育教育理念知识体系框架,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知识理念教育体育教育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的用法,理念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在今天日新月异发展着的信息社会中,新的理念似雨后春笋,其中有很多蕴含着丰富而又深邃的哲理,需要我们去领悟消化和应用,同时也在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趋动力。
我们弄清楚了理念含义,那么理念的源泉又在哪里呢?在现代学者眼中,知识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表现在教育是知识的筛选、传递、积累、载体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或知识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还主要表现在知识对教育的规范与制约上,即知识对教育具有控制作用。也就是说理念的由来主要还是来自于人们大脑中的知识体系。
而这些知识体系又是来自哪里呢?很显然来自于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知识是理念的源泉,具有控制力量。但是,这种控制力量不是单个的知识,或某一个人的知识,而是整个社会所共有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观点。在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传授什么知识的意义已不容忽视。现在我们来研究并探讨体育教育理念问题,也就是说要弄清体育教育相关的知识内容,因为我们的理念也就是来自这些知识体系及其相关实践。
目前,全球性教育改革深入,我国教育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革新传统的教育面貌,研究和探索未来的教育已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紧要问题之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也纷纷对21世纪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教育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学校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尽管各国国情不同,教育改革也必然各异,但也具有鲜明的共性特征。
这种共性特征就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尤其在提高人的身心素质方面。毋容置疑,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因而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对教育改革的作用极大。学校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在《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专题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的思想和新的机遇最开放的人。
从培养目标来看,发展个性,强调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培养创造力,增强责任感,这正是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早在1917年蔡元培先生就提倡体育教育对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性。毛泽东更是体育教育的典范,主张“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畅游长江,脍炙人口。
体育教育在培养人方面无疑起着重要作用。而以往的学校体育教育只强调身体训练,忽视了养护和健康指导,培养出来的学生偏重运动技能,缺乏全面人格养成。但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教育界对其认识有了新的突破,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正在向综合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过程最长,从幼儿园到大学直至研究生都进行着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是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息息相关;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也必须与我国的国情,社会的需要相适应。这里依据相关的知识理论体系提出几点具有普遍意义的体育理念,希望能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有所贡献。
1以素质体育教育为指导
素质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延伸。其内容包括全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如何、全体学生的体质如何、健康体育教育如何、终身运用锻炼身体的手段如何等。
也就是说学校体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教育,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即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其中身心健康素质是发展其它素质的物质基础。身心健康素质对于发展智力、保持和改善个体正常学习、工作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身心健康素质包括:体态(体型、体重等),体质(器官工作质量、疾病的免疫力等),体能(力量、耐力、速度、协调和灵敏等),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适应和耐受能力等。实践证明,身心健康素质教育对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水平,即在先天身心健康素质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发展健美的体态、良好的体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能并养成稳定的心态和优良的体育锻炼生活习惯等作用显著。受教育者身体的各个部分、各个系统都获得了和谐统一的发展,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各种复杂形势的挑战。
2以健康体育教育为基础
早在1800年美国教育家霍列斯曼首先提出学校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中岛宏博士指出:全世界有近十亿儿童青少年,其中大部分都在学校读书,因此学校健康教育将是全球健康目的实现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
因为今天的青少年将成为明天的父母、公民和领袖,他们的健康将直接影响未来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综合学校健康教育》指出:“接受健康教育是每位儿童青年的基本权力,提高他们的健康价值观和实践能力是推动全世界人民健康水平的基础”。学校健康教育经历了从强调知识传播到强调行为培养进而强调环境支持的发展过程。
新时期的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说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的本质是相通的,即健康体育教育。据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在校学生虽然在速度、力量素质方面有所增强,但是耐力、柔韧素质呈下降趋势,学生心理品质(意志力、竞争力、抗挫折力、协作精神等)比较薄弱。
根据我们对部分学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健康体育教育不能适应学校教育的需要,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健康体育教育是增强学生体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要途径。突出健康第一,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使学生懂得健康价值,学会保健方法,这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深远意义。
3以创新体育教育和愉快体育教育为过程
创新体育的思想源泉来自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长久以来未曾引起人们的重视。近代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人们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所依赖的是其发明和创造。人类发展的历史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大浪淘沙般推促着文明的开拓与创新。在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今天,创新思维又赋予它新的生命。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总结出了相应的创新体育教育。创新体育教育的作用是改变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素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在遵循科学的教育和学习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开动脑筋,创造各种生动环境,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在各种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篮球的学分制,四个门的足球赛,俱乐部形式的课堂组织结构等创新教学的成功运用都说明了创新精神的力量之所在。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创编徒手操,教师把编排徒手操的原则和方法教授给学生,学生通过思考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使每一节体育课都充满了新意。
真正的愉悦也正是源自于这些充满了新意与趣味的创新过程。而要实现这种教育目标,关键在于我们教育者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提高教育者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被视为未来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核心,也是我们研究的体育教育理念的创新之义。
4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的
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不久前苏联学者们提出“终身体育”是培养与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和学习能力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学习时期会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方法,受益终身。终身体育教育通过身心的调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终身体育就是体育运动不应该成为人生某一阶段的内容,而应该是伴随人们终身的。也就是说,人们在自身的生活中,按照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参加的运动项目,并享受运动的乐趣,从而不断提高完善自身锻炼方式的持之以恒的终身的科学体育运动,走向终身体育的光明大道。在许多受过体育教育的工作者中 ,一般都能够说出一些体育理论,但能够真正地理解并能科学的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仍待提高。只有熟练的掌握了这些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种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终身体育教育是受教育者要达到的最高层次。
根据受教育者的程度我们可人为分成三个层次:一为初级阶段,即学会了某些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但对体育的价值认识程度尚缺。二为中级阶段,即体育活动对体质的增强产生了效果,身心反应状态良好,但缺乏主观能动性。三为高级阶段,意识到运动的价值和需要,并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循序渐进的改善自我的能力。我们认为达到第三阶段的体育教育,受教育者才能充分认识到体育是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能通过自我科学的运动达成身心统一、持之以恒、受益终生。
总之:体育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科学的学习规律,以素质体育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健康体育教育为基础,以创新体育教育和愉快体育教育为过程,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的等思想理念贯彻实施,最终达到身心全面发展,造就健康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1.
[2] 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2.
[3] 吴志超 刘绍曾 曲宗湖. 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6-1.
[4] 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
[5] 刘大春.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
[6] 陈青之.中国教育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1-1.
[7] 任汝芬.考研政治[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7.
[8] 冯石刚.哲学社会科学在人类文明中作用的探索[J],2004-10.
体育教育的研究论文范文二:浅谈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育 专业设置 问题 对策与建议
论文摘要: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当今世界范围经济和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体育教学作为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部分,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关于体育教育专业的研究概述
当前国外体育教育或体育专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呈现出: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存;课程设置基础性、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所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体育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
二、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课程开发、课程选择过于随意。在课程评估方面,尚未建立合理的评估工作程序。开设课程同开辟一个研究领域是不同的,有时一个问题就可以构成一个研究领域。
2.课程设置理念上的问题
(1)重传统,轻时尚。即重视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如中长跑、跨栏等田径类项目,忽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的引进。尤其是新项目,如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安排与研究。
(2)重形式,轻实用。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质就是课程设置的现代化,在我国,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校教学内容陈旧,实用性差,教学设备简陋,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能真正同专业课程相联系并能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更是少之又少。
(3)重技术,轻理论。即重视技术技能的传授,轻视基础学科的学习。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教育模式“重术轻学”,在课程设置上,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于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上,基础理论和相关理论学习所占的分量较轻。
3.课程结构方面的问题
(1)在专业课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缺乏论证。我国有的高校已提出“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强化课程”的改革方针,而将相近的专业合并起来构建课程体系是未来大学教育课程设置的大趋势。
(2)选修课在课程的设置上并未体现学科结构。课程体系本身缺乏内在的有机结构,有些选修课的设置牵强,随意性明显。综合课程和选修课尤其是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选修课偏少,教师长期处于条块分割的体制之中,导致学生综合知识的欠缺。
三、改革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现状,实现体育教育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树立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创新观
体育教育的创新不单纯是理念的创新,更体现在办学的模式、教学管理、课程体系、传授方法等方面的创新。首先要带头在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上转变,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与知识的更新。再者,加快教材的科学化和适应性建设,教材应结合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使教材体系的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和适应性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材体系。
2.调整课程类型结构,提升主干课程的作用
在高年级中开设自主型活动课和开放型综合课两种不同课型的试验。自主型活动课中教师仅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技术辅导和考查,其他环节由学生自主性活动所替代。开放型综合课采用俱乐部制或协会制教学,在组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等方面是综合的。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所设的主干课要突出反映专业的特点。首先,师范特性显著。在培养体育教师的层次上可兼顾多级需要。其次,以专促能,学科交叉。在教学实践中,术课教学要求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专长,对于非专项课,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突出一专多能,以满足未来基层体育工作的多方面需要。
3.构建主副修制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
目前的情况下,在保证主干专业课程的同时,可设立一个副修方向,让学生相对集中地学习某一学科门类的一些课程,如娱乐体育、体育保健康复和体育经营管理等副修方向。充分利用学校各专业的资源,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和个人的爱好。
在当前社会转型、高科技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改革朝向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主要从教学改革的内部因素出发,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方向的改革,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作生,刘昕.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2(9).
[2]卢元镇.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体育科研,2002(2).
[3]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0(2).
浅谈体育教育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探究论文
2.大学体育教育论文范文
3.浅谈体育课堂管理论文
4.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5.关于体育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