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财务该融资多少钱?
神奇的 18 个月
Money 代表着你要募多少钱,而决定这个数字最重要的因素,由其对早期团队来说,是资金的需求。我们通常建议团队们用 18 个月的营运成本来估算这个数字,因为 18 个月是一个比较好的平衡。如果用 12 个月去估,万一抓得太紧、募得太少,那很有可能半年后创办人又要出来募资,没办法专心在创业之上,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个损失。如果用 24 个月,那等于是用现在的估值去募 2 年后需要的资金。但两年后如果事情顺利,公司的估值应该至少要是现在的 4-10 倍,这背后代表着不需要的稀释,对创业者来说也是一种损失。因此,取中间的1.5 年是个比较好的平衡。
关于财务模型
当然,身为创业者,我们大多早已养成“有多少钱做多少事”的习惯,所以突然要我们去抓 18 个月要用的资金,一时之间还真的不知道要从何抓起。这里面有几个重点:1. 你在找的不是唯一解,而是一个“范围”;2. 它不需要是完美的,也不会有人逼着你一定要按照这个预算表去执行,创业团队最重要就是灵活,当然不能被一个财务模型绑死;3. 成本的增加应该要比营收/毛利的成长来得慢,否则就犯了过早规模化的毛病。
实作
实作上,要建立这个财务模型,有好多种方法。有些人会把人事、租金、营运、营销,通通都摊开来预估,不过我更喜欢直接用“人员薪资×乘数”这样简单的模型。以台湾的公司来说,端看你所处的产业,这个乘数大约会介于1.3 - 2.0 倍左右。接着,你只需要经过以下面三个步骤,就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 Money 范围。
建立底线:你需要知道在完全没有营收、团队也不成长的情况下,你需要多少钱活过18 个月;
建立积极情境:假设宽松的扩张团队,但营收却没有进来,18 个月你会花多少钱;
加入净毛利成长预估:假设有些营收进来,则扣掉销货成本后,18 个月的总资金缺口会有多少;
以上述我建的这个简单模型来说,这个创业团队至少需要募 800 万台币左右。如果营收能按预期进来,那有 1,100 万就能够支应他们想要的成长。而如果营收进来的速度不如预期,或是创投的兴趣很高,那能够募到 2,000 万是最好的情况。 接着他们可以视创投愿意给的 Pre-moneyValuation 以及自己能够接受的稀释比例,来调整并决定最后要募的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