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论文

2016-12-24

心理健康是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是一个人全面健康发展的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师心理论文范文一:教师心理健康与休闲治疗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上涌现出一系列有关教师的恶劣事件,这些事件折射出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和突出性。本文在对教师心理健康、休闲治疗及二者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休闲治疗对未来我国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我国未来发展休闲治疗抑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休闲治疗

近些年,各类虐童图片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不断刺痛着公众敏感的神经,“太原儿童被老师狂扇七十余下耳光”“广东番禺女童被摔”和“温岭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新闻报道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幼师师德的大讨论。遗憾的是,人们对这些事件的讨论更多的是将其定性为当事人个人道德问题和教育机构的监管问题,很少有人认识到当事人的心理问题,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相似事件中当事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上述事件表明,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然而,目前国内的心理疾病治疗方法和心理健康防卫方法仍然在沿用一些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这些传统的治疗和防卫方法难以有效地治愈心理疾病患者,更难以达到广泛防卫教师心理健康的效果。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采用休闲方法来对心理和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在大部分的心理咨询机构都提供休闲治疗服务,协助教师保持心理健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心理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确切涵义,国内外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界定。心理学家English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K.Menninger认为:“心理健康者应有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观察力、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心态。”社会学者Bochm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快乐。”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给心理健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由此可见,虽然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即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良好个性、处世能力和自我潜能最大发挥的心理特质结构。

二、休闲治疗

休闲治疗(TherapeuticRecreation)的定义最早是由Davis(1936)提出的“以任何自由的、自愿的以及表达性的活动,用以成为有益身心的辅助治疗”。Davis对休闲治疗的定义对后续研究者有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休闲治疗中的休闲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性的。正如Austin&Crawford(2001)通过对各学者关于休闲治疗的定义的回顾,总结出“休闲治疗是一种有目的的介入”,但Austin&Crawford(2001)的研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Davis认为休闲治疗属于辅助治疗的观点,他们的研究认为参与休闲治疗的患者个人身心健康得以改善是有目的的休闲活动介入的结果;不难看出Austin&Crawford认为休闲治疗的关键是产出有益的“休闲体验”,且强调了休闲治疗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而且可以作为独立的病痛治疗方法。与此观点相同的有Frye&Peters(1972)和O'Morrow&Reynolds(1989),他们都认为休闲治疗的核心是让参与休闲治疗者达到其所渴望的休闲体验,并由休闲体验来促进或恢复健康。与上述研究者所下的定义不同,Iso-Ahola(1980)认为休闲治疗的核心是增加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他认为“休闲治疗是透过休闲活动,来增进患者的生活质量”;Malkin&Howe(1993)进一步扩展了Iso-Ahola的观点,他认为“休闲治疗服务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休闲资源和休闲机会以促进患者的健康和良好的生活”;Carter,VanAandelandRobb(1995)更是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休闲治疗的终极目标,他认为“休闲治疗是指藉由特殊的休闲和体验活动或介入以协助有特殊需求的个体维持或增进健康以达到其最佳的生活质量”。此外,Kraus&Shank(1992)认为“休闲治疗服务是指以身心障碍者的特殊需求,设计适合的休闲活动”。Wilhite&Keller(1992)也认为“患者个人的内在需求是休闲治疗的关键所在”,他认为休闲治疗必须是能够帮助患者发展、表达和保持自己选择个人内在所需的休闲生活型态,并在过程中消除或将障碍减到最小。Carter,VanAandel&Robb(1995)也在其定义中强调了患者个人休闲需求的重要性。Faulkner(1991)认为“休闲治疗是有目的地介入患者的生活,而将休闲活动当作介入的工具,依循休闲治疗主要的目标,使病患透过活动而拥有愉悦的休闲体验”。休闲治疗现已被美国社会群众及医院肯定与接受,已有的许多理论与实证研究证明休闲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与适应生活,对于身心障碍者的康复及社会适应有积极的贡献。

三、休闲治疗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Wilhite&Keller(1992)认为休闲治疗的目标是能够帮助患者发展、表达和保持自己选择个人内在所需的休闲生活型态,并在过程中消除或将心理障碍减到最小。Austin(1992)亦表示休闲治疗的目标主要是透过休闲活动使患者拥有愉悦的休闲体验,藉此了解病患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交的需求,并能够增强患者的能力与控制力。Malkin&Howe(1993)认为休闲治疗服务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游憩资源和游憩机会以促进患者的健康和良好的生活;Carter,VanAandelandRobb(1995)认为休闲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将休闲活动运用到病人身上,使其不佳的身体状态、负面情感、社会偏差行为等方面有所改善。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估价;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对比休闲治疗的目标和心理健康标准,不难发现二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一致性:(1)强调有益的情绪表达;(2)强调愉悦的生活态度;(3)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4)强调自身能力和控制力;(5)强调减少负面情感和社会偏差行为;(6)强调健康和良好的生活。由此可见,休闲治疗的目标和心理健康的标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休闲治疗的目标即是让被治疗者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

四、休闲治疗对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一)休闲疗法对教师不健康心理的良好防治效果

国外休闲治疗的先行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验证了不同休闲活动对人类心理健康的防治效果。Charlesworth(1964)认为休闲运动具有增进身体健康、促进发育、调节身心、提升工作效率等功能,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休闲运动对于人体病患康复、心理修复、社会制度治疗方面的功能;Jetteetal(1988)对中老年人的研究显示运动可以显著提升自决自觉努力程度的认知,并且对其肌肉组织功能、健全心理与健康状态等都有正面的影响;Relf在1992年指出进行园艺活动可以是发展个人情感和促进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园艺活动具有减缓压力、促进身心正向发展的价值;Hassetal(1995)的研究园艺活动对肯定自我存在价值、拓展人际关系有显著作用;Levin(1998)认为利用音乐可让人的情绪得到发散,从而抒发情绪、净化心灵,达到心理自助的目的;Kerr,Walsh&Marshall(2001)在以焦虑症病患为治疗对象的研究显示以音乐作为辅助之再建构介入模式对于降低焦虑、情绪的调整、以及增进自我形象方面的成效。国外学者对于休闲治疗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休闲活动对于人类的心理修复、不良情绪的释放、减少内心焦虑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在我国,教师尚未认识到休闲活动对于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有害情绪没有通过适当的休闲活动加以释放,这些有害情绪的不断积累,最终会导致心理和精神疾病,从这个角度不难发现休闲疗法对于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二)休闲治疗在防治教师不健康心理中的优势

休闲治疗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并且在防治心理和精神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休闲治疗在西方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延伸出了运动治疗、园艺治疗、音乐治疗、游憩治疗、戏剧治疗、舞蹈治疗和游戏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从休闲治疗的形式来看,休闲疗法在防治心理和精神疾病方面有传统医疗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

1.休闲治疗的参与性更强。

休闲治疗的本质是要求心理和精神病患者参与到有针对性设计的休闲活动中,在休闲的过程中达到改善并修复病患的心理和精神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休闲治疗本身要求人们参与到具体的休闲活动中来,这些由专业休闲治疗师所设计的休闲活动有较强的参与性,心理病患在接受休闲治疗过程中能够获得美好的休闲体验,在这种愉悦的休闲体验中逐渐来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休闲治疗的参与性还体现在心理病患可以参与到休闲治疗的休闲活动设计中,心理病患可以在休闲治疗师的帮助下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休闲活动,改变了传统心理疾病疗法中的心理病患被动接受治疗的缺陷;此外,休闲治疗的参与性强还体现在一旦休闲治疗师为患者制订了休闲活动的计划,心理病患可以自行进行疗程中要求的休闲活动,而不需要有专业人员随时辅助。

2.休闲治疗更有吸引力。

休闲疗法与传统的心理疾病疗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休闲治疗的过程发生在心理病患的休闲体验中,休闲治疗的这一特点促使该治疗方法逐渐成为西方社会心理治疗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治疗方法所设计的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使其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此外,休闲治疗的吸引力还体现在对那些不愿意与人接触的心理疾病患者有更大的吸引力。事实上,很多心理疾病患者都有不愿意与周围的人交流和倾诉的特征,而休闲治疗可以通过设计与植物、音乐、单人运动等形式的休闲活动来避免该类病患的心理顾虑,因此休闲治疗对该类人有更大的吸引力;部分心理疾病患者和有轻微心理问题的人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考虑,不愿意去医院或者心理诊所,休闲治疗可以通过在线咨询的形式为这部分人提供休闲治疗建议,且通过休闲活动的形式进行治疗更具有隐蔽性,更能达到保护其隐私的目的。

3.成本更低。

传统的心理疾病治疗方法往往需要患者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这些传统的心理疾病治疗的成本一般都是很高的,就我国目前的教师人均收入水平而言,大多数人承担不起这种负担,因而大部分有轻微心理问题的人都不会进行心理治疗,而大部分深度心理疾病者都是属于这种由于经济原因放弃及时治疗的人。与传统心理疾病治疗方法不同,休闲治疗虽然有较为个别、较为昂贵的治疗方法(比如马术治疗),但大部分的休闲治疗方法(运动治疗、游憩治疗、音乐治疗、园艺治疗)的成本是较低的,心理疾病患者可以通过在线咨询的方式,与休闲治疗师共同决定其要参与的休闲活动或项目,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选择休闲活动方式;另一方面,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休闲成为教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休闲治疗可以将教师的休闲需求与心理疾病治疗或心理问题疏导合并为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JenkinsR,LehtinenV,LahtinenE.Emergingperspectivesonmentalhealth[J].InternationalJournalofMentalHealthPromotion,2001,3(01):25-43.

[2]Menninger,K.Whateverbecameofsin?[M].NewYork,NY:HawthornBooks,Inc,1973:29-43.

[3]JahodaM.Currentconceptsofpositivementalhealth[M].NewYork,BasicBooks,1958:11-21.

[4]DavisJG.Aprocedurefortheisolationandidentificationofthelacticacidbacteria[C].Proc.Soc.Agric.Bact,1936.

[5]FRYEV,PETERSM.TherapeuticRecreation,itsTheory,Philosophy,andPractice[J].AmericanJournalofPhysicalMedicine&Rehabilitation,1974,53(03):152.

[6]O'MorrowGS.Therapeuticrecreation:Ahelpingprofession[M].RestonPublishingCompany,1976.

[7]Iso-AholaSE.Socialpsychologicalperspectivesonleisureandrecreation[M].CharlesC.Thomas,1980.

[8]MalkinMJ,HoweCZ.Researchintherapeuticrecreation:conceptsandmethods[M].VenturePublishingInc,1993.

[9]CarterMJ,VanAndelGE.Therapeuticrecreation:Apracticalapproach[M].WavelandPress,2011.

[10]KrausR,ShankJ.Therapeuticrecreationservice:principlesandpractices[M].Wm.C.BrownPublishers

教师心理论文范文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讲到,“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但是,研究表明,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王金道的研究发现,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中学教师次之,小学教师最低。菏泽地处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升学压力较大,卢和丽等研究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初中教师、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本研究就以菏泽市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研究对象与工具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从菏泽市三所高中、两所初中、四所小学随机抽取300名被试,回收问卷268份,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85.67%。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国内成人群体心理状况调查使用的最多的工具,有90个项目,包含9个因子和一个其它因子,采用1-5的5级评分制。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84,各因子问卷的信度系数介于0.803~0.918之间。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三、统计结果

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总分、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的差异分析。菏泽市中小学教师的SCL-90总均分与全国常模的总均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躯体化(t=9.388,p<0.001)、强迫症状(t=7.860,p<0.001)、抑郁(t=5.681,p<0.001)、焦虑(t=6.534,p<0.001)、敌对(t=5.791,p<0.001)、恐怖(t=5.667,p<0.001)、偏执(t=4.075,p<0.001)等因子上,菏泽市中小学教师与全国常模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精神病因子(t=2.460,p<0.05)上,菏泽市中小学教师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且都是前者得分高于后者,在人际关系敏感(t=1.486,p>0.05)上,菏泽市中小学教师与全国常模没有显著差异,所以,总体来看,与全国常模相比,菏泽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2.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由T检验可知,女教师和男教师除了在偏执(t=-1.966,p>0.05)和精神病性(t=-1.413,p>0.05)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他七个因子和总均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教师和男教师在恐怖(t=-4.461,p<0.001)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强迫(t=-2.902,p<0.01)、抑郁(t=-3.204,p<0.01)、焦虑(t=-3.232,p<0.01)、敌对(t=-3.528,p<0.01)因子和总均分(t=-2.958,p<0.01)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躯体化(t=-2.281,p<0.05)和人际关系敏感(t=--2.094,p<0.05)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且都是女教师得分高于男教师,可见,总体来看,与男教师相比,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3.不同学段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分析。由F检验可知,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除了在抑郁因子(F=2.862,p>0.05)上没有显著差异外,在总均分及其他八个因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在躯体化(F=10.584,p<0.001)、恐怖(F=9.992,p<0.001)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总均分(F=6.320,p<0.01)和强迫症状(F=6.054,p<0.01)、焦虑(F=5.618,p<0.01)、敌对(F=5.325,p<0.01)等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人际关系敏感(F=3.380,p<0.05)、偏执(F=4.211,p<0.05)、精神病性(F=3.931,p<0.05)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分析发现,小学和初中教师在躯体化因子上得分都显著高于高中教师,小学教师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总均分上得分显著高于高中教师,在恐怖因子上得分小学教师高于初中和高中教师。可见,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

四、分析与讨论

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菏泽市中小学教师在SCL-90上的得分与全国常模除在人际关系敏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他各因子及总均分上都有显著差异,菏泽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全国常模,这一研究结果与王殿春的研究结果一致。之所以出现这一结果,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常模是1987年制定的,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进入21世纪的所有成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可能变差;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及工作评价的特殊性,确实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成人的其他群体要差。

2.教师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本研究发现,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教师差,与滕春燕、边玉芳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女教师的压力比较大有关,女教师不但要在学校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和家人,所以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男教师更差。

3.不同学段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王金道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最大,其次为初中教师,高中教师的心理问题最小。这可能是因为高中教师的收入比小学教师高,高中教师的教育对象相对比较成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强,而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小学生身心发展都不成熟,自制力比较差,安全问题也显得非常重要,小学教师还多是女性,而女性不只有工作中的压力,还要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这都会加重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我们心理健康辅导的重点应该是小学女教师。

教师心理论文相关文章:

1.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论文

2.大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

3.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研究论文

4.对我国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论文

5.班主任心理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