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简笔画在素质教育中的影响
【摘 要】简笔画作为教学一种有效手段日益被执教者重视。本文从素质的角度出发,论述教学简笔画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简笔画 素质教育 特征 影响
一、引言
虽然我国教育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就素质教育的内涵,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上世纪提出的一个本土化的概念。初衷在于纠正大中小学教育某些方面的偏差,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何谓素质教育呢?心理学认为,素质是由遗传或先天因素起决定作用的特质。教育理论界认为,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包括先天遗传特征,又包括后天习得的素养。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是利用各种因素,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内化人个体心理品质,促进人各种因素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为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素质教育的特征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一种教育改革思路,我认为是科学的、正确的和积极的。毕竟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所以说我国人民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
(一)素质教育是一种人本的个性教育
素质是人的潜能,它主客观因素必须内化为人的稳定因素才能形成素质。而在整个育人的过程中,无论性别、家庭环境,抑或是残疾学生,都有个体差异性,教育则根据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塑造健全个体的人格和健康体格的良性过程,使人在各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使其在各行各业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二)素质教育就是终身教育的基础教育
终身教育是近现代世界教育实践的产物,它主导着当前国际社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而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基础工程的好坏决定着社会前进的步伐。
(三)素质教育的长期竞争性
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更是如此。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现在素质是未来更好的素质的生长点。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期地素质培训和熏陶,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建设竞争者。
三、简笔画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全面发展。要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则必须在教育手段作文章。大家知道,中小教师应该具有语言、规范字、简笔画等基本教学技能。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简笔画素质呢?
(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过硬的造型基础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下教育的首要任务。因而教师自己的素质要高,才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有丰富的本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简笔画造型基础和绘画技能,因为它也是课堂教学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才华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在素质教育中起到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的作用。
(二)丰富的想象力
素质教育是让学生把自己思维的触角伸向广阔的自由王国。简笔画是通向这一王国的有效通行证,因为它是一门形象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假如教师自身艺术想象力非常丰富,则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思维处于主动状态而必定爆发出射向自由王国的智慧光芒。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有共识: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学简笔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一,用好简笔画,培养学生的智力
人类一般智力因素在青少年时期发展很快,中小学阶段是关键期。为此,在教学中,简笔画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工具,它以生动的形象把抽象变为具体,把笼统变为明晰,正适合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运用简笔画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提高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
第二,利用简笔画,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利用口语、书面语、态势语等手段外,还可利用形象语言挖掘学生的智力,如:在讲到唐代王维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用语言的讲解,还不如用一幅图画来表现更有说服力。
第三,简笔画可拓展人的想象空间
著名画家塞尚曾说:“大自然中的一切都能够归为圆柱体和正方体,……”确实,几何图形是极易记忆的图形,这是简笔画的基础。而这些图形十分符合中小学生的想象情趣,也是他们容易掌握的造型符号。通过运用能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拓展想象的空间。
第四,简笔画可促进理解知识
简笔画抓住事物特性,简洁传神。因此,它能把最重要的信息传送给学生,使学生留下强烈的第一印象,促进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领会,这一点是其他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取代的。
最后,运用简笔画,搞活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学生极易疲劳。假如用寥寥几笔的简笔画辅助教学,可使学生很快进入,对知识产生积极探索的良好精神状态,学生在从容宽松的气氛中既学习知识,也可欣赏,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之,运用简笔画是搞好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教学过程的一条途径,是中小学教师应掌握的一项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大根. 美术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董奇. 心理与教育研究法.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