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2至3岁

2017-03-27

2至3岁的宝宝此时的思维比较直观,最喜欢鹦鹉学舌。与宝宝交谈时,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表情丰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育儿知识2至3岁,期望对你培养你的宝宝成长有所帮助。

育儿知识2至3岁:偏食和厌食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孩子不好好吃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许多家长太想让孩子好好吃饭了。当孩子经常偏食和厌食的时候,父母精神上压力很重,最明显的是忧虑:担心孩子会营养不良或失去一般的抗病能力。

好吧,让我们静下来,别急于逼迫孩子吃饭,冷静地回想一下是不是自己也曾非常厌烦和抗拒父母的进食要求?

改变孩子吃饭的习惯需要时间和耐心,幼儿的食欲就好比一只老鼠,家长急切地劝食就像猫一样把老鼠吓回洞里。我们并不能因为猫在朝另一个方向看,而说明老鼠胆大起来。要想让老鼠胆大起来,就必须让它单独呆上一段时间。

事实上,不好好吃饭的孩子不会有什么危险,重要的是记住孩子天生具有非凡的本能,使他们知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多少食物以及需要哪些食物。很少能看到孩子的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或者传染病是起因于挑食的毛病。

愉快进餐,对于挑食或厌食的孩子,我们的目的不是迫使孩子去吃饭,而是让他产生想吃东西的欲望。吃饭的时候要尽量不谈论关于孩子吃饭的问题,无论是恐吓还是鼓励都不要采用。当孩子感到没有压力的时候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吃饭的问题上来。

不要给宝宝过多的选择, “宝宝,今天想吃什么?”宝宝的回答肯定是他熟悉的食物。可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问宝宝:“今天晚上想吃南瓜粥还是玉米粥?”让宝宝只能在这两种食物中进行 选择,他的余地就小了。当然,妈妈们不会真的只准备这两样食物,宝宝的口味还是要照顾的,不用多,有一种他喜欢的东西做搭配就够了。

正确估计宝宝的食量,宝宝虽然活动量大,但胃口小,我们不能对他们的食量有太高的期望值。事实上,有时宝宝吃掉一个鸡蛋饼,就已经能够为他提供足够的谷类和蛋白质了。如果你还是很担心,那就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在下一餐给他提供含维生素较多的水果,以弥补前一餐营养不均衡的缺憾。

让宝宝尝试动手的快乐, 当你在厨房忙着准备饭菜时,可以让宝宝适当地“劳动”一下。例如开冰箱自己取酸奶、帮妈妈拿蔬菜、搅拌凉菜等。在这里,既充实了宝宝的游戏,又培养了他劳 动的兴趣,在吃饭时他还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或许那个时候,宝宝就不会挑剔食物的种类,而只专心品尝他参与劳动后的美食了。

育儿知识2至3岁:可怕的两周岁

或许你的宝宝昨天还是天使,今天就开始成为挑战你忍耐力的恶魔。斯波克有句话形容2岁的孩子,说“可怕的两周岁”,听上去有些匪疑所 思。但是,不可否认,孩子这时候会有许多矛盾的特点:既有依赖性,又有独立性;既可爱又可恶;既大方又自私。有许多令人兴奋的事情都发生在这个阶段,所以 该阶段无论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一个挑战。

心理探秘

这个时期的宝宝正处于独立期,开始表现出自发性。想睡觉了、肚子饿了、感到疲倦了、对自己能力未达到理想状态等,一点小事情都可能引起宝宝发脾气。这就是“可怕的两岁儿”,他正在渡过他人生里的第一次反抗期。

理解这个时期的孩子

首 先父母要理解宝宝在这个时期的拗劲,他们并非想故意和你作对,是心理发育的不平衡使他天性如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本身就会使宝宝减少任性。父母平时 应尽量避免对他的环境做较大的变化,因为这种超过他心理接受能力的外界刺激会使宝宝感到总是无法预料和处理即将发生的变化。这让他恼怒、害怕,只能以哭闹 来应付这些变化。当然在原则性问题上,我们的确主张家长要制定一些严格的规定,但你要仔细考虑这些规定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妈妈的妙招

宝宝总会长大,也总会进入这个“难搞”的两岁,就让我们来看看各家妈妈们是怎样机智地应对宝宝的反抗期。

贴心提示:

1.提前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宝宝自己动手,在打算帮忙而宝宝说“不”时,就放手让他自己去做;

2.面对宝宝的发脾气,爸妈要找清原因,区分宝宝需求的合理性,坚持一定的原则,让宝宝学会自己控制情绪,不能一味让步,否则容易使宝宝任性;

3.多给宝宝一些动眼动脑和动手的机会,让他自己去感受去实践,有利于开发宝宝的智力;

4.经常聆听宝宝的讲话,让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宝宝的心灵成长起极大的作用。

对孩子的过分要求给以拒绝时要注意你的方式

很 多家长误认为拒绝孩子就是简单冷漠地说声“不行”或者给予一顿暴打。其实对孩子来说,妈妈置之不理的表情和实际行动比语言更有效。等他安静下来,妈妈再主 动邀请他玩新游戏,或把他心爱的玩具拿给他,以转移他的注意力。换句话说,对待宝宝的过分任性,要立场坚定,态度亲切。

育儿知识2至3岁:孩子的“暴力”问题

当温文尔雅的妈妈遭遇动辄施展暴力:推人、打人、咬人、尖叫的宝宝,真是既震惊又尴尬,不明白自己可爱的宝宝怎么会变成那个样子。

幼儿心理学家说:

2-3岁的孩子对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充满渴望,随着交往圈子扩大,面临的各种争执与矛盾也相应地增多。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小伙伴之间的交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交往中,宝宝学习模仿别人做游戏的方式,也学着在欺负和被欺负的过程中处理和小伙伴之间的矛盾,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宝宝欺负别人也好,被别人欺负也罢,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须拥有的经历,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

1. 不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大多数孩子是因为愤怒的情绪无法排解。父母要问清楚原因,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只会让孩子更愤怒。得不到父母理解的孩子,暴力行为更多。 也有的孩子会在兴奋和喜爱时咬人、推人。要教给他正确的表达方式。

2. 来自父母不恰当的态度

父母喜欢用咬和打的动作来逗孩子玩儿。

当孩子第一次出现打人、咬人等行为时,家里人以赞赏的姿态来面对宝宝,比如,当爸爸的可能会很欣赏地对宝宝说:“好,再来一下!”从而强化了孩子的攻击行为。

3. 吸引父母的注意

常感到被父母忽视的孩子会发现,只有当他表现不好的时候,父母才关注他,而自己很乖的时候,反而谁都不理他。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会“屡教不改”的原因。

处理孩子“暴力”问题的原则:

1. 对孩子好的行为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2. 不要以暴制暴。

3. 淡化处理,切忌唠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