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资料

2016-12-01

高考的每一轮复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资料,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201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资料(一)

1.哲学与生活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所涉及到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的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它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它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类型。

201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资料(二)

1.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它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具有客观性,可见,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们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服从自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三者都是客观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5.运动与物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它涵盖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其内容既包括了所有变化(空间),又包括了一切过程(时间)。

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1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资料(三)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但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态度。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只有明辨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才能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