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孟尝君最后是怎么死的
“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司马光对孟尝君的评价不高,甚至在言语之间是瞧不起孟尝君的。孟尝君的一生饱受争议,他战国四大君子里面,可能在后世的名声不太好,但他的军事才能又是我们不能够忽视的。
孟尝君在战国四君子里面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礼贤下士,拥有结交各路豪杰的爱好,以赡养食客而闻名于诸侯,他对待食客一视同仁,曾因为食客的一句抱怨,而将自己的饭菜送给那个食客,这件事以后,“天下之士无不倾之”,一时间,他门下的食客竟然多达三千多人,足以见得,孟尝君手下的门客之多。也可见孟尝君的宽容、豪爽。
孟尝君倾家荡产养士也是有目的地,他养士不为国家,也不是白养的,作为自己的巨大的人才库,他手下的食客就是他的个人武装力量,不管是作为智囊团还是作为军事力量,这三千人背后所代表的势力绝对不小,孟尝君不断扩充自己的人才队伍,甚至有一种攀比嫌疑,他不恤智愚,不择臧否,其实是违背了养士的初衷,也难怪南宋的政治家王安石,史学家司马光等人都对孟尝君的评价不高。
都说君子,行得正坐得端,为何孟尝君又和鸡鸣狗盗之徒会有联系?这还是要从他对待食客的原则说起,他对食客的要求不高,只要是想来投靠他的都可以,他的手下就有会学鸡叫、狗叫的各种奇奇怪怪的人。说道鸡鸣狗盗之徒,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个贬义词,鸡鸣狗盗多指偷偷摸摸的行为。而在当时,孟尝君就是靠着这两个鸡鸣狗盗之人才得以逃命。
孟尝君受到新任齐王的排挤逃到了秦国,在秦国被秦王扣留了,就在生死之际,多亏了他手下两个食客才得以逃生。他的一个食客伪装成狗潜入进了秦宫,偷出秦王的白狐裘,再把这个白狐裘献给秦王的宠妾,宠妾一高兴在秦王面前说了几句好话,就让秦王释放了孟尝君,另外一个食客则擅长学鸡打鸣。于是,他便在秦国的城门附近学鸡叫,让守城人误以为即将天亮,将城门打开。孟尝君就这样在这两个食客的帮助下,凭借鸡鸣狗盗的行为,而逃出了秦国,得以保命。由此可见,看似无一技之长的孟尝君的食客,在关键时刻竟然能够发挥重大力量。
“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於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这两人原本是不被其他食客待见的,但在关键时刻能够为了孟尝君挺身而出,可见其“义”,说明孟尝君对待食客也是极好的。但是,孟尝君也是有缺点的,他养士不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己。他也曾经因为自己的长相受到乡人的嘲笑,而把这个县的人都杀掉了,也可以想象孟尝君的心胸是狭窄的。甚至手法还过于残忍,后来还叛逃到秦国,滥杀无辜本就不对,还背叛了国家,难怪后世人对他的评价不高。
孟尝君作为一个在社会上有点地位的人,自然是妻妾成群,而他的食客中有人就瞧上了孟尝君的一个美丽的妻妾,明里暗里地调戏、勾引这个姬妾,孟尝君知道后并没有为难这个食客,反而一如往常对待他,甚至在后来还把这位食客推荐给了卫国,而他也在卫国表现得很好,后来卫国和齐国关系不怎么好的时候,卫国想联合其他国家攻打齐国,还是在那位食客的游说下,让卫国放弃了这个念头。
孟尝君的宽容拯救了他自己,而他也因善待食客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随后又在齐国安稳做了几十年相国,最后安然死去,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他的爵位而相互争夺、攻讦,最后被绝嗣。即使没有后代留存下来,但在战国四君子里面,孟尝君的结局应该是最好的了。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冯谖和孟尝君是什么关系
孟尝君以好结交豪杰为名,历史对他的评价多有分歧。当时之人都认为孟尝君是个正人君子,而后世的王安石认为,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其实,王安石对孟尝君的评价是很中肯的,他手下的食客什么类型都有,既有鸡鸣狗盗之徒,又有高雅之士。这种不论出身、品行就招致而来的行为,遭到了后世人颇多非议,也使得孟尝君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孟尝君是战国时齐国人,他又叫做田文,他的父亲是齐国很富有的贵族,田文其实也是贵族子弟,只不过他是庶出,因此他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父亲因为自身实力雄厚的原因,被齐王赶回了封地。于是,孟尝君便跟着父亲在封地广泛地招贤纳士,因此孟尝君身边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人才。在战国时期养士的习惯和风气就是自孟尝君始,这些被养起来的士人,为私人服务的,孟尝君对食客们都很好,“天下之士无不倾之”,久而久之大家都希望投靠到孟尝君门下,当然这对孟尝君是有好处的,他在无形中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和威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引起齐王的戒备,而他赡养食客,也并非为了天下,而是为了自己,这一点在后世是遭受了诟骂。
他庞大的智囊团里,什么人都有,鱼龙混杂,有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有偷鸡摸狗的小人。整天与这样一群人打交道,这样造成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孟尝君手下有个叫冯谖的人,狡兔三窟、弹剑而歌,就是发生在他们两个人的身上。起初冯谖并没有引起孟尝君的注意,还不断向孟尝君索取,不断提出各种要求,孟尝君都一一满足了他,并且还善待了冯谖的母亲。后来,冯谖得到机会给孟尝君收租,不仅没有把钱要回来还把那些田契房契都给烧了,孟尝君很生气,结果后来才知道,孟尝君此举完全是为了给他树立威信。
其实,冯谖是个很有远见的人,在三千食客里他比较低调,看起来不是很精明的样子,却懂得工于心计,为人机智。当年焚烧欠债生气的孟尝君,今天终于明白了冯谖的良苦用心。后来,孟尝君被新任君主排挤,被赶出了都城,他的门客大多数都走了,只有冯谖还留在他身边,而当他回到薛邑,也有薛邑的百姓夹道欢迎,孟尝君终于看到了冯谖为自己买的“义”了,冯谖又说狡兔三窟,这已经有一窟了。还差两窟,冯谖请求再为孟尝君设两窟。
在冯谖的游说下,秦、魏等诸侯国都纷纷表示要聘请孟尝君,齐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后悔极了,连忙向孟尝君赔罪并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冯谖又让孟尝君去跟齐王说,给自己设立宗庙。这一切就绪后,冯谖便对孟尝君说:“三窟已经就绪,现在你已经可以高枕无忧了。”后来,孟尝君在齐国安然无恙做了几十年的相国,这就是狡兔三窟的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齐桓公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能力毋庸置疑,在后人的心目中,齐桓公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他建立起了齐国霸业,让齐国叱咤春秋舞台数十载。但是,他也是个窝囊废,他残忍、猥琐也是个利令智昏的昏君,最后也成为了遭人唾弃的蠕虫,到底齐桓公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一切都还要从当时的春秋说起。
春秋时期是一个群雄逐鹿,大国争霸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都在为了自己国家的霸业,而不断向外扩张,同时又积极寻求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崛起和发展。齐桓公很幸运,作为第一个春秋霸业的霸主,他成功地为各国、为天下完美诠释了什么才是“霸主”。众所周知,春秋时代是个充满硝烟和火药味的年代,周王室的统治并非武力的强制统一,而是以文化为纽带和制约,让各个诸侯国之间保持着松散的联系,这种松散的联系维持了几百年后终于陷入了统治的危机。
周朝失“德”,不仅在统治上没有了威信力,而周朝的统治者也在后期多昏庸之辈,而此时周朝又饱受夷狄的侵扰,周朝的统治也就逐步走入了暮年。公元前716年,一位婴儿在齐国降生,他的到来改写了整个春秋时期的历史,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个人便是齐桓公。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他被称为姜小白又被称为吕小白,也有人叫齐桓公为公子小白,据说他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也是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在位四十三年。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齐桓公的母亲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齐桓公小白与公子纠争夺帝位,最后齐桓公成功脱颖而出成功成为了齐国的一国之君,也荣登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即位后东征西讨、尊王攘夷,九合天下,最终成为春秋首霸,他的成功与时代赋予他的机会是分不开的,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他个人的努力。公元前686年,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在野外打猎的时候被人袭击,没想到这一次小小的外出活动,带来的竟是致命的伤害,齐襄公很快就不治身亡。
齐襄公一死,齐国内乱,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逃亡国外。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作为王位的竞争对手,双方所代表的势力各自暗中较量,作为公子纠的师傅管仲,为确保公子纠登位便在中途射杀小白,但小白并却没有被射死,而是带着伤迅速赶回齐国,继承了皇位,而齐桓公在即位后不仅没有计较管仲“一箭之仇”,反而对他重用,心存感激的管仲,尽全力辅助齐桓公整顿军队,发展生产,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齐国实力的不断强大,让在此时也正在崛起的楚国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南方楚国野心勃勃不断发起蚕食北方诸侯国的侵略战争,这个危机的时候齐国以盟主的身份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与各国诸侯国共同讨伐楚国,从而让楚国降服,向周天子称臣。
此时的齐桓公绝对是个英明的君主,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改革,并大胆信任他,可见齐桓公的识人、用人的眼光和魄力。而且,他的头脑相当清楚,知道齐国的现状,善于解决问题,在贤臣的辅佐下雄心勃勃,充满野心和干劲,是难得一见的春秋明君。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相关文章:
1.中国古代智慧小故事
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集
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大全
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
5.中国古代寓言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