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书法字帖欣赏
范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行书书法家,书法收藏价值高,还是我国第一个获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范曾书法字帖,希望对你有用!
范曾书法字帖欣赏
范曾书法字帖图片1
范曾书法字帖图片2
范曾书法字帖图片3
范曾书法字帖图片4
范曾人物简介
范曾,1938年7月5日生,江苏南通人,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 。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1978年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北京唐风美术馆特约画家。获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人。
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 。多幅作品为中外美术机构收藏,并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画集》、《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自述》等 。
范曾的《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
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82年获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
书法的四大要点
第一、字型准。
首先要临好帖。由于现代科技的发达,以往书论里谈到的古碑帖现在基本都能印刷出版,而且价廉物美。所以生活在当下可以见到如此丰富的古碑帖是前人难以想象的。古往今来传世碑帖鱼目混杂常给初学者带来误导。因此初学者如何选好适合自己秉性的好帖反而成为一个难点。
其次要临好字。通常学习古碑帖容易掌握字型,学习古帖容易掌握笔法。所以古碑帖两者结合学习效率会高一点。当然如果有条件还是看原件为好。因为碑是写好再刻,所以哪个字写坏了可以改好,对于初学者而言碑刻一经刻工修饰加工有些笔法也就不易看清。说句题外话:易曰乱由内生。近代出土的墓志较多,但是由于对墓志研究因为需要一点技巧,所以达不到清晰标准,已经制约了历史研究的发展。作为古帖本是一次写就,难免笔误,而且保存不易,今天所见即使名手也未必件件都是精品,所以在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时候要特别留意有选择的去学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千万不可好的坏的一起学,这样做会后患无穷。我讲的是一般情况,有的古碑也能将笔法表现的很好,但毕竟是少数。
最后要知原理。中文常用字有5000,字分五体,每体各个单字有时还包含若干写法。古人云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病中即愁中。文字得美在书法学习与鉴赏中是一个最重要的门槛,如果不掌握这其中的众多奥妙,即便穷极一生也无法掌握中文字形的全貌。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某书家终生只学一体一家一帖。
第二、笔力够。
拳谱云:练拳不练桩到老一场空。如果把字型的研习比做拳,那么笔力的锻炼就是桩,如果把行草书比做拳法,那么篆隶楷书就是桩法,如果把创作比作练拳法,那么临摹就是站桩法。当然在使用时两者还是略有不同的。从刚柔相济到文治武功此两者同工而异名不可偏废,没有笔力的笔墨之法是矫柔造作的。用笔的力量要达到能符合技巧的需要,就像超前消费一样不能超量,贪吃多了一定有害。一般方法得当j经过3-5年笔力也就达到要求了。在这方面我走了弯路所以用时长了一点。所以说书法学习不是没有捷径可走只是难以速成。通常来讲速成的学问易遭淘汰,难得的成绩才可持久。
第三、韵味足。
韵味的基础来源于小学,是书家修养的体现,是内涵之美,是建立在力量美与字形美之上的更高层次上的美。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是文学的附庸。书法的风格要依照书写内容来确定,一篇文章可以用不同书写形式来表现,但绝不可以用同一种风格的书法去演绎不同情调的文章。此二者配合之妙非匠人可解。书家应该知道在何处该如何适度的运用哪些技巧,而且要能做到,不然就宛如空中之楼阁,可望而不可达。
第四:历练多。
古人云人书俱老,书法的学习创作之路同人生的经历一样都是人心修炼的过程。一件标榜成艺术品的作者如果没有足够的人生历练,技巧表现再丰富也是空洞而无味的,是难以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工匠制作。书法的动态表现力是人们肢体语言的物化,是对文学作品词不达意的有效补充,它能用最直接最简洁的形式来表现最为丰富最为细腻的生活感情。故书家对生活的理解却全面深刻其表现力也就有可能越丰富。书法是对已经过生活洗炼的文学艺术的再次升华,故相比其他艺术门类而言它更能直指人心明心见性。
道可参而法难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以技术换市场的时代背景之下,书法的学习更应与时俱进,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