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

2017-06-22

导语:《报告》指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堪忧。主要体现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无害化水平不高,且缺乏连续达标排放的证据,减量化没有进展,资源化水平低,低成本化缺乏信息。《报告》建议,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垃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生活垃圾管理需要端口前移,做好源头分类和信息公开工作。

如何管理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

1、社区垃圾分类宣传仍需加强

课题组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期间在北京的社区、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内开展了关于垃圾分类环境意识的调查活动,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共发出228份问卷,回收到有效问卷204份。虽然样本量不大,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客观事实。

为了解北京市宣传推广“垃圾分类”政策的成效和北京市民对政府这一举措的关心程度,问卷内特别设计了三个问题,统计结果分别为:有52.5%的被访者知道“2004年5月发布的《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有57.4%的被访者知道“北京市政府在《北京2008》奥运申办报告中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和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率的承诺”;76.0%的被访者知道“北京部分小区已经试行了垃圾分类收集,并大大减少了垃圾的排放量”。

2、垃圾分类参与率低、缺少监督

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有28.1%的被访者一直保持在家中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有42.2%的被访者在家中会偶尔进行简单分类,有29.6%被访者从不进行分类。一直保持在家中简单分类的被访者比例远低于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

在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观察垃圾的投放情况发现垃圾混放的情况特别普遍。因此,目前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主要还处于重宣传、轻效果的阶段。如果要提高垃圾分类效果,需要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

3、现有政策不利垃圾减量

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与未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居民的垃圾收费标准一样。

垃圾减量后,环卫部门有可能减少垃圾清运收入,因此环卫部门对实施垃圾减量的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社区居民将垃圾分类,垃圾清运时混合运输。严重影响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垃圾收费主要是垃圾清运费,没有实施按量全成本收取垃圾处理费。

政府对社区、企、事业单位没有明确实施垃圾减量的指标规定,很难实现真正意义的垃圾减量。

三、完善社区生活垃圾管理体系的思路

目前,许多城市社区垃圾管理已经走出了产多少,运多少,埋多少的简单管理模式,把垃圾管理流程向垃圾产生源头推进。实施源头分类收集,有效减少垃圾处理量。

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社区配置好分类垃圾桶、贴宣传图片、发放宣传品就能有效地到达垃圾减量的目的。根据对北京、上海社区垃圾管理现状的调查,提出以下完善社区垃圾管理的思路。

1、社区垃圾管理——全过程控制

2、促进社区垃圾减量管理的措施

实施以区、社区为核算单位的垃圾总量控制

政府可以根据历年垃圾数据,规定各区垃圾总量控制指标,对于垃圾量少于指标的区县、社区政府支付奖金,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部分,由超标单位支付全成本处置费用。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垃圾减量目标的实现。详见图3。此项政策的出台实施,社区垃圾前分后混的大难题很容易解决,为配套实施此项政策的前提是需要安装垃圾量计量统计系统。

实施垃圾处理全成本收费

目前,我国只有上海对单位用户执行了半成本收费、四星级以上宾馆和娱乐场所执行全成本收费。其他城市主要是收取垃圾清运费,没有实施垃圾处理全成本收费。有些城市对居民收取垃圾处理费,基本是以户为单位定额收取垃圾处理费,但收取率非常低。

实施全成本收费一方面可以为垃圾处理处置提供资金,另一方面还可以运用经济杠杆控制垃圾产生量。

建立社区资源回收中心

社区建立资源回收中心,可以有效地将大量可回收物资在扔到垃圾桶前就得以回收,而不是等到垃圾被送到垃圾场后再由拾荒者来分拣。政府可以尝试给社区资源中心垃圾补贴,免收所得税等办法鼓励成立社区资源回收中心。建立资源回收中心,政府可以大大降低垃圾清运的成本和处理成本,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如上海卢湾区成立的物资回收公司,每年回收物资1万多吨,解决33名下岗职工的就业,每年营业额1000多万元。

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推进

根据对北京市、上海市居民有关垃圾分类意识的调查,两个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都非常高,但参与率不高。

如何管理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

一、广泛开展媒体宣传。

1、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编制专题栏目、互动节目、公益广告、新闻报道……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2、扩大公益广告传播渠道,利用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公交站牌电子屏、各商家户外电子屏、移动信息推介等载体滚动播出。

3、扩大群众参与宣传活动面,适时开展垃圾分类卡通形象征集活动。

4、建立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或主题公园,集科普教育、知识培训、案例展示、文化休闲和互动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让其成为城市居民和在校学生现场体验与环保教育的宣传窗口。在喜闻乐见之中,垃圾分类不仅得到宣传,还为民众所知晓、理解、支持与参与。在媒体广泛宣传之下,将垃圾分类知识广而告之,进入千家万户。

二、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近几年,市政府相关部门为垃圾分类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在主要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箱,为推进垃圾分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在大多数居民社区中,还没有完善垃圾分类收集。

建议:

1、由职能部门对各居民生活小区的分类垃圾箱配套建设标准予以强制性规定,并做好有关垃圾分类宣传工作;

2、探索建设社区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对积极参与的社区群众给予适当奖励。

三、从娃娃抓起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学校通过课堂教育与实践体验,从小培养学生分类意识,不仅有助于促进广大学生自身养成分类习惯,还有助于影响和推动家庭垃圾分类。

建议:

1、推进校园垃圾分类教育,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培养孩子们垃圾分类的习惯。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加大环保教育的比重,组织环保实践活动,注重垃圾分类、保护习惯意识的养成及长期推广普及。

2、统一编制校园垃圾分类教育基础教材,将垃圾分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特定的环保、德育教学内容,进入全市校园。3、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对于学校进行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成果给与支持和配合。

四、引进新技术,加快改进传统的垃圾处理模式。

目前,随着生态文明城市和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人,群众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不仅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而且农村的垃圾也逐步实现了统一回收和处理。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进步和生态进步。但是,垃圾的处理技术也需要不断的升级和改造。

建议:

1、学习和借鉴最新的垃圾处理技术和模式,逐步摒弃填埋、焚烧等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2、在推广垃圾燃烧发电等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探索更加进步的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方式,提高垃圾回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