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重阳节黑板报图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重阳节。那么关于重阳节黑板报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重阳节黑板报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希望对你有用,欢迎阅读!
重阳节黑板报图片:
重阳节黑板报图片1
重阳节黑板报图片2
重阳节黑板报图片3
重阳节黑板报内容1: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下列习俗: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重阳节黑板报内容2:
1.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 敬老传统,代代相传,代际和谐,老少共荣
3. 关心老年人生活,发挥老年人作用
4. 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5. 尊老,敬老,养老,爱老,助老
6.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
7. 完善老年服务功能,优化社区生活环境
8.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才有所教
9.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大力发展老龄事业
10. 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
11. 扬尊老中华之风,护老人合法权益
12. 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
13. 把老年人的事情办好
14. 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15. 关心老人,关爱老人,关怀老人
16. 密切代际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17. 关心帮助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18. 老人当自强,生活更美好
19. 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
20. 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得到子女的孝敬
看过此黑板报的人,还看了:
1.2016重阳节黑板报材料
2.重阳黑板报花边图样
3.庆祝重阳节黑板报
4.重阳节黑板报如何写
5.重阳节大学生黑板报
6.重阳节一年级黑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