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毛笔书法_田英章毛笔书法作品
田英章,著名书法家。字存青、存卿,1950年生于天津。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田英章毛笔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田英章毛笔书法欣赏
田英章毛笔书法图片1
田英章毛笔书法图片2
田英章毛笔书法图片3
田英章毛笔书法图片4
田英章毛笔书法图片5
田英章老师谈笔法
笔法,简单地说是点画的用笔方法,确切地说是点画用笔的法则和规律。笔法的形成不是哪一个书家发明的,也不是哪一个时代创立的,它是千百年来经过人们无数次实践而总结出来的科学规律和原则。认识到这一点,可以有助于我们克制自己不良的用笔习惯,剔除我们对笔法的错误理解,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熟练地掌握正确的笔法法则和技巧,尽量少走或是不走弯路。为此,笔者愿意以探讨的态度对笔法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期对初学者、研习者有所帮助和裨益。
一、执笔
从广义上说,笔法应包括执笔法。执笔法,是书法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初学者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从实践中看,大凡初学者,总难免要被错误的执笔方法拖累,轻者几年内不能自拔,重者贻误终生.学书几十年都不得要领。因此有关执笔的问题我们绝不可小视,但限于篇幅,在这里我们只能简明扼要地谈其大概。
历史上,执笔论述颇多,关于执笔的方法也不少于几十种,我们经常谈到的有“两指法”、“三指法”、“四指争力法”、“七字法”、“执管法”、“撮管法”、“握管法”等等。但自唐代陆希声提出“五字执笔法”之后.一千多年来被人们推为最佳的执笔方法,现在我们基本上都在使用“五字执笔法”。为了更好地掌握“五字执笔法”的要领,我们就相关的一些问题做简单地介绍,以供朋友们参考和研究。
1、握管要领
握管,在书法上有时也称执笔、把笔等,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拿笔”。如何握管?握管要注意哪些问题?历史上各种解释、各种流派纷纭复杂,但从主流来看,观点基本还是比较接近的。如:唐太宗《论执笔法》中说:“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并解释说:“……指实,则节力均平……掌虚,则运用便易。”明代书家丰坊在《书诀》中说:“指不实则颤掣而无力,掌不虚则窒碍而无势。”清代书法理论家姚盂起在《字学亿参》中亦强调:“执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腕活则字灵。”宋曹《书法约言》中反复强调:“手不主运,而以腕运;腕虽主运.而以心运。……务求笔力从腕中来。”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包世臣用笔时说:“盖慎伯(包世臣)好讲墨法,又好言万毫齐力,不得其故,而思借助于指。不知握笔既紧,腕平掌竖,俾手眼之势.欲斜切于案,以腕运笔。欲提笔则毫起,欲顿笔则毫铺,顿挫生姿,行笔战掣……慎伯自称,其书得于简牍,颇伤婉丽。则逸少龙威虎震,大令跳宕雄奇,岂非简牍乎,不自知腕弱之由。”
根据诸位书家的观点,我们基本上可以明了这样一个概念:①指实:在执笔时,手指要实、要牢,不可软弱无力;②掌虚:笔管不可以离手心太近,要有一定的空间;③腕活:手腕的动作、运转要灵活,要有较大幅度的使转余地,不能僵死,不能死贴在桌面上。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从中悟出指实、掌虚、腕活是非常正确的,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广大初学书法的朋友,能够在实践中刻苦练习,反复领会,掌握好正确的握管要领,为今后的书写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执笔的高度
当我们了解了指实、掌虚、腕活的要领后,我们还应该懂得,执笔握管的高度与字体的种类、字的大小以及流派风格密切相关。晋卫夫人《笔阵图》云:“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唐虞世南《笔髓论》中也有“笔长不过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的说法。清梁巘《执笔歌》中说得更加全面:“一笔分为上下中,真字小字靠下拢,行书大字从中执,草书执上始能工。”清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得也非常精确,他说:“真书握法近笔头一寸,行书宽纵,执宜稍远,可离二寸,草书流逸,执宜更远,可离三寸。”
他们这里所谈的是写楷书和写小字,握笔的位置应该靠下;写行、草书或写大字,握笔的位置应该靠上,实践证明这些都是正确的。当然.至于具体的高低尺寸位置,这要因人而异,也依字体的风格和其他情况的不同而确定。
3、执笔的姿势
关于执笔姿势,说来比较简单,但是在实践中却相当困难,其主要原因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姿势.一且习惯了,便会成为自然,一旦自然了,改正起来就非常困难。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明白:姿势不正确,不仅仅是姿态美不美的问题,它还直接关系到字的效果。对于经验丰富的书家来说,当看到一个人(哪怕是在较远的地方)写字时,不用走过去看他写字,只要在远处看他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动作,便知道他的书法水平如何。这和舞台表演、乐器演奏、体育操练和许多技术技能的操作表演,道理是一样的,动作的熟练和身形的优美,往往反映出艺术、技术的高超和娴熟。所以,书写姿势的正确与否,不单纯是书写者的个人习惯问题,它也是书法水平真实的反映。至少也会直接左右书写水平的发挥,因此,执笔姿势必须要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正确的书写姿势应该是:①端坐书写时,要求上身不得歪斜,略向前倾。但胸部不得靠在桌沿上;头略向左歪,眼睛不得离纸太近;双脚平放,与肩同宽。②纸的摆放一定要和身体对正,不得歪斜;写每一个字时,都要把要写的字摆在身体(或视线)的正前方,不得靠左或是靠右,也不得太远或是太近。③写小楷时,我们不要求悬肘;写中楷或大楷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决定悬肘或不悬肘;但写直径在15厘米以上的大字时,我们则要求悬肘,如客观原因还不能悬肘时,也应以“悬腕枕肘”的执笔方法书写,否则只靠手腕的运转已不可能,即使勉强能写,效果也多有不佳。④写榜书当然以站姿为好,无论是“纵观全局”,还是“自由挥运”,都比坐姿要好得多。但是,站立写字并不一定适应每一个人,许多书写者因年龄、身体条件不允许,站立写字困难太多,所以我们认为也不必非要勉强。况且站立书写时,任何人都不能坚持太久,尤其是中老年人,时间一长,身体疲惫,必然影响字的质量。所以即使写榜书时。只要把肘、腕抬起,上身坐直,头部抬高,依然可以发挥正常的书写能力。
4、执笔的力量
许多初学书法的朋友都有一个同感:虽然一支毛笔分量很轻,但拿在手里写字时,很快就会觉得手、腕酸疼,全身不舒服。其实这是正常现象,任何人初学写字都要有这个过程。肌肉的不适应、脉络的不习惯,必然导致手、腕酸疼。只要坚持下去,坚持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的写字时间,这种现象在一周之后自然消失。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的部位会往后延伸,由手、腕到肘、肩,由肘、肩到腰、背,由腰、背到胯部或腿部。因此,有书家在和学生们开玩笑时说:“当你写字时,你的脚趾觉得累了的时候,你的字就算练出来了。”这虽是一句笑语,但也不无道理。清程瑶田《书势》中说:“是故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肩也,肘也,腕也,指也,皆运于右体者也,而右体则运于左体。左右体者,体之运于上体者也,而上体则运于下体。下体者,两足也,两足着地,拇踵下钩,如屐之有齿,以刻于地者,然此谓下体之实也,下体实矣,而后能运上体之虚。”“拇踵下钩,如屐之有齿,以刻于地者”,这种情况时间一长,脚趾焉能不累?
无论从古人的训喻中,还是在书写的实践中,写字需全身用力是客观存在的。在运笔的要求上,为增加笔画的力度,增强笔面的遒劲与挺拔,我们肯定要调动全身之力,将其集中在笔端,力争做到“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也正因为如此,大凡初学者,总感到身体某些地方酸疼和疲劳,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如能长年坚持写字,这种现象就会逐渐消失。笔者学书五十余年,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几乎每日习书都在16个小时左右,从晨至夜,全身皆无酸痛与不适,只有因长时间精力集中而感到疲倦和劳累罢了。
因此我们说,手、腕酸疼,乃至于身体某个部位不适,是初学写字时极为正常的现象,只要坚持下去,不久自消。当然。说到了用力,自然不是蛮力,也不是将笔管攥死,更不是用笔管使劲地杵桌子,而是在强调笔画的力度和笔势时用的一种“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