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制度的原则

2017-06-22

导语: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与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制度。对许多企业特别是国企,实施薪酬制度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一种挑战。但是,正如我曾经服务的一家国企老总所言:只要有利于企业,有利于为企业的发展而做出贡献的员工,我们甘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无论前面是鲜花还是荆棘,我们都会义无返顾地勇往直前,历史会对我们的探索作出应有的评价。

薪酬管理制度的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1、对内公平

(1)员工工作努力,所作贡献,取得业绩与所获得报酬对等;

(2)与内部相同工作或能力相当人员之间,报酬对等。

在内部公平性方面,员工往往有一种有趣的现象,总会认为自己的付出高于其他员工,而收入要低于别人。

2、对外公平

员工会将自己的报酬与本地区同行业的其他人或同学、亲戚相比,从而产生公平感。企业的薪酬要确保对外公平,即要有相应的竞争力。当一定时间内,员工工资待遇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时,员工会产生满意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获得较强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

二、遵守法律原则

薪酬政策必须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如我国颁布的《劳动法》、《最低工资保障法》,在深圳经济特区还有《劳动合同条例》、《劳动用工条例》等规定。

三、效率优先原则

企业都希望花最少的钱,产生最大的效益。但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就因为将问题简单化而“因加得减”,“花钱买难受”。员工也会因企业操作不当而“吃肉骂娘”。

如何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在操作策略上要把握“恰到好处”的妙处。如充满人情味的小额福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花钱不多,突出个性,人情作足,效果非常理想。

四、激励限度原则

有些财大气粗的公司,不惜成本,不讲策略地把钱给多了也会坏事,这样不仅减少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也起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在设计薪酬方案时,同一个岗位等上面,一般要设定若干级,以保证员工在同一岗位上具有上升空间。新入职员工设计一定时期的试用期,除了需要时间了解企业、了解岗位外,更为重要的是体现激励限度,让员工进入企业后有成长感、认同感。

五、适应需求原则

马斯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我们在制定薪酬政策时,一定要针对员工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员工设定相应的薪酬。也就是说,我们要找出员工的需求点(兴奋点),然后“对症下药”,激励的效果才能最好。

方法

1、确定工资策略

企业为了更好地激励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骨干人员,建立了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工资结构,即在工资结构中,除了有固定工资部分和效益工资、业绩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工资部分以外,还有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长期激励工资部分。

2.进行岗位评价与分类

岗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岗位分析、岗位评价以及分类分级。岗位评价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由排序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和因素评分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因素评分法,因为其客观,易衡量。岗位评价完成后,会进行岗位分类,划分不同职系或者不同岗位级别。

3、工资市场调查

工资的市场调查旨在考察某一行业或地区中,某一岗位在其他行业中的工资水平,即考察该岗位的市场环境。常用的有正式调查和非正式调查。正式调查又分商业性薪酬调查(一般是由咨询公司完成)、专业协会薪酬调查及政府薪酬调查等。

4、工资水平的确定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方法。一般而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a.将工资水平完全建立在市场工资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企业全部的一般性岗位的工资水平(工资率)由工资调查数据得到;b.根据工资曲线确定工资水平。特殊岗位的工资水平可通过工资曲线得到。

5.企业工资制度的实施与修正

工资制度一经建立,就应该严格执行,发挥其保障、激励功能。在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企业还应随着经营状况和市场工资水平的变化对工资制度作相应的调整。在制定和实施工资制度的过程中,及时地沟通、必要的宣传和培训是保证工资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