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励志名人简短小故事
从古至今,有很多励志的关于名人的简短小故事都是很值得我们去看看的,那么古今励志名人简短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古今励志名人简短小故事:胡雪岩跳槽的艺术
胡雪岩是清末最有名的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大清首富。然而,胡雪岩在未发迹前,曾经跳过两次槽。可就是这两次跳槽,最终改变了他的命运。
胡雪岩第一次跳槽,是在大阜杂粮行当学徒的时候。那时,他才15岁。一天,一位从浙江金华来的客商到杂粮行谈生意,可不巧的是,客商刚到大阜就病倒了。由于他在大阜举目无亲,无人照顾,拖着病体又回不了金华,心里十分着急,一时急火攻心,病情更加重了。心地善良的胡雪岩知道后,就主动赶到客商的病榻前,给他端药送饭,忙前跑后,照顾得十分周到。在胡雪岩的精心照料下,客商很快康复。康复后,客商十分感动,就主动对胡雪岩说:“我是金华火腿行的老板,我店的规模比你所在的这个小杂粮行大,也更有发展前途,这样吧,你跟我走,到我那边去上班,如何?”面对客商抛来的橄榄枝,胡雪岩却出人意料地拒绝道:“这个可不行,我得先问一下我的老板。老板同意了,我才可以答应你。如果老板需要我留在这里,那么虽然我想去,但也不能跟你走。”后来,当他去征询老板的意见时,老板见他如此懂事,就欣然答应了。胡雪岩于是就从杂粮行跳槽到了金华火腿行。
到了浙江后,因为金华火腿行的规模比较大,很多业务都要与杭州的钱庄打交道。和钱庄打交道的时间一长,向来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胡雪岩发现,开钱庄很赚钱。从此,他开始暗下决心,一定要到钱庄去当学徒。
可是,怎么去呢?对此,一般人可能就会直截了当地去问:你们那里需要学徒吗?我能不能去呀?或者暗地里偷偷地递上简历、找关系等。但胡雪岩没有这样做,而是首先详细了解当钱庄学徒所需的条件。当他得知做钱庄学徒要算账算得快、算盘打得熟、字写得漂亮时,马上就开始每天暗自苦练书法和珠心算。由于他刻苦用心,很快就掌握了。之后,在与钱庄掌柜核对账目时,胡雪岩就故意不用算盘,全靠心算报账,且算得又快又准。这引起了钱庄掌柜的注意。后来,掌柜发现胡雪岩的算盘也打得快,还勤快好学,于是,钱庄掌柜便主动跟胡雪岩的老板说:“我们钱庄非常需要像胡雪岩这样的人,你愿不愿意把他让给我呢?”看到胡雪岩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同时又能进一步加强自己与钱庄的联系,老板自然是高兴地答应了。就这样,胡雪岩不用自己开口,也不用求人,就如愿以偿地进入了钱庄,不动声色地顺利实现了第二次跳槽。从此,胡雪岩通过钱庄,最终成就了他人生事业的辉煌。
古今励志名人简短小故事:不领情的范仲淹
19岁那年,范仲淹离开家乡,前往河南的一家书院求学。由于经济拮据,他每天只煮一锅粥,粥冷了以后,就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配几根酸菜,这就是他一天的伙食了。
当时,在书院里,有一个同学和范仲淹走得特别近,他是南都留守的儿子,家中很富裕。他了解到范仲淹的艰苦生活后,回家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留守官听了非常感动,就叫儿子把自家好吃的东西送些给范仲淹。范仲淹推辞不掉,只好收下。
过了几天,留守官的儿子来到范仲淹的床上取书,无意中翻开了一个包裹,里面竟是自己送与范仲淹的食物。这些东西,范仲淹根本没吃,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有的都腐烂变质了。他非常生气,跑到学堂里质问范仲淹:“你怎么可以这样呢?好好的东西都让你白白糟蹋掉了,这是你的待友之道吗?”
范仲淹等他冷静下来后,歉意地说:“谢谢你们一家人对我的帮助,我很感激,只是因为我长期吃粥已经习惯了,如果突然享受到这么美味的食物,以后我还能吃得下薄粥酸菜吗?另外,我之所以接纳你的食物,就是因为我非常珍惜我们之间的友情,害怕让拒绝伤害到你啊。”
原来,范仲淹“不领情”背后的原因是这样啊,留守官的儿子惭愧极了。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遇到确实无法拒绝的情形时,不妨像范仲淹一样,笑着接纳,但背地里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立场,坚持着自己的初衷。这样,你才能既不伤害了友谊,也不会改变了自己。
古今励志名人简短小故事: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刚从农村考入大学时是班里最差的学生。那时的他操着一口谁也听不懂的普通话,英语发音如同日文,学习成绩也极差,在一群北大才子当中显得尤为突兀。因此几乎没有优等生愿意跟俞敏洪讲话,他只能待在差生的圈子里自怨自艾。
有一天,俞敏洪因为课业成绩不理想而萌发了退学回老家的想法,便躺在宿舍的床上唉声叹气。这时同宿舍一位叫周华的同学刚好回来,看见俞敏洪颓废的样子便给了他一个苹果。那个苹果触发了俞敏洪的谈兴,他鼓起勇气问周华:“你的理想是什么?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我的理想是将来有一辆保时捷汽车。”周华回答说。这个答案让俞敏洪大吃一惊,他突然意识到;如果继续待在自己的圈子里,被所谓的自卑情绪所纠缠,不去接触那些优等生,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最终再也无法跨越。于是,俞敏洪决定放下自尊心去融入优秀者的圈子,从根本上改变自己。
此后的俞敏洪就像变了一个人,他主动承担起了打水与扫地的责任,开始学着和优等生们交朋友。他常常留意大家在读什么书,做什么事,讨论什么话题。看见有同学在背英语教材,他也开始背《新概念英语》,并尝试着写起了诗。在这个过程中,俞敏洪发现自己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开阔。
读大学时,俞敏洪染上了肺结核。患病期间,他想起自己最崇拜的班长王强曾说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非常经典,便想借来背诵。于是他熬夜给王强写了一封信,请他帮忙借书。没想到王强收到信后并没有帮忙,而是回了一封长达十几页的信来教育俞敏洪,说他还没达到读《十四行诗集》的境界,要他先去读一些简单的书。
收到信后,俞敏洪不但没生气,反而很感激。因为他从王强的信里学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新知识,所以他不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反而满心都是喜悦。
除了王强,俞敏洪读书时还很仰慕团委的徐小平老师,于是经常去找他谈话。徐小平口才极好,讲起话来总是旁征博引,口若悬河,经常把俞敏洪说得目瞪口呆。在徐小平面前,俞敏洪只能做个旁听者,带着自卑仰视对方,但他还是坚持隔三差五去团委听教,并在交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虽然不断进步,但毕业时俞敏洪还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全班50个同学,其中49人都出了国,只有他不管怎样都拿不到签证。后来他只好独辟蹊径创办了新东方英语培训机构,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将事业做大,很快就拥有了千万身家。
初步取得创业成就之后,俞敏洪决定找几个伙伴和自己一起干,这时他想到了大学里两位最优秀的朋友:王强和徐小平。于是他又带着甘当凤尾的想法飞往国外,成功说服两位朋友回国创业。后来三人齐心协力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了名震新东方的三驾马车,而俞敏洪也由凤尾变成了凤头,成为了大家心目中最具领袖气质的人物。而由他们的故事改编成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也于不久前在国内上映。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俞敏洪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他甘当凤尾的精神密不可分。因为,如果志在做鸡头,那就永远走不出狭隘的小圈子,就难以突破自我;相反,如果勇于做凤尾,就能在与精英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实现生命中的华美蜕变,找机会实现做凤头的梦想。
古今励志名人简短小故事:让一杯水冲动世界
她在家中排行老三,上有一哥一姐。农村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观念让家长只舍得将有限的钱财供宝贝儿子念书,而女孩从小就要帮家里干活,到成年后嫁到别人家去了,有了文化知识自家也用不着,肥水岂能落外人田。所以她和姐姐只能有一人上学。母亲拿来一副金耳环和一块手表,对姊妹俩说:“你们一人得一样,得耳环的人不上学,帮家里放牛;得手表的人上学。自己选择吧。”放弃一个既是无奈之举,也未显得如何不公平。因为在乡民的眼中,金耳环远比手表贵重得多,是那些待嫁之女的心仪之物。姐姐高兴地选择金耳环去放牛,而她雀跃着从母亲手里接过手表继续上学。亲戚怜惜地说:“这个傻孩子!”
可是她一点也不委屈。这是改变她一生的选择,如果当初不是姐姐无意中成全了自己,那么以后的这一切或许都不会发生。
喜欢学习的她还是在初中阶段因为母亲生病而辍学。姐姐早嫁了,哥哥尚在念书。父亲没正式工作,却是一家人的衣食之源。她不得不放弃学习,承担照顾母亲的责任。后来母亲的病情有了缓解,初中都没念完的她刻苦自学高中和大学课程,然后参加自学考试,竟然获得了教师资格证,成为一名技校教师。
父亲是小学代课教师,闲暇之余喜欢鼓捣一些小发明。1993年,他从电视上看到新闻:一居民家中马桶因设计缺陷,一下子漏了8吨水。这可是全村人一个月的用水量,如果能想法子把漏掉的水截留住,那将是一个多么可喜的技术创新啊。于是,他刻苦钻研做节水马桶,经过多年努力,2005年,父亲研制出的“多空位通配节水便器技术”终于成功,并且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父亲开始注资建厂,生产节水马桶,可是销售并不理想。建厂的钱都是东挪西凑借来的,马桶卖不出去,钱还不了,工厂关门。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他辞去代课教师职务外出打工还债。
2006年,常年生病的母亲去世了,对父亲而言,这无异于雪上加霜,他一下子被击倒了。她毅然辞职回家帮父亲,父亲一见气急败坏:“你工作不错,收入稳定,干吗要辞职?”他坚决反对女儿放弃铁饭碗,可她看准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父亲无奈地叹了口气:“傻孩子!”
傻孩子是回来帮父亲办厂并推广节水马桶的。启动资金是房屋抵押贷款得来的,第一个马桶是免费赠送给别人并由她亲自安装的。她将父亲制作的节水马桶定名为“一杯水马桶”,到处推销,到处演练。这种马桶利用一个闸门将污水和清水隔离,不散发臭气,只用一升水便可冲干净,较最新国际标准6升/次减少用水量83%以上,造价却与普通马桶一样。推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