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右脑的利与弊

2016-12-24

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右脑的作用无非是提高记忆力基础,以及能够成为天才的象征。那么,我们在进行深入探究大脑知识的同时,就会开发右脑有许多好处,当然,凡事有利有弊,果断开发右脑也是有弊端的。现在,小编来告诉你关于开发右脑的利与弊,一起来看看吧 !

开发右脑的五个好处

一,右脑是记忆脑,右脑记忆能力是左脑的100万倍

科学家们早已发现,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性、条理性的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可是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使用了自己的左脑。科学家们指出,终其一生,大多数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4%,其余的97%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和遗憾的事实!

二,右脑是无意识脑,开发人的语言能力。

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基础,而左脑是“意识的”心理过程的中枢。做梦、顿悟、灵感等“无意识”心理过程,主要是右脑的功能,而左脑不会“说话”,缺乏语言功能。

三,右脑是节能脑,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右脑不需要很多能量就能高效率地工作,这与它独特的处理信息方式密切相关的。右脑储存的信息是左脑的10万倍,这使得它处理信息的方式与左脑有别。右脑用表象思维,左脑用语词思维。右脑信息处理机制是空间依赖的、同时的、并行的,左脑是时间依赖的、序列的、串行的;右脑是形象的、直觉的,左脑是逻辑的、理性的;右脑是描述的、模拟的,左脑是分析的、数字的。

四,右脑是直觉脑,开发人的判断能力。

人类的行为,特别是大量情绪性行为,均处于右脑的控制之下。右脑的直觉判断不是以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的方式达到的,而是顷刻之间达到的。右脑这种“整体审视、瞬间判别”的高度组织特性,有利于人类趋利避害。

五,右脑是创造脑,开发人的创造能力。

人类的创造之魂在右脑。右脑的祖先因子,10万倍于左脑的信息量以及迅捷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使它具备了卓绝的创造天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右脑运用潜力在逐步退化。这样,开发右脑,运用右脑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开发的过程,一旦右脑潜能被激发,你就会成为人们常说的“天才”,学习效果会成倍增加,记忆力会增强数倍,所谓“过目不忘”就是一般都是那些右脑潜能被激发的人。目前,最有效的途径是进行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的专业训练,理论上说,只要坚持不懈,人人都能成为天才。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学过程都忽视了右脑的开发,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大多通过练习、反复、测试等方法灌输给学生,而这些方法无一例外只开发了左脑。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也极少有开发右脑的机会。正如一位著名教育学家所说:“在开发大脑潜力上,我们是在单脚骑自行车!”

单纯开发右脑的弊端

东方的内求文化,始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因为东方文化是诞生于心灵的德性、左脑的智识、右脑的慧识以及皮层的意识这四个方面综合在一起的生命科技。日本、美国、欧洲近代在开发右脑的功能,但是却没有真正深入到中国文化里面去发现心对左脑和右脑的生理功能和司理作用。所以,虽然目前西方按照开发右脑功能的技术和方法,在亚洲地区大量进行试验和应用,但是在欧洲本土还是对此方法持保守态度。

在德国时,有一个专家咨询我如何解决单纯开发右脑功能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很多孩子迅猛开发右脑功能以后,却相继出现了自闭症和孤独症。我当时指出,西方只研究了阴阳两种物质,而没有研究老子的“三生万物”。人的生命离不开“三生万物”,宇宙间的万物都离不开“三生万物”。西方研究丢弃了对心的研究,没有让心里面的能量进入大脑供给能量,只是机械片面和见木不见森林地孤立开发右脑,很快就会把右脑里面储存的能量消耗光。这样,孩子就会进入一种自我封闭状态,表现出孤独、怪异。虽然记忆力可能特别好,但是性格却会迅速走向反面。

西方对亚洲的一些小国家进行这种试验的时候发现:单纯被开发右脑的孩子有些心理疾病已经开始出现。

西方只是把眼睛盯住人的大脑,而没有注意到心灵。《黄帝内经》中说:“心为神宅,脑为神腑”,或者说“心为神藏,脑为神腑”。智识方面的认知主要是由左脑完成,需要“学而时习之”,孔子也指出了这个特点。左脑主要指挥的是前识六根,可以直接指挥表层的意识和有相的世界。左脑里面的知识需要日积月累,而且还会表现出“肉腐智消”的特征。当肉体消失、腐烂以后,这种智能必定会同步消失。左脑智识只能创造外求的智能文明,左脑的创造性并不是最佳的,也不是最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

慧识要通过“修之身,其德乃真”才能实现,老子提出通过“修之身”的方法,达到“其德乃真”,使心灵的德性放出光明来。这个光明的能量,能够朗照自己的大脑,在大脑里面产生真实的光明,也就是产生图像思维。

中国祖先在文化文明当中已经创造出了达到这样一个境界的自我提升学习方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只要心灵里面能够放出光明,智识能够明德,那么在大脑当中就极其容易出现图像思维。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