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24式的养生功效

2017-02-10

杨氏太极拳24式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常练太极拳可预防疾病,太极拳具有降血压等作用。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杨氏太极拳24式的养生功效吧!

坚持练杨氏太极拳24式的养生功效

杨氏太极拳24式代表着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武术中名列前茅,杨氏太极拳24式的适应面广,参加练习的人众多。

过去练太极拳的人较少,现在就多了,社会上到处可见。杨氏太极拳24式总的特点是缓慢柔和,式式均匀,姿势舒展,劲在内涵,一般人都能接受。

太极拳过去属于武术项目,在历史上主要用于攻防。现在武器越来越发展了,过去只凭拳、脚、腿,刀、枪吕械这类武器是近代发展起来的。

练习杨氏太极拳24式能增强体质,女性练习杨氏太极拳24式能疏通经络,对内分有调节作用,延迟衰老。

相对武术的作用比较小了,但是还有用处,比如,部队近距离的战斗,公安部门对敌人的擒拿格斗,还用得着武术。太极拳属于武术范畴,“武术”就是劲加技巧,有攻有防。

有人称太极拳为“太极拳武术”,既是武术,如果没有攻防的内容,就像没有生命,没有灵魂一样。太极拳属于武术,它的一举拳,一抬足,都包含着攻与防。讲究手眼身法步。

杨氏太极拳24式是一项多功能的活动,它不只局限于武术,它随着社会的发展,除攻防作用外,还具有健身、养生、医病、益智、陶冶情操、调节生活、创造健康的心理、优雅的气质、高尚的追求等作用。

练杨氏太极拳24式可以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目的,因为杨氏太极拳24式舒展、外形优美,一般都会用作美学欣赏,正是因为如此,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有人说杨氏太极拳24式就是气功,我认为它不是一般的气功,气功要求意守丹田,而杨氏太极拳24式则要求气沉丹田,两者是有区别的。在动作上,武术要窥测对方动向,要看对方动静,你来我往,和意守丹田不同。

由于气功本身的特点决定,它没有这个内容,精气神表达不出来,练太极拳应该是两目炯炯有神,否则神情表达不出来,神情是内在的,是太极拳最基本的内容,讲究劲的内涵,所以杨氏太极拳24式讲究内涵,不是不使劲的。

有些同学练了太极拳体质增强了,而且感到力的增长,这就是太极拳的养生内容。

习杨氏太极拳24式者,首需明松柔、虚静、中和之理

练习杨氏太极拳24式,首先就要学会身体放松,然后松不是不认真,而是要身体自然。

要知多一分松柔便少一分僵硬,少一分僵力便增一分内力。

练杨氏太极拳24式时,全身各个关节要处处松开,筋膜拉长,虽极其柔软但所蕴藏的内劲使人感觉刚柔相济。

浑厚无间,唯此才能牵动四两拨千斤。故不可谓之柔,也不可谓之刚,网9柔浑然一体,浑于无迹也,方可谓之太极。

如果你能够按上面说的去练习,长期坚持下来,就会觉得四肢都充满了内气,身体轻灵。

这是体内行气的表现,是培养元气、疏通经络、补气生血之过程。

亦是内力增加的体现。持之以恒,最终可练出圆满内劲。即体内一派纯真中和之气。练拳须以松柔虚静为本,随着习拳者年龄的增长,此中养生保健之功效便越显著。

若不明松柔之理,在练拳或推手中四肢僵硬,不能完全松柔走化,或仅靠一些技巧或运用后天拙力。待年老力衰之后,体内浊气上升,清阳不振,易犯头重脚轻之疾。

悟太极之道,明松柔虚静之理,最终培养出中和之气,就必须在整体上下功夫。

杨氏太极拳24式是一项整体运动,在松柔的前提下一动无有不动,首先要把人体从头至脚各部关节(颈、脊、尾、肩、肘、腕、胯、膝、踝)松开(干太极推手过程中,在对方相当压力之下,仍能保持各个关节松开,才是所需的松柔),并要求溜臀、裹裆、收腹、吸腹股沟、含胸、拔背、松颈、扣肩、虚灵神项、中正安舒。

用这样的身形练拳,可使气机在经络中更加畅通无阻,循环无端。练拳时特别要注意命门穴要有微向后撑之意,形成前后对撑之势,带动两胯微微旋转,身形保持中正,才能支撑八面,旋转自如。

而且腰(命门)是上下衔接之关键。命门者,生命之门户。真阴真阳所居之处,乃原气之所在,为太极之枢纽。故《十三势歌诀》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

杨式太极拳十要介绍

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 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 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 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 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 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 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形与神合一,即内外合为一气, 则浑然无间矣。

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 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 “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外动内静,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即意到气到,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 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杨氏太极拳24式的养生功效相关文章:

1.杨氏太极拳24式要领之松腰养气

2.杨氏太极拳二十四式拳谱

3.太极拳与健康长寿

4.练太极拳放松可调节内分泌

5.杨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

6.杨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和境界

7.太极拳六合劲有什么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