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论文范文参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也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科技论文范文参考,仅供参考!
大学生科技论文范文参考篇一
多媒体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步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多媒体应用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使用多媒体的优势;二、抓住时机,切入多媒体;三、对于多媒体运用的评价;四、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影响学习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缺乏生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极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一、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扩大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其独特的作用,因为它具有以下的教学辅助功能。
1.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能充分调动学生从形、声、色方面感知事物,使教学活动从传统的“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向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转变。
2.加快了信息的传递、知识的整合速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新鲜感,能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有利于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把握,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质的变化,开拓了新的发展研究领域。
二、抓住时机,切入多媒体
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应以不影响数学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且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和连贯性为原则,主要表现在对多媒体切入时机的把握上。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切入。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功能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要。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通过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及时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无论怎么变,三个内角的和总是180°。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学生探究“为什么”的欲望。
2.强化感知,突破疑难时切入。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如:学习用一个平面从不同方位截正方体产生的截面时,传统教学往往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等实物情景活动来比划讲解,结果大部分同学还是一知半解,如果说对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学生还能理解的话,那么对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形就很难想象了。利用多媒体,通过演示,学生能真正感受截割的过程。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模拟操作,深化理解时切入。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如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通过度量各边长度的平方值并进行比较,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产生感性的认识。
三、对于多媒体运用的评价
评价多媒体运用的成败一般要从多媒体课件本身的科学性、多媒体的操作技巧、教学实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多媒体课件的科学性。课件本身的科学性,是指整个课件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并突出教学重点;是否符合数学学科特点;是否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是否符合心理学规律。课件,应操作简便、画面美观、谐调;切换快捷、形式有趣;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视觉疲劳。课件,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对重点内容用突出的技术手段加以显示和处理,并可以用多种方式反复强调和表达。
2.是否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不能让课件喧宾夺主。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层层分析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数学模型;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并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在这完整的教学过程中,课件仅在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中起辅助作用。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设计展翅飞翔的蝴蝶动画,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形象生动,学生较容易理解轴对称图形这一个概念。
3.多媒体实施创新教育的评价。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必须融于学科教学之中,多媒体以其集图、文、声、像和三维动画为一体、直观、灵活等优势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传递信息,延伸和扩展了教学时空的维度,在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兴趣、模拟操作、突破重难点等方面,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为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4.课件教学实效的评价。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感受来评价课件的教学效益。教师只要重点观察班级中较差学生的上课情况,就可以作出相应的评价。教与学的难易程度,可从两方面进行评价,一个是教师本人感觉课堂讲述是否顺畅,教学难点是否顺利突破,另一个是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是否很快理解教学内容,掌握了学习重点。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评价,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课堂小测验、课后考试等教学反馈手段来进行。
四、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第二,教学手段全面结合,以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第三,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规范、系统性的板书。第四,不能忽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五,注重加强学生情感、意志、价值观等的培养。
大学生科技论文范文参考篇二
多媒体的运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的方式也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教学方式的一大改变。可是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成了当今所有教育人应当思考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应该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前提下,适度、适时、适量的使用。
[关键字]多媒体 适度 适时 适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无疑是当今教学方式的改变的动力和源泉之一。多媒体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应用于教学中,能创设出逼真的教学情境,他可以动画模拟需要的教学场景,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可以很直观的展示出来,还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东西,通过我们的想象而制作出来呈现在我们眼前。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他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智力。可以说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多媒体并非万能的,特别是在公开课中多媒体的运用仍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的一点认识。
我参加过一次语文组的公开课,为了这次公开课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课件里插入了漂亮的图片,活泼的动画,看起来很有视觉冲击力。但是在这节课中,这些花了很多心血作出来的PPT、FLASH,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一些课件甚至还削弱了教学的效果。
记得当时我上课的内容是《春与夏》,这是小学一年级的一篇课文。上课了,我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张春天的图片,接着问:“小朋友们,你们说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啊?”,几十只小嘴巴同时吐出相同的两个字;“绿色”,整齐而响亮。我点了点头,又接着问:“你们说说春天里都有什么啊?”又有很多声音说:“绿色的小草”。
当时我很奇怪,为什么孩子们的答案会如此一致,为什么大家都说春天是绿色的,春天里有绿色的小草。原来答案全在我给的这张图片上。这张图片是绿色的,上面有嫩嫩的小草。我一上课就把这张图片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全班的小朋友齐刷刷地盯着这张图片看,然后回答“春天是什么颜色的?”、“春天里有什么”这两个问题。于是孩子们的答案就变成了这样。
其实,春天为什么非得是绿色的呢?春天就没有别的颜色了吗。在一个小女孩的眼里,春天可能是粉红色的,因为她记住了雨天里自己打的那把粉红色的小伞;在一个调皮的小男孩那里,春天可能是溪水刚刚融化的浅蓝;在北方,初春的大地是裸露的黑土,在海南,春天已如盛夏般浓墨重彩。可是,在这个课堂上,孩子们只想到了绿色。春天里有多少好玩的去处,多少可爱的玩物啊。刚刚从冬眠中醒来的瘦瘦的青蛙,嗡嗡有韵的蜜蜂,金灿灿的扑了一地黄金的油菜花,淙淙的溪水,带着青草香味的春风……这一切难道不值得一说吗,为什么只记得小草呢,其他东西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太具体的东西往往是僵死的尸体。没有灵气是因为它缺少了可被赋予生命的空间。就像上帝造人时,要给人挖两个鼻孔一样,有这两个洞,上帝才能把灵魂吹到人的身体里去。我所给的那副图画,已经被填得满满当当,草是细致入微的绿,绿成一片,弥漫了整个画面,除了绿,什么都没有了。我的初衷是想给学生们一个思考的线索,但不幸的是,这个线索变成了绳索,把孩子们的思维绑得结结实实,再也飞不起来了。
语文课堂里引进信息技术绝对是一种进步,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教学课件不能喧宾夺主,语文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才是教学的中心和主导,信息技术只是起辅助作用, 备课时我们先考虑语文学科的学科属性,再考虑技术的运用。多媒体的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恰到好处。技术是为我们的学科服务的。
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问题是语言和文字所难以表现的,采用多媒体,往往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用多媒体动画,直观地展现这些用语言和文字表现不出来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
我们要找准运用多媒体的切入点,把握对多媒体切入的时机,适时运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简单易懂的内容演示时间要短,复杂难懂的画面时间要长,甚至要反复几次,重点内容要突出。:在激发兴趣时切入、在突破难点时切入、在深化理解时切入。当动手操作变得困难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
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和其他教学手段交替使用,要与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配合起来。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它最适合临时性的板书以及进行练习。黑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解答问题时,叫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其解题过程,训练其动手、动脑的能力。然后,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教师的解题思路。
在多媒体运用中,教师不要成为多媒体的奴隶,不要让电脑的解说代替了教师。教师仍然要起主导作用。任何时候,多媒体都是起辅助、中介作用。多媒体承担了传统教学中一些机械的工作,如板书等,教师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能胜任的工作,把精力投入到引导、开发学生的思维中去。现代媒体无法替代传统媒体,无法替代教师的“言传身教”,而只坚守自己的使用领地,当用则用。首先,有时“一张嘴一支粉笔”的传统媒体因为其“真实性”而更能够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而那些现代媒体因为由模拟的声像组成而与学生产生时空隔膜,反而不容易让学生接受。其次,现代媒体的过度越权使用会使课堂教学变质。教师制作的课件如果代替了老师的提问和讲解,代替了师生的交流,学生只是一味地观看课件演示,那么,课堂便成了电影院,学生便成了电影观众,课堂教学的意义便完全丧失。另外,有些传统媒体也是任何什么现代媒体所无法取代的。
多媒体有容量大、速度快、效率高的优点。然而,若画面切换太快,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在课件中把解题的思路、方法,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学生就失去了思考的空间。课件的设计,要以学生为本,要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习效果上,要保证学生充足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有时候想想,不知道自己小时候的老师是怎么把我教会的。不知道他们没有PPT、FLASH是怎么上出那么精彩的课的,他们没有多媒体呵!这在我们今天很多人的眼里也是不可想象的。
不要怀疑技术的进步,我们依旧掌握着教学的主控权,既要有拿来主义,也要懂得放弃。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一定不要形式主义,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让它发挥它积极的作用,而不要让它的先进性桎梏了我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