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中风的治疗方法

2017-02-20

中风又叫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那么,对于轻微中风有什么治疗方法吗?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轻微中风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轻微中风的病因:

(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中风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6)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

(7)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轻微中风的治疗方法:

食物治疗:

脑中风是耗费社会资源最多的一种疾病。

脑中风患者,往往在中风之后,就会残障,一侧的肢体就会偏瘫,不但个人不方便,整个家庭也会陷入苦难。然而目前并没有良好有效的医疗技术能让这些中风患者再站起来,重新照顾自己。干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就是在尝试利用干细胞使中风患者的大脑及神经、血管再生,恢复行走能力。

饮食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全身营养支持,保护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在饮食营养供给上要求个体化,即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

在急性期饮食治疗是让病人能度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

重症病人的饮食治疗:重症或昏迷病人在起病的2~3d之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3d后开始鼻饲,为适应消化道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以米汤、蔗糖为主,每次200~250ml,每天4~5次。

在已经耐受的情况下,给予混合奶,以增加热能、蛋白质和脂肪,可用牛奶、米汤、蔗糖、鸡蛋、少量植物油。对昏迷时间较长,又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证每天能有蛋白质90~1log,脂肪lOOg,碳水化物300g,总热能10.46MJ(2500kcal),总液体量2500ml,每次300~400ml,每天6~7次。鼻饲速度宜慢些,防止返流到气管内。必要时可选用匀浆饮食或要素饮食。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该病发病时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甚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症。一般情况下发病后初始2周内为急性期,2周以后进入恢复期,半年以上则为后遗症期。急性期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效果最好,而在恢复期的治疗中则中医尤其是针灸治疗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针灸能显著改善瘫痪肢体和语言等功能,提高治愈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中风病历史悠久,见效独到。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即有明确记载:“偏枯(即半身不遂),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以后历代医家对针灸治疗该病各有论述,无论是取穴还是针灸方法,都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代针灸工作者在总结前人治疗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使针灸治疗该病的有效率和痊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传统的针灸方法以疏通经络为主,多取阳经穴,辅以阴经穴,对中风瘫痪的多数症状确有疗效。又有针刺“醒脑开窍”法应用于中风病的临床治疗,该法在选穴组方、运针手法方面进行了革新,以取阴经穴为主,阳经穴为辅,主要是改善元神之府大脑的功能,醒神通络。利用蜜蜂尾针蜇刺穴位,比单纯的针灸治疗更有效果。蜂针液对于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与其所含有相当复杂的化学成分直接相关,其作用机理主要是这些化学成分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物学效诮发挥综合作用的结果。脑中风属疑难病症,中西医治疗尚无理想效果的药物。采用蜜蜂针灸疗法,给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来了希望。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