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往往是无意识的或依据的是国外大公司的模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篇一
《 试析企业内部控制 》
[摘 要]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本文基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从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以及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来分析内部控制,并提出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因素;评价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22-0029-01
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1.1 从企业类型来看
国有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比较薄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明晰,公司的董事会往往不能按照正常的选举程序产生,内部董事或灰色董事较多。没有一个强硬的董事会,就不能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较好的总体效果。其二,我国国有企业缺乏制定并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在动力。在我国特殊国情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对外披露财务报告的主要对象就是政府,国有企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是为满足政府的要求,或者即使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也是为着为政府服务这个目的的,为满足政府监管要求。而作为赢利性的企业,最希望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能提高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这或许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应用实施起来效果不是特别好的原因之一。
1.2 从行业来看
金融行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总体应用效果在所有行业中相对来说最好。这同金融行业高风险的特点有关,我国对金融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走在其他行业的前列。我国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主要是从金融行业开始的。
1.3 从企业规模来看
大型企业、大中型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总体应用效果相当,但中型企业要稍微逊色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其内部会计控制总体效果要好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这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受到成本的限制。其二是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有效程度关键是取决于执行人员的实际运作,相对而言,规模较大的企业有专门的职业培训,也有严格的招聘程序和作业标准,职员素质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要好,对内部会计控制总体效果也明显要好。其三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都有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上至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高层管理,下至各个业务岗位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普遍都做得较好,从而影响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总体效果。
2 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
2.1 管理层的违规
管理层的违规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威胁之一,不管内部控制结构多么完善、多么健全,如果得不到管理层的有效执行,其结果等于没有控制,会导致作弊行为。
2.2 监控机制失效
企业缺乏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进行沟通,从而造成监控不力。
2.3 对资产的接触限制
对资产的接触是保护资产安全的最好办法,通常采用接触资产的权力证明或许可证、或设定的密码等来防止非法接触和修改数据文件等。限制接触资产的控制不仅包括资产本身的直接接触的控制,还包括对资产的取得和发运的控制。
2.4 内部控制设计的不合理
因为业务岗位设置的缺陷,导致了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还有授权批准不明确、授权批准层次不清、授权批准范围有交叉等设计问题,也造成了内部控制没有很好应用。在电算化会计系统应用效果方面,由于系统本身存在漏洞造成执行效果较差。
2.5 形式主义
内部控制制度重在执行和落实,公司控制制度在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完善,但实际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一些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后形同虚设,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得较为完善,但由于企业领导人不够重视,或执行人员业务水平有限,职业道德素质不高,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仅限于挂在墙上,有名无实,企业内部管理依然失控,这种情形也是比较多的,其对控制制度的影响和威胁显而易见。
2.6 利益冲突
常见的利益冲突形式:一种是职工与企业发生利益冲突,会导致控制制度遭到破坏。另一种是企业中的“裙带”关系也可能导致利益冲突。
2.7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一个独立的自我评价机制。在企业内部,内部审计从相对独立的角度,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寻找内部控制体系中的缺陷或薄弱点。
2.8 外部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优劣。一个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整体的管理意识薄弱,在企业内部会有相应的状态。如经济落后地区的企业内部控制普遍呈现僵化状态。我国近年来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规范意见和要求。通过责任的具体化和明确化,促使企业全面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设。
3 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评价,内部控制的完整性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保证;内部控制的经济性评价,是评价内部控制对被审计项目投入与成本的影响关系;内部控制的效率性评价,是评价内部控制对被审计项目成本与产出的影响关系;内部控制的风险性评价,是评价内部控制对政治、经济、自然、社会等外部因素,以及组织结构、人员、流程和技术等内部因素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能力;内部控制的责任性评价,是评价内部控制是否有相应的责任机制,将内部控制的运作和监控责任落实在相应的单位或人员上。内部控制的增值性评价,是评价内部控制的增值水平,是否在现行基础上有改进空间,提高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促使被审计项目提高效益。
4 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
4.1 提高人员素质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关键。企业领导者注重内部控制,尊重员工的心理需求,强调沟通和管理交流,便能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就能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4.2 加强控制
加强对业务处理程序及经营全过程的控制,实施会计委派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加强政府对内部控制框架建设的推动作用,建立内部控制激励机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
政府应当尽快加大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力度,制定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原则基础的内部控制评价指南,倡导和推广风险基础评价法,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进行规范和指导。企业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自上而下、风险基础的方法,高效的实施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审计。内部控制框架的合理设计和有效执行,能够及时地很好地发现并防范舞弊的发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为股东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其俊.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环境研究[J].审计月刊,2006(1).
[2]陈汉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审计研究,2008(3).
[3]陈平泽.效益审计中如何审查内部控制[J].审计月刊,2007(5).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篇二
《 企业内部控制浅析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领域不断扩大,会计已从单纯的事后核算,发展到同时进行事前核算和事中控制各个环节。为有效地防范风险,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已是当务之急。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和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是全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由此而建立起来的系统的内部管理规范就是内部控制制度。早期的内部控制是保护资产安全完整和财务记录的可靠性,要求企业对交易实行授权与批准、对资产实行控制、财务记录的审核与经营保管职务分离。
一、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已成为当今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原因是近年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如非法挪用资金、私设小金库、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欺骗投资者、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企业领导人贪污舞弊等等。具体分析如下:
1 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有待加强
尽管财政部已颁布了多项内部控制规范,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适合于各种类型单位的内部控制框架,也缺乏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指南,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无法准确地适用已有规范进行操作。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从而缺乏有效的内部评价机制,管理控制的弱化导致了经济犯罪案件的不断发生。
2 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高层领导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仍然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真正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董事会的作用相对弱化。
3 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动力不足且普遍存在由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在企业所有人即股东和企业管理层的委托关系不完善,企业高管人员兼职的现象比较普遍,由内部人控制企业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比如,因为没有人愿意制定出束缚自己手脚的控制制度,所以管理层对建立约束自己的制度积极性并不高。另外,由于内部控制的成本是由企业自己承担的,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内部控制产生的效益却是长远的、隐蔽的,这也导致了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动力不足。
4 风险意识差,企业内部控制依然薄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但是,从目前一些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还比较淡薄,缺乏风险控制的有效机制。能否搞好内部控制工作更多的是取决于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如果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就有可能错误地做出估计和判断,导致错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的核心地位
由于国有企业根深蒂固的集权管理,改制后的企业并未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经理层集控制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在这种状态下要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无异于纸上谈兵。解决的对策是理顺现有的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的职责明确、岗位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制衡、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只有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所有员工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才会有动力去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发挥。
董事会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效执行负责。因为对于董事会来说,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为了保证企业有效运行,完成各项目标,保证企业各项政策及董事会决议得以贯彻执行,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所以董事会责无旁贷。
2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任何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都离不开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不例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提高中高层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对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管理人员的任用,我们可以实施经理人员代理制。代理制是指企业对决策的执行层人员实行公开的招聘,以录用具有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员对本企业实施全面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采取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吸引那些善于经营与管理的人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可以对代理人实行灵活的激励与制衡措施。
财务人员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最直接、最基础的环节。
(1)积极推行基层财务负责人委派制。通过竞聘上岗,选拔德才兼备的财务人员走上业务领导岗位,制订基层财务负责人的工资薪酬考核奖励办法。专门成立考评小组,对他们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实地考核,广泛听取工作单位相关人员对他们的评价。基层财务负责人对委派方全权负责。基层财务负责人实行任期两至三年,在同一单位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个委派期。在任职期间如发现不良行为,可以实行解聘,真正做到能上能下。
(2)加强对全体财务人员的管理。要对企业系统内的财务人员的结构进行统计与分析,有计划地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整体素质,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制订一些合理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全体财务人员工作热情、学习热情及创新能力。
3 加强预算管理,做好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目标利润为导向,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编制全面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投资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和人力资源预算等等,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方面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严格执行。对预算执行情况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预算执行情况差的单位进行惩处,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与有效性。
4 找准关键控制点,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受到效益一成本原则的制约,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只有抓住关键的控制点才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关键控制点是指业务流程和单位经济活动中那些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关键控制点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哪一个控制点能够最好地衡量业绩;哪一个控制点能够反映重要的偏差;哪一个控制点能够以最小的代价纠正偏差;哪一个控制点能够最为有效。
内部控制的重点是防范风险、避免和减少差错和舞弊、效率低下、违法乱纪等行为的发生,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指分析和辨认实现有关目标可能发生的负面风险,以便形成确定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管理的依据,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企业必须制订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相关的目标,设定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的相关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各种不同风险。例如,随着企业投资的增加,企业应特别关注资金使用上的风险,应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控制,评估重要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明确规定相关法律责任。要严格执行资金使用手续,防止资金使用随意支付,杜绝各种浪费行为。
5 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既是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又是控制有效性的确认者,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1)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并且是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从目前来看,企业内审机构力量薄弱,素质不高,因此有必要加强内部审计力量。一方面,要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充实审计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制订一套操作性强的考核奖惩制度,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2)要实现审计职能的转变。从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来看,还主要立足于基层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专项审计等,而对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评价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因而,舞弊行为、违规违纪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今后有必要逐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探索风险导向审计,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和延伸度,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追查异常情况的权力和提出处理处罚建议的权力,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三、小结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问题,强化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从源头和制度上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的内部控制还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挥、调节、控制,以保证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篇三
《 企业内部控制初探 》
[摘要]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内部控制的作用、内容、现状以及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现状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存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由此可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内部控制的作用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其主要作用有:
1.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的转型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减少和防止贪污盗窃以及舞弊行为的发生,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2.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做出决策的必要条件。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4.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加强经济核算,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收节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的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内部控制的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从结构上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程序、会计系统和监督评审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对企业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如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决策人员的经营理念,执行企业政策的人员是否具有胜任能力等都会影响内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最终需要由人来贯彻执行,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其执行效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控制环境中突出了人的重要性。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的过程。这种评估应包括公司的全部风险。企业董事会和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和评价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减少损失。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对象和一般控制点。企业规模越大越复杂,风险评估就越重要。
3.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为了合理地保证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指导员工实施管理指令、管理和化解风险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建立适当的控制结构,明确各经营级别的控制活动。这些活动应当包括高层审查;对不同部门活动的适当控制;对违规经营的跟进情况;批准和授权制度;查证核实与对账制度。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适当分离职责,人员的安排不能发生责任冲突。
4.会计系统。会计系统是企业为了记录、汇总、分类、分析和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并保持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程序。有效的会计系统应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及时描述经济业务,计量经济业务的价值,确定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适当的分类,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披露相关的事项。
5.监督评审。监督评审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控的管理监督和内审监察部门对内控的再监督与再评价活动的总称。对内控系统应当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当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并向高级管理层直接报告。不论是管理层还是其他控制人员发现了内控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
三、内部控制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单位仍轻视内部控制,习惯于行政指挥,家长制管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有: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我国现在许多企业存在会计工作不规范的问题,如:会计信息失真严重,财务报告以虚假业务资料进行核算;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账务未按会计准则规定处理;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内部牵制制度,未按规定进行财产清查,大量潜亏隐藏在库存中。
2.组织机构设置不尽合理。企业科室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重叠,企业领导往往采取垂直管理模式,管理跨度小,管理幅度窄。企业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符合公司制的基本管理要求,或虽然也制定了管理制度,但大部分流于形式,其管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公司治理机构不完善,内部控制乏力。我国一些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大股东操纵现象。后果是,控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同时,我国上市公司还有明显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某些负责人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控股股东或少数人就能控制公司的财务报告。为了控股股东或管理部门的利益,就有可能操纵财务报告,提供虚假信息误导外部信息使用者。
4.内部审计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中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并没能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内部审计机构普遍人员缺乏;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因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业务不规范,人员素质低,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加以改进和完善:
1.健全制度建设,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报告的内容、结构是与特定时期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为保证市场经济建设有序进行,切实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制订严密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健全的会计制度,完善的会计准则,是当前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2.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企业领导作为企业经营者,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也是内部控制的对象,其自身素质及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建立以会计为中心,覆盖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体系,启用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建立内部计算机网络管理等项工作。
3.重视企业的组织机构建设,设立合理的职能部门。合理的组织机构有助于企业计划、协调和控制经营活动,有利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利于会计资料的传递,减少传递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各部门进行恰当的分工,明确各部门的权责,促使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发挥其专业管理的作用;各层领导者横向间加强信息沟通,便于互相协作,以共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4.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内外监督。企业领导的支持和重视是企业的内审真正发挥功效的前提。有必要加强审计力量,提高审计的地位,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否则形同虚设。同时要把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变到对公司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做出分析、评价,提出内部控制建议。对财政、税务和中介机构的外部监督要注意信息交流,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5.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企业全体职工的素质。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必须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实行科学的聘用、考评、晋升、等人事管理制度,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教育。单位负责人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用人得当,合理安排各类专业人员从事该专业工作。提高人员整体素质是内控制度的基础,良好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实施。
总之,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建立符合企业特点和要求的内控制度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项紧迫任务。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推荐:
1.论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2.关于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3.某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6.企业制度建设研究论文
7.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